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已经很遥远了,似乎早已忘记,又似乎还有零零碎碎的片段编织着童年的轮廓,如大浪淘沙,漏掉了砂砾,留下的金字,便成了童年的记忆。
(一)初始记忆中最大的事
我的童年的记忆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记忆初始最大的事是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初闻这一消息,并不知道毛主席是何许人,也不理解大人们为什么那么伤心,就那么跟着爸爸默默地叠着白色的纸花,随着大人去开追悼会,把自己的哀思留在童年的岁月里。
(二)上学
还记得小时候,穿上妈妈手工缝制的衣服,背上妈妈缝制的小书包,书包里仅放两本被自己保护得很好的书:语文和算术,作业本常常被软软的书包夹得卷了角。作业都是在学校写好的,放学回家后几个小伙伴要么相约下地給羊割青草,要么一起跳皮筋、投沙包、踢毽子、做游戏。到今天,这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都是我记忆中的星星,亮晶晶的挂在那里。
(三)读书
我的第一本小人书是《三国演义》,还记得那是我去河西趁着走亲戚时拐到新华书店买的。到现在我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买那本书?可能是为小人书里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蒋干盗书”、“火烧博望坡”等故事吸引了吧?
初中时代流行的是金庸的小说,同学之间相互借阅《射雕英雄传》、《白发魔女传》、《神雕侠侣》,也很崇拜金庸大师的创作力;放学跑进家门最喜欢听刘兰芳大师讲的《杨家将》、《岳飞传》、袁阔成先生讲的的《三国演义》,高中时期盛行琼瑶的言情小说,《窗外》、《一帘幽梦》、《梅花烙》、《彩霞满天》,亦舒的、席绢的小说也基本没有漏网的。
而我看的更多的书却是《四大名著》、《儿童文学》、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凌力的《少年天子》、刘心武的《钟鼓楼》、古华的《芙蓉镇》等。
少年时学的英语单词早就随着岁月流失而湮没,唯有这些书的很多故事情节留在了记忆里。
(四)伙伴
农村的孩子,辍学率是极高的。我童年的记忆里,和我一起坚持到初中毕业的已经很少了,能坚持到高中毕业的就是凤毛麟角。于是,一个村里,能玩到一起的开始时同龄人,后来就变成了上一个学校的不同年级的人,特别想起那条一起求学的道路、那月朗星稀的夜空、那合着晨风的蝉鸣,有着我们悄悄地呢喃,所以我也倍加珍惜这份特殊的缘分。
或许每一个幸福的童年都是这么童简单而美好、纯真而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