有位家长这样跟孩子咆哮:我这样省吃俭用就是为了你,你这样的成绩对得起我吗?不是为了你,我早就跟你爸离婚了!孩子木纳地坐在一边,一声不吭,无神地盯着前方,紧紧地咬住下嘴唇,他也许在想:我再不好好学习,我真的很难受,实在对不起我妈!为了我妈开心,我必须好好学习,再苦再累都值得!
这就是今天中国很多家庭的一个缩影,父母用内疚式教育控制孩子,孩子很受伤,心理扭曲,甚至总担心父母的关系。让孩子自责,而父母达到掌控的目的,内疚感影响孩子一辈子。这样的内疚感,甚至会代际传承。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有这样的情景,父母经常抓住孩子的小辫子,以此来控制打压孩子;父母向孩子诉苦,尤其是不停地说:为了你,我付出了多少多少……;让孩子产内疚感,等孩子做了父母之后,又用自己的内疚感控制孩子,孩子表现得非常懂事乖巧,父母舒服了,孩子却可能出现心理问题了,甚至抑郁了。
这种窒息式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感到内疚,而内疚感影响孩子一辈子,用内疚式教育控制孩子,直接的后果是,孩子会把所有的不好归咎于自己,让孩子远离了当下做的事,学习也没有专注力。
所以,内疚让你越活越“欠债,你是这样用内疚控制孩子的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交流!
下面我们就聊聊为啥我们总是内疚呢?
内疚的本意是:做了错事,感到自责。内疚感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是来自于潜意识深处内在良知的呼唤。良知是如何产生的?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是对善恶的基本理解。
在生活中做了违背道德和法律的的事,在关系中伤害了别人,就容易产生内疚。
有时候内疚是对自己的,做了一些事以后很后悔,跟别人没关系,自己放不过自己,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碍于面子,追求完美主义。比如好友向你借钱,本来你已经是囊中羞涩,但为了面子还是借了他5万元,借完之后,马上后悔,因为你知道这位好友是不太可能还钱的,之前已经借过两次,都没有还,你对自己答应这事很内疚。
但是,适当的内疚感,能改善我们对良知的理解,更能激励以更加成熟的方式待人处事。
那么,我们要如何走出内疚,活出心花怒放呢?
我也曾经企图道德B架闺女,想以此增加闺女的内疚感,激发她努力学习。
我跟她说,闺女,你上初中前爸爸就想买辆车,结果你上初中学费、生活开支那么高,我打消了我的念头。你马上高中了,还不知道你能不能考上高中、及至大学,所以我不得不再次停止我的购车想法。
好在闺女拒绝被B架,她说:我们身边的同学不是都这样吗,每个同学都花了那么多的钱啊!
当时我还觉得闺女不知道感恩,现在想想自己好像很无耻 ,自己没能力赚足够多的钱,还试图去增加孩子的内疚感。更何况孩子初中上更好的学校,想让她上高中、大学也是我自己决定的啊,跟孩子好像没有多大关系!
所以,我们要发现内在的良知,为善去恶,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内心坦荡,我心光明。事情也许改变不了,但可以改变对事情的看法。学会宽恕和放下。宽恕自己,宽恕别人,不要用完美主义搞垮自己,不要用过去惩罚现在,跟当下连接,接纳所有不完美的发生。把爱和行为分开,学会道歉,爱永远是真爱,行为也许不完美,但不影响背后的爱。对别人充满感恩,多做善事。做自己能做的,多多行善,为善去恶。多多行善,充满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