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走秋的余韵,冬意便悄然漫进姥姥家的小院。不必说院角堆积的枯叶,也不必说檐下凝起的薄寒,单是那方朝南的窗台,就盛满了冬日最治愈的暖,藏着姥姥为外孙外孙女备好的满心欢喜。
窗台不算宽敞,却被姥姥拾掇得一尘不染。一入冬,这里便成了孩子们的“宝藏角落”,被各类吃食塞得满满当当,暖意融融。最先登场的是柿子,一个个似小红灯笼,挤挤挨挨地铺展着,褪去青涩,裹上熟透的橙红,果皮透亮得能映出光影,仿佛轻轻一捏,清甜的汁水便会顺着指缝溢出。姥姥总念叨:“霜降摘的柿子,甜到心尖儿”,她特意挑了软而不烂的,摆在最显眼处,盼着孩子们推门便能撞见这份甜。

紧接着,饱满的板栗也占了一隅。深褐色的外壳带着淡淡的绒毛,被姥姥一个个码得整整齐齐。闲暇时,她便坐在窗台边,握着小剪刀细细修剪,褪去硬壳的板栗果肉金黄饱满,摊在竹筛里晒在暖阳下。风一吹,清润的栗香便漫满小院,煮着粉糯、炒着焦香,都是刻在孩子们记忆里的味道。
除了柿子与板栗,窗台上还堆着各色水果,这是姥姥精心打理的周末果园。脆甜的苹果被擦得锃亮,红的似火、青的如翠;饱满的橘子堆成小小的一堆儿,剥开薄皮,酸甜的汁水瞬间驱散冬日寒凉;还有水润的梨,被洗得澄澈透亮,姥姥总说秋冬干燥,吃点梨润嗓子,事事都替孩子们想得周到。


每到周末,外孙外孙女一踏入房门,目光便直直锁在这方窗台上。“姥姥!有柿子!”“还有我爱吃的板栗!”清脆的欢呼撞碎室内的静谧,暖意瞬间蔓延。孩子们爬上飘窗围到窗台旁,小心翼翼拿下柿子,捧着温热的果肉小口咬下,甜汁顺着嘴角流淌,也顾不得擦拭,眉眼间满是纯粹的欢喜。


吃完柿子,俩小的又缠着姥姥要剥好的板栗,捧着一把边吃边跑,栗香追着小小的身影;老大便帮着整理窗台,把苹果摆得齐整,将橘子分好,叽叽喳喳地讲着学校里的趣事。姥姥坐在一旁的小凳上,沐着暖阳,望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眼中盛满笑意,时不时伸手拭去孩子嘴角的甜渍,轻声叮嘱“慢点儿吃,别呛着”。
冬日的阳光温柔洒落,给窗台上的吃食镀上一层暖金,也照亮了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寒风掠过,却吹不散满窗甜香,更吹不散姥姥藏在烟火里的疼爱。
这方小小的窗台,没有精致摆设,却盛满了最质朴的心意。红彤彤的柿子、晶莹剔透的石榴、饱满的板栗、各种新鲜的水果,是冬日的甜,更是童年的暖。往后岁月,无论走多远,想起姥姥家的窗台,想起那些甜香与叮嘱,便总能暖透整个寒冬,暖身暖心,成为心底最珍贵的念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