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常常喜欢采用暂停活动的方法,但年幼的孩子不理解暂停活动的意义,他们无法分析和理解暂停活动法这样复杂的教育方式。把孩子遣送到角落或者他自己的房间永远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孩子需要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下次才不会重复同样的错误。最恰当的教育方式是情感引导和设定限度。两岁以下的孩子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或者把他们的兴趣吸引到其他事情上去。针对两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采用谈心的方式,这种谈心的方式是温和的和不带惩罚意味的,它的目的是让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逐渐冷静下来,反思他的所做所为,并为他提出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应用冷静法则和谈心策略的步骤:
1、让自己的视线和孩子在同一水平线上,与孩子进行充分的眼神交流,同时给孩子一些提醒,问他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对还是错。
2、如果孩子没有平静下来或者停止错误的行为的话,带他到一个“安静区”或“思考区”。与他一同坐下,给他帮助和关爱。请记住,你不是在惩罚他。
3、时间长短并不重要,让孩子平静下来才是关键。大一些的孩子只需要一两分钟就能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法来,而一个年幼的孩子则可能需要你抱着他坐上十分钟才能平静下来。无论你看到孩子有什么样的反应,都应该试着去同情、接受和面对。
4、等孩子平静下来之后,请他告诉你“有什么不对”或者“这是怎么一回事”。如果孩子理解有困难,把他做错的地方重复几次。
5、问问孩子:“下一次你会怎么做?”如果他不知道的话,告诉他怎样做才是恰当的。
6、感谢孩子帮你想出了解决办法。
7、最后让孩子设想一下:“如果你下一次犯同样的错误,会发生什么事情?”告诉孩子,你可以帮助他改正,但绝不接受不恰当的行为。
李玫瑾教授的观点跟书中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李教授说,当孩子哭闹时,教育他时一定要一对一,旁边不能有其他家庭成员在。如果有其他成员,你在跟孩子交流时,他的眼神会飘忽不定,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在寻找谁是他的救兵。他不会认真听你的话,你的教育达不到你想要的效果。如果在你管教时,其他家庭成员再时不时的说上两句,管教效果就可想而知。出现此种情况,带着孩子到房间里去,注意是你们两个都进到房间,而不是孩子自己一人,那样是关禁闭。进到房间后,把他抱到床上,你搬个凳子坐到他的对面。微笑着看着他哭。哭的过程中他会看你三次,第一次是看你有没有反应,看你没反应他会继续哭,哭一阵,再看看你,心想:妈妈怎么还不哄哄我?不哄继续哭,哭了一阵再看看你,看着你还是微笑地看着他,心想:算了,不哭了。在孩子哭的过程中,等他哭了一阵,你起身去拿个热毛巾给他擦擦脸,问他还哭吗,这是表示你对他的关心。回头他还哭,你就坐着继续看着他。等他什么时间哭够了,不哭了,你再跟他讲道理,分析他的行为。
这种方法我经常用。在老家,儿子吃饭一定要坐他喜欢的那个凳子。一次,吃饭时,他哥哥坐了那个凳子,他去跟哥哥要,哥哥不给。他就一直哭一直哭:“这是我的凳子!这是我的凳子!”那哭声真的是震耳欲聋。他人都在劝说哥哥把凳子让给他,哥哥说,这是他先坐的,为什么要让。场面就这样僵持下去。我抱着儿子回到房间,把他放到床上,我搬个凳子坐到他的对面,为防止他从床上掉下来,我用手圈着他的腰。他一直哭一直哭,哭了大概有七八分钟,我就平静的看着他。哭了一会儿,他伸出手让我抱抱他,我就抱着他,让他哭,让他把情绪发泄出来。最喜欢的凳子被别人坐了,心里肯定很难过。等到他哭声减小,几乎快消失的时候,我对他说:“你是不是最喜欢那个凳子?”他委屈地点点头。“如果你喜欢那个凳子,吃饭时就先把凳子搬到自己的位置。如果你没搬,哥哥坐了,你可不可以搬一个其他的凳子去跟哥哥说,这是你喜欢的凳子,看哥哥能不能跟你换。如果哥哥跟你换了,你要对哥哥说谢谢。果哥哥不跟你换,你今天就先坐其他的凳子,明天再搬这个凳子。”
儿子点点头,我们就出去了。出去后他搬个一个其他的凳子,去跟哥哥换,哥哥也很配合。这个事情圆满解决。
那如果哥哥不配合,又该怎么办呢?只能温和而坚定地坚持原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