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课上,老师说,如果你想要告诉别人什么大道理,不妨以一个故事的形式讲出来,让人能够从这个故事中自己悟出你想要说的道理。这远远比直接讲一个道理要好很多。
为什么呢?
原来人天生对自己主动发现的东西更加容易接受一些,从一个故事中获得自己的理解,比被人强行灌输的大道理更加令人愉快。
同样地,小孩子也喜欢听故事。倘若一个孩子怕苦不肯吃药,那么家长不妨给ta讲一个药物战胜病毒的小故事。正如《讲道理不如讲故事》这本书上说,讲故事对于帮助孩子理解人生中一些重要事件的意义尤为重要。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作者是美国的约瑟夫·萨洛西和西尔克·罗斯·韦斯特。二人都有丰富的幼儿园工作经验,对于儿童心理和儿童故事创作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这本书就是他们结合自己多年的儿童工作经验和故事创作心得,送给全世界孩子和家长们的礼物。
我们先来看看,讲故事有哪些好处?
讲故事有利于帮助父母和孩子建立依恋关系。
根据依恋理论,孩子童年时期与家长建立了健康的纽带,有利于他日后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
很多人误以为孩子听故事只是为了好玩。其实当你给孩子讲完一个故事,你和孩子的关系会更亲近。当孩子说“给我讲个故事吧”,其实他想要的不是故事,而是你的关注。
我们的目标不是讲一个完美的故事,而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所以,当孩子需要你的关注的时候,不妨放下手中的电子产品,暂时搁置繁忙的工作日程,抽出五分钟的时间,给孩子讲个故事吧。
讲故事可以安抚孩子,鼓励孩子面对现实的困难。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中,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一个5岁的男孩不小心跪在一株仙人掌上。偏偏这种刺有像鱼钩一样的倒刺,扎进身体的时候疼,拔出来更疼。为了转移他的注意力,约瑟夫和西尔克叫了一些朋友过来,“讲个好玩的故事帮帮你们的朋友吧。”
孩子原本非常痛苦,却被朋友们的故事吸引了,甚至哈哈大笑起来。最后当故事完全将他吸引的时候,约瑟夫迅速将小男孩腿上的仙人掌拔了出来。小男孩很快就恢复了活泼,和朋友们玩去了。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故事是独一无二的良药,比阿司匹林和布洛芬还有效。下次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试着给他讲个安抚的故事。正如作者所说,故事不是转移话题的借口,但有时却是唯一可用的良药。
讲故事可以帮助孩子保持注意力并增强注意力。
我们都对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非常熟悉了。艾宾浩斯研究结果中有一点很关键:记忆力不仅和信息提取的方式有关,还和信息接收的方式有关。
研究表明,与死记硬背相比,故事能使人记住材料的能力提高6~22倍。肖恩·卡拉汉是《让故事发挥作用》的作者,曾做过一个跟记忆有关的研究。该研究给每个学生分发了12篇阅读材料,有些是叙事性的,比如诺亚方舟的故事,有些是说明性的,比如百科全书的条目。
最后的实验证明,学生阅读叙事性文本的速度是说明性文本速度的两倍,同时,记住叙事性文本的信息也比说明性文本高两倍。
孩子都喜欢听好故事,并很容易被故事吸引。如果你希望孩子记住重要信息或经验,不妨将这些信息作为要素嵌入到你的故事里。这样,孩子就会很愉快地吃下你给的夹心糖。
可能家长更关心的是,应该如何讲好故事?
很多人担心自己没有创作故事的能力,这世界上已经有那么多精彩的故事了,为什么孩子不去听那些故事,要听我的即兴创作的不完美的故事呢?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告诉我们,讲故事是你与生俱来的能力,就像没有理由因为别人在波士顿马拉松比赛中获胜而停止走路一样,也没有理由因为别人拍了大片而停止讲故事。我们的目标不是在皮克斯谋一份差事,而是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
要讲好你的故事,首先一定要摈弃完美主义,要顺其自然,让自己的故事自然流淌。
然后,可以用书中给我们介绍的“故事环”方法:
从现实中选择几件平常的事物,发挥想象,讲一个相关的故事,赋予它不平凡的意义。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小孩子牙疼时父母给他讲故事的例子。通过故事中的河狸、大象、鳄鱼、鲨鱼和剑齿虎的话,引起了孩子的共鸣。最后又通过老矿工的讲述,把牙疼这件痛苦的事情变得美丽而童话,把现实的事变成更有深意的故事。或许,孩子听了这个故事,会学会坚强。正如前面说到的一样,故事可以帮助孩子面对现实的困境。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要全情投入,要真实,要充满爱意。
用这本书,开启亲子故事大门,用故事与爱陪伴孩子仅有一次的童年。
你没有办法保护孩子一辈子,但是你可以给他们提供足以治愈一生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