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之“情绪专注”

最有感触的一句话:

情绪专注。

纵观历史,一个人专注力的高低直接预示了他日后取得成就的大小。盖茨的父亲在比尔·盖茨与沃伦·巴菲特第一次相聚时,就给他们每人一张卡片,让他们用一个词,概括一下他们各自取得今天这个成就的原因。结果,两个人背对背,一模一样地写着“专注”。

本书认为,“行动”就像躯体,“感受”就像灵魂。我们的注意力可以分为“集中在行动上的”和“集中在感受上的”两部分。

分心走神,就是行动失去了感知,注意力也因为失去了感受而变得无法形成反馈闭环。分心走神是我们所有人的天然属性之一,原因与我们大脑的记忆机制有关。

因为感官受潜意识控制,而潜意识又一直存在,所以只要我们处于清醒状态,分心走神的情况随时都可以发生。这也是我们需要锻炼元认知的缘由。

现实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成长,而成长本身就是不断地克服天性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用觉知力和自控力去约束天性,否则就会被潜意识所左右。

这就好比我们的躯壳里被安装了一个混乱的灵魂装置,这个灵魂总是“做A想B”,而缺少感受的行动,就像失去灵魂的躯壳。

是什么原因导致分心走神呢?

本书认为,分心走神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觉得当下太无聊,需要追求更有意思的事情;二是觉得当下太痛苦,既然身体受困于现实,那就只好让思想天马行空。

比如我现在进行的跑步:刚开始跑的时候,我还会全身心地感受跑步这件事情,将注意力放在跑步上。但跑步对我来说太难受了,为了减轻当下的难受感,我会一边跑一边听着音乐,似乎这样做,难受感减轻了许多。跑了几天后,自我感觉轻松了不少,于是在跑的过程中,我就开始分神,一会儿看看周边的美景,一会儿想想跑完步后要吃点什么美食之类的,无时无刻不在走神。

本书认为,身心分离,对身体上的影响算是小事,真正严重的是它会对我们的情绪和能力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

既然情绪专注如此重要,如何才能具备这种能力呢?本书认为只用一招就可以提升你的注意力。

既:收回感受,回归当下。

比如,跑步时,把感受收回来,用心体会抬腿、摆臂、呼吸等等;吃饭时,把感受收回来,感受每一口饭菜的香甜,体会咀嚼饭菜色香味的整个过程。

只有这样,慢慢练习收回感受,才能使你的注意力回到当下。

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你的烦恼愈加减少,精力愈加旺盛,情绪愈加平和,行动愈加柔软,感知愈加灵敏,思考也愈加地深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