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总能奇迹般地勾起几分念想。无论是倾泻进落地窗破碎在地面上的月光,还是偶然抬起眼直直闯入眼睛的一片繁星,又或者是那一叠泛黄的照片……
临近端午节,我们家就会包粽子。小学低年级,我喜欢坐在妈妈旁边,看她浸泡糯米,用灵巧的双手将粽子包好,串成一串。
那时的夏天,空气中总是弥漫着糯米的香气,和咸蛋黄诱人的香气……
上了四年级,我和家人一起包粽子。粽叶在我手中变换着造型,一塞,一折,再一捆,送入蒸锅中。不一会,锅上飘起阵阵白烟。那一缕缕粽香,顺着风,闯进了每个人的心房。
邻居们围坐在院子里,互相分享着自己包的粽子。夕阳下,粽香里,一片欢声笑语,相机则是这一幕的忠实记录者。每当看到这几张照片,我的心里总是涌起一阵感动。
再后来,我们搬家了。
新小区的端午,没有缕缕粽香和邻居们的聚会,取而代之的是一扇扇无情的铁门。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我好像快要忘却邻里之间的温情和那缕缕勾人心魄的粽香。看到那几张照片,心里再也没有最初的怀念与感动。
生活的流水川流不息,端午节渐渐变成书上的陌生名词。家人间少了点亲近,邻里间少了点温暖。夜空将黑青色的颜料漫天泼下,星月也强撑着困顿的眼皮,发不出一丝明媚的光亮。那一缕缕粽香,成了我心中的白月光。
出乎意料的是,事情,开始有了转机。
新一年的端午节来临前,小区突然变得热闹起来。
仔细一看,原来是要举办活动,邀请街坊邻居们来包粽子。支起帐篷,挂上粽绳,备好糯米与红豆,熟悉的一幕幕忽然涌上心头。
我穿梭在热闹的人群中,似乎又回到了当年与邻居们一起包粽子的感觉。虽然手艺生疏,但胜在旁边有热心的邻居教我,我又开始包起粽子。
到了饭点,我又闻到了缕缕粽香,打开微信,群里全是邻居们晒粽子的照片。这一切变了,又好像没有变。邻里间的温情,又回到了我身边。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粽子这个传统美食,却是文明的物化载体,是远古先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若没有邻里间的互动,这项技能又该如何传承?
钱穆先生曾言:“若一民族对其以往历史无所了知,此必为无文化之民族。”正是这些历史与传统,沉淀起了一个国家的厚重文化底蕴。
街坊间的温情亦是如此,它犹如七色光焰的画笔,给干黄的枝条,涂上新生的翠绿。
人间的温情,跨过无数岁月和命运的阴霾,将记忆烘烤得蓬松而馨香,让人无法忘却……
夏夜初至,万籁俱寂。旧宅深巷里,星光于万家深处飘落。看向照片,那缕缕粽香,仿佛缠绕在我鼻尖;邻里之间的温情,又好像将我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