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杕杜》:思无解处才得解
有杕之杜,有睆其实。王事靡盬,继嗣我日。日月阳止,女心伤止,征夫遑止。
有杕之杜,其叶萋萋。王事靡盬,我心伤悲。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归止!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檀车幝幝,四牡痯痯,征夫不远!
匪载匪来,忧心孔疚。斯逝不至,而多为恤。卜筮偕止,会言近止,征夫迩止!
诗歌,大概是最难讲清楚的文学体裁。大凡讲得清楚的,定然也是少了诗的意蕴的。今天的人,读《诗经》最大的障碍不在于《诗经》本身,而在与各种版本的注解带来的似是而非和先入为主,已经让人再也难以回到创作者的时空背景和心灵世界。
近代中国人学西方的研究方法,尝试着归纳诗歌的要素:
三因素说表明诗歌的三要素分别是韵、律、味。韵与律有交叉和重复,味则显得大而化之了。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没有味道、情味大概都没有存世的必要。
五要素说则强调诗歌要关注意、情、理、相、趣。将之看做是一切文学作品的要素或标准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
还有六要素说,境新、意雅、情真、语新、言简、节律。仿佛更加的贴身了些,但所讲的未必是要素,看作是好诗歌的标准还是有些参考意义和价值的。
闻一多先生早年在谈到诗歌的韵律时讲到三种美——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以此来套《诗经》中的作品,仿佛是颇能行得通的。特别是这首《小雅·杕杜》,体现了深度的建筑美。颇有点开山气象。
从整体上看,四个小节情绪递进,句读却整齐端庄,很有点北京四合院的味道。
一、二、四,三个小节末句均采用了句末语助词,一方面增加了诗作本身整齐的建筑美,另一方面也突出、强化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无可如何。“日月阳止,女心伤止,征夫遑止”和“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归止”并行不悖而又略有递进。从“阳”所代表的十月,开始起了“思归”的心绪。时光荏苒,到了“卉木萋止”——第二年的春天,当归之人依然未归,思归心绪怎能不与日俱增。
第四小节“卜筮偕止,会言近止,征夫迩止”,更递进一步。思归到一定程度,听见车声,便会产生“那人归”的幻想,屡次幻想,屡次不是,思归之心渐渐冷却,却又难以割舍放下。于是采用卜筮的方法,一次次卜筮,直到卦象出现“近日归”的指示。然后,再将卦象转为希望,期待着所思之人,能够早归。将所思之人在空间上越思越近,将得归之日从时间上越思越近,大概就是“卜筮偕止,会言近止,征夫迩止”的意蕴了。
思无解时,何处才是归宿?
《小雅·杕杜》给出了正解,思到无解时,思到无解处,当下便是归宿。
《小雅·杕杜》在“情真”方面,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前三个小节都提到了“王事靡盬”。家长里短、儿女情长当然不能没有家国情怀、人生大义。第一小节写“王事靡盬,继嗣我日”,王的战事没有休止,又增加了我等待的日子,俨然是“小情绪”的状态。第二小节写“王事靡盬,我心伤悲”,王的战事没有休止,已经不仅仅只是增加了我等待的日子,而是让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伤悲。第三小节写“王事靡盬,忧我父母”,王的战事没有休止,不仅仅增加了我等待的日子,让我感受到切实的伤悲,而且累积到了我的父母,让双亲为我感到忧虑。
日子每过去一天,思念便加深一分;思念每加深一份,我念及“小我”的倾向便增加一分。战事初开,还有家国,战事延续,始见真“我”。战事初开,举家上下谈到的人生大义对我还有影响;战事延续,内在思念逐渐占了上风,渐渐的,我出于至真的思念反而影响到了全家。
所谓“情真”,贵在见人。透过《小雅·杕杜》,一个情真意切的小女人形象跃然纸上,颇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之感:
孤零赤棠孑然立,其实滚圆盛果期。王事至今未止息,凄苦守望仍相续。光阴不觉入十月,小女牵挂已至极,战事拖入旧年底,想来那人可闲逸。
孤零赤棠孑然立,叶正繁茂显生机。王事至今未止息,我心平添多忧戚。草木葳蕤又萋萋,小女牵挂生悲凄,不觉又是一年春,远征之人未归里。
且登北山望归期,美其名曰去采杞。王事至今未止息,忧及父母难自已。檀木役车已超役,拉车四马早疲敝,此次征役早逾期,远征之人归在即。
眼见车来不是你,愤懑又舔新焦虑。车来车往均不在,忧愁不觉已漫溢。胡乱求卜并问筮,信说归日指可期,归期虽逾长相忆,远征终将归故地。
�(>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