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平方千米的湖面,波光粼粼,如果没有西山的阻隔,真能给人一种烟波浩渺的感觉。滇池真谦虚,水域面积比“洱海”“抚仙湖”还大一些,也只是自谦为“池”,也就是小水塘。以前,从课外读物里知道滇池,知道滇池旁有一座大观楼,大观楼有一副对联,号称天下第一长联。那时就萌发去看看的心思。对联上下联的开头如下: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瞬间将人带入到空间的浩大和时间的无穷。滇池四面环上,四季美景变幻无穷,所以劝慰世人“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然而,嗜利欲望驱使下的建功立业是客观存在的,只能感慨“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这付对联是清朝孙髯翁,为布衣博学之士。其生前曾自撰挽联曰: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胡涂到底;此番去正好,诗债酒债,何曾亏负着谁?也是佳作。但是,如果把大观楼的这幅长联和成都望江公园崇丽阁的长联发到一起,我认为崇丽阁长联的境界更高一些,无论是从音韵的角度还是创越历史的时空感觉。
可惜的是,杨慎杨升庵没有写下这一副对联。如果这位大明第一才子出手,那一定更非凡品。杨升庵之于云南,犹如苏东坡之于儋州,刘子厚之于柳州,拓洪荒于当世,留教化于千秋,可谓功德无比。且升庵先生贬谪此地30多年,为尚未开化的云南留下了几多的文脉火种。与东坡先生相比较,同属于当世不世出之天才,同为社稷、民生而忘身者。东坡为变法之弊而直言,升庵为“礼仪”不合而死谏。时运不同,而结果不一,令人唏嘘啊。
漫步滇池,看夕阳在山,和古人隔空对话,一遍又一遍咀嚼升庵词“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滇池沿岸有诸多湿地,各有特色。或穿梭于林间,看满目葱茏,偶有一丛鲜花怒放。或漫步林荫,赏柳条拂水,嗅樟木清香。清波荡漾,渔船点缀,白鹭翔旋,喧嚣中寻求一片宁静。漫步滇池步道,杨老师多次惊叹于植被的茂盛葱茏。不禁背诵起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了。但不无聊。因为它是走走停停,走走停停…。昆明的雨季明亮、丰满、充满感情。城市春季植被深,孟夏植被长。昆明在雨季,是浓绿的。植被枝叶含水量已达到饱和状态,呈现出过度、近乎夸张的旺盛。”我们亲眼所见,汪先生所言非虚,非常契合。感谢雨,滋润了这片土地和生命,充盈了条条小河和片片湖泊,汇聚成五百里风光无限的滇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