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我们探讨了面对养鸡场众人的排挤和驱逐,小鸭是忍气吞声地留下来?还是离开这里?
极大部分同学选择离开,不可否认有一些孩子是阅读了整个故事,受后面情节的影响,但更多地是因为感受到孤独无助,觉得与其留下来,不如出去,随了他们的意。
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小女孩,她说:“丑小鸭不走,因为如果离开就会再也见不到妈妈了”。纵使鸭妈妈无情地说:“我希望你走远些!”她也没有怨恨,只是想“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最后“藏到了一个没人住的房子里”。此时,她的写绘投射出她对自己妈妈的爱。
随着故事发展,第二课时我们精读了“沼泽地”和“农家小屋”部分。在农家小屋,它又经历了“两难选择”:是离开温暖的农家小屋?还是留下来?
大多数都选择了离开,因为仅仅是安全是不够的。他不能够学习下蛋、咪咪叫或迸出火花,他只想要“游泳”,让水淹没它的头顶,然而这被视作离经叛道,不被认可。
离开农家小屋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的孩子充满了善意。他们画它会遇到好心的人或者动物。
离开农家小屋后,小鸭在水上遇到了白天鹅,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看不到这些鸟儿,它还会觉得“空虚”。它“觉醒”了,它的兴奋产生于自己的愿望,产生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小鸭于“水中”不停奋斗、努力,拼尽全力去游。孩子们呢?他们的内心是否燃烧起来了呢?或许要不停地通过回顾小鸭的故事来蓄能。
再遇天鹅时,这是一个美丽的春天。“忽然间他举起翅膀:翅膀拍起来比以前有力得多,马上就把他托起来飞走了。”他飞进了花园里,遇到了三只美丽的白天鹅,“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过”,他认为这些“高贵的鸟儿”会把自己弄死,却依然要游向这些鸟儿。“宁可枝头抱香死”,此时,某种追求已超越了生命的重要,这就是勇气。
“请你们弄死我吧!”这只可怜的动物说。“他把头低低地垂到水上,只等待着死。但是他在这清澈的水上看到了什么呢?——一只天鹅。”
“只要你曾经在一只天鹅蛋里待过,就算你是生在养鸡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我和孩子们共读了不只三遍,在一遍又一遍的强调中我感觉到自己的内心被触动了。
从出生就被排斥,在养鸡场被驱逐,于沼泽地里慌乱逃跑,离开农家小屋后觉醒做自己,在冰冷的河水中不停奋斗,终于成为美丽高贵的白天鹅。这一切,也正是安徒生人生经历的写照。
“天鹅蛋”当然不是血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鹅蛋”只是一个比喻,代表梦想、努力、勇气以及成为白天鹅后的谦卑,这一切形成了一颗“高贵的心”。我们的孩子,要怎么做才能拥有一颗“高贵的心”呢?怎么样才能一直坚持这颗“高贵的心”呢?或许,这需要我们不停地引导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