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五官模型,细化五官。
画前思考:
“面”与“面”之间是相互连接的。“线”与“线”之间形成一个面。
从“形”转“色”变推导出,颜色之间的变化必然存在“面”的变化。
模型拆分思考。
额头
左图根据实用模型拆分得出的额头,因为模型中加了五官模型,所以拆分面变多。相应地,额头面也要做调整。
发现问题:
- 右图红线标出的线是什么线?
- 紫红色处也是不太明确的分面。
结合讲解视频理解后,再次做推导:
眼睛
发现问题
眼睛和眉骨之间的链接处与讲解有出入,这片区域属于模糊区域,还是一定要按照讲解来归纳呢?
- 视频讲解中,对下图的黄色区域存在疑问,是理解错误,还是确实是如此分面的?
- 另外,红色部分无法与眉骨链接,是否还存在一个面?
解决方案
问题出在对实用模型额头分面的理解不清楚。对照头骨和实用模型,重新理解额头。我认为自己对“简单模型”和“实用模型”的理解都没到位。所以再重新理解了一遍。
结合模型,重新梳理“简单模型”和“复杂模型”
简单模型
大圆的定位:覆盖整个头骨,超出头骨的部分对圆进行调整。
反馈:为了使大圆与整个头骨模型完全贴合,一般容易把圆画得太大。尤其当耳朵,眼眶外轮廓,鼻底不能被完全套入时,就会产生犹豫——圆是否还不够大。
目前的做法,把大圆套在头骨上,与头骨基本贴合即可。不强行硬套耳朵、眼眶外轮廓。
另: 大圆并非一定是正圆,在非正侧面情况下更接近椭圆。侧圆的定位:大圆的三分之二处,将眉尾与小圆的上下两顶点相连。小圆顶点一般位于大圆上下1/3处。
反馈:侧圆随着头的角度变化产生大小与角度变化。在这一步中,侧圆与大圆并不会那么贴合。为了更贴合模型,要适当调整了侧圆的大小。找到耳朵顶点与眉尾连接,成侧圆分割线。根据正脸的走向延伸分割线。
反馈:这样找出来的线,正圆和眉骨并不能完全贴合,所以我根据模型实际情况,找了耳顶与眉尾偏上的点,进行连接。目的:与实际眉骨模型更贴合。
另外,老师在第二课针对视频解释如何找侧圆分割线时,提出的方法是找侧圆的中线。这种方式基于侧圆要画准确,并且侧圆的倾斜角度不能太大,否则延伸的眉骨线容易高。
*如何判断仰视/俯视?
- 观察眉毛&耳朵的位置:耳朵在下,仰视;耳朵在上,俯视。
- 观察鼻孔:露出鼻孔,仰视;看不到,俯视。
鼻底线定位:从侧圆底端,根据正脸的走向延伸出鼻底线。鼻底线与眉弓线平行。
反馈:如果延伸线与模型的鼻底位置有很大差距,说明:
a. 侧圆的大小,高度及倾斜角度有问题。
b. 大圆的大小也有问题,是否没有覆盖鼻底。如果大圆覆盖鼻底的同时,大小会超出头骨,调整圆超出头骨的部分,缩小以适应头骨。下巴定位:基于完美比例下,下巴高度和鼻底到眉骨的距离相等。如果有仰视和俯视角度,需结合透视进行分析。另外,有些人的这段长度也不标准,要结合实际进行定位。
反馈:除了下巴到鼻底距离的定位,下巴的长度定位也比较模糊。所以,在操作对时候先只做定位。脸部边缘:根据观察,找到下颌边缘线,连接下巴。从耳朵顶部找一根弧线,连接到下颚。借助小圆的十字交叉线,确定正侧面交界处。
反馈:在连接下颚时,发现左右两边的线无法与脸部外轮廓那么贴合。
a. 当模型下颚比较窄时,线与模型偏差变大。可以对下颚宽度稍加调整。
b. 当外眼眶转折处无法与连接线贴合时,把线拆分为两段概括。侧脸中心线:从两眉头中间定点,过人中,确定。
反馈:中线的下落点并非是下巴的中间,起点也非脸的中间。定这条线的目的是确定鼻子的正确位置,所以取眉头中心过人中能更准。发际线:从侧圆顶端,根据侧脸走向,延伸一条与眉弓线平行的线。
反馈:延伸线低于发际线。需要结合实际模型的三庭比例进行对比和调整。
实用模型:一个比较含糊的框架,无法准确与模型契合。
眼睛区域:把凹坑的转折处,归纳为一个面对转折处,把眼部切成两个面。上面从眉弓开始切;下面从颧骨突出的地方开始切。
反馈:对上切面的区域有疑问。在第二课的笔记视频截图中,做演示时,切的位置基本在眉弓最高点;而在五官点评课中,老师说切的位置是在眉弓中间区域。所以,我对整个“眉骨”在头骨上的确切位置是不清晰的。从“头骨模型”到“实用模型”再到“真实的人”,这三者之间有些地方是想差了的。眉弓区域:找到眉弓上鼓起来的地方,平移到眼眶上切面处,并在上切面处切出眉弓切面。
反馈:如何摆脱眉毛的干扰,在原图上准确找到眉弓?
a. 观察眉骨区域,面和面之间颜色有变化的地方。
b. 观察头骨模型,熟悉眉弓大致所在的地方, 对眼眶有一个判断。
光凭这两种方式去判断,初学者通过实际操作还是会产生疑惑。因为眉骨是藏在皮肤之下的,又被眉毛遮挡,很难通过表面的观察和标准头骨参照想象,准确判断。鼻子区域:鼻子的横切面宽度与鼻头一致。鼻子的底面高度从鼻头的一半至鼻底。
反馈:实用模型的鼻子的正面宽度不能直接套在原图中。其宽度与鼻头的宽度更接近。
鼻子的底面=鼻头的一半面积+鼻底嘴部区域:嘴部是一个半球体,它的形状像一个包子。一条弧线分三段,成三面。中间面把整个嘴唇都包裹进去了。从鼻底人中处往下分出两个面,下方分出一个梯形下巴面。
额头区域:顺着眉弓倒梯形区域,找到额头的第一个面。额头一般分6个面,颜色与颜色的细微变化处,暗示着面与面之间的变化。
反馈:在模型上,侧面额头边缘不能与小圆契合。根据眉弓倒梯形分出的面与原图色块颜色区分有差别。-
眼球:眼球是一个非常大的球体,可以想象成隐藏在眼眶和眼袋之内,被它们遮挡住了。所以表现的时候,要覆盖眼眶和眼袋区域,这样才能体现这个球体的体积感。
复杂模型
- 眼部区域:
- 在眉弓骨位置,把面分为立面和向内倾斜的面。
- 加入上下眼皮面的拆分及眼皮厚度。
- 加入眉弓骨上方面与下方面,与之前的立面,形成9个面。
- 加入侧面,完成眼部复杂模型。
反馈:
在这个模型中,我对左右眉骨是否有必要按照“实用模型”去斜切一刀产生疑惑。因为,按此操作,眉弓的厚度和方向都会产生变化,与原图严重不符。回顾“实用模型”的课堂笔记,切眉骨的目的是为了让其与额头更贴合。目前在不切的情况下已经是贴合的,所以没必要去切。点评课视频中,这三个面是根据头骨模型切的。
对眉弓骨分三个面也难以理解。上课视频中解释说,要与眼皮的三个面对应。虽然与眼皮面对应了,但与额头的对应面又在哪里呢?可能要结合头骨找答案。
所以,如果对“头骨”本身的没有正确的“复杂模型”思维的话,直接看“模型”或“原图”,只会学得一知半解。因为,我认为自己理解的东西和老师说得可能完全是两回事。
- 鼻子区域:
- 画出鼻子上方的倒梯形,鼻梁,鼻头及鼻翼的形状。
- 拆分每个面,进行面与面之间的过渡。
- 鼻头是个球体,像个龟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