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马上要过去了,按照惯例我坐在电脑前开始盘点这一年来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清理盘查了一下自己在这一年的最主要的所得,那就应该是学习和坚持写作,一是和工作内容相关的论文写作、项目申请报告写作,另一个就是自己在课外的写作学习了,包括文学创作和自媒体平台上的写作。
01
论文的写作我始终在坚持,科研带动教学水平的提升,这是必然,身为教师只能给自己不断加压
我自问还是一个相对比较自律的人,就不说什么口号,诸如“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啊,教师这个职业岗位也必须是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位,你可以不评职称,可以不要荣誉,但是面对着讲台下的几十双甚至几百双清澈的眼眸,作为教师必须起到价值引领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
主动也好,被动也好,身为教师就是要不断地学习,跟上时代和社会的新要求。
本年度一月份我就收获了一个小惊喜,发表在巴金国际交流学术会议上的论文《再论巴金长篇小说<寒夜>的艺术价值》继2018年10月被收录到复旦大学出版社选编的《<寒夜>研究资料选编》之后,又被收录到了上海三联书店出版、陈思和教授和李存光教授主编的巴金研究集刊卷十一的《重读与反思》一书中,收到沉甸甸、印制精美的样书和稿费单后,我心里乐得开了花。
三月份,我的英文论文也拿到了检索报告,在科研论文这一块儿我的年度基本任务已经完成,所以在教研科研的压力减轻了不少,之后的科研论文的写作上可以更为轻松一些,更多的是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寻找选题和切入方向,多输入,暂缓输出。
四月和五月,比较集中的课题申报和结项时段,我个人有两项厅级项目在结项的同时拿到了一等奖,还有其他的结项主持项目,也算是对以往认真的调研和项目写作画上了一个相对圆满的句号。
02
开始研究自媒体写作,并报班交费开始学习,在前进的道路上有引领的团队感觉会节省自己不少时间
因为自己是中文专业出身,又在课程讲授上有个和编辑相关的选修课程,虽然之前自己也在报社进修过一段时间,但是看到纸媒的日益式微没落趋势与互联网自媒体写作蓬勃发展的态势,自觉还是有学习的必要性,在网上报了两个班儿开始学习自媒体的写作。
学习下来感觉还是受益匪浅,我想可以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在网络上试试水,也好给学生们先行探探路,在自媒体写作上有什么可以提前避开的弯路,注册了一系列的自媒体账号,统一采用“十里荷塘秋水长”这个辨识度比较高的名字,显得很文艺范儿,但是又不怎么受到发文的限制,领域基本上就是教育和文化。
这几个账号我发文的顺序一般而言是文章原创首发头条号,之后分发到其他账号,最后是豆瓣和简书上。开学了,我在实验课上也给学生们看了这个账号,说你们要认真完成作业,我也一样要完成作业,我们互相监督,每个人都努力做到最好的自己。学生们还挺新奇,估计觉得我这样的一个中年教师,也和他们一起几乎每天都要完成作业,挺新鲜的吧。
可我是故意告知学生,也借此给自己一个压力:学生们众目睽睽之下,你好意思放着账号不更新吗?人都是有惰性的,我必须给自己找到一个监督我的力量,而这对于学生来说最合适不过了,所谓的“教学相长”不就是这样吗?
好在我学习的决心还是很大的,在头条号上第一次申请原创标被拒绝后,我开始研究问题出在哪里,最后找到了关键就是“领域垂直度”,我自己发的文章觉得文化范围包罗万象,就不怎么讲究所谓的垂直,文学、历史、教育类的文章都有,这势必给人造成一种不专业的印象,找到了问题所在,我开始研究这些文章的比例关系,后来决定以高等教育和文化为主,文化也是以文学为主,第二次申请很快就收到了原创开通的通知,之后就是青云计划的获得了。
或许是因为我研究头条号花费的时间不少,也看了青云计划的评选要求,我在写作文章时就有意识地注意“知识增量”“稀缺性”和“文采”,还算不错,在九月、十月各拿了两篇青云计划后,十一月我拿到了十篇青云计划,十二月拿到了十四篇青云,其中电影《少年的你》看后写的三篇不同角度的影评都拿到了青云计划奖励,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鼓舞。
但是精力上无法兼顾,也许是在其他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问答我做得不好,也不过就拿到了一个问答青云,还是二档;微头条写作上我的爆款不多,迄今为止也就收到了五个爆款证书,一个100万,最多的阅读量的微头条是403万,因而涨粉速度和数量都不太理想。我看到同期学习写作的小伙伴们拿到的爆款微头条证书每个月都能组成“九宫格”了,也会略微有些焦虑,不过我暗示自己还在学习中,未来我还会继续努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遇到了一个好的团队“紫翘书桌”,加入了MCN矩阵,从完全不知道什么叫矩阵,什么是MCN,到现在群组里随时为各位新加入的小伙伴解答疑惑,我自己觉得像是做梦一样。这就是成长吧。
03
短篇小说《九月的天空》获得第二届中国工业文学大赛的“推荐作品奖”,算是年底收获的一个小惊喜吧,也是给我的文学创作实践开了一个好头儿
12月28日,我接到通知赴京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工业文学大赛的颁奖典礼,我参赛的短篇小说《九月的天空》获得了此次大赛的“推荐作品奖”,拿到了证书和奖杯,虽然没有进级等级奖,可我自己对这个成绩还是相当满意,毕竟这个作品还算不上成熟,只是一个业余作者的技法稚嫩之作,好在感情真挚,是我小时候熟悉的工厂环境,我熟悉的工人师傅,我想以后我还会继续历练自己,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缓步向前,在兴趣爱好上保有自己的这一份赤子之心,即便不得奖,对于自己来说每天都在进步着、耕耘着、快乐着,也就足够了。
2019年就要说再见了,有点依依不舍,更有释然放下的欣喜和期盼,我想对于我来说,应该在新的一年里,在成长的道路上找到新的目标和标杆,和团队形成合力,更快更稳地向未来进发。
相信明天会更好。
-END-
我是“十里荷塘秋水长”,用文字记录和分享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