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共读的10天结束了,让我好好想想,发生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我又改变了什么?
Part 1: 发生了什么?
我和遇见约定,每天12点前打卡,必须拿到行动力爆棚勋章。互相分享各个连队的每日最佳,向优秀学习。
最初几天,我提前一天就把文章写好,早早打卡完毕,感觉美美滴!每天晚上的最佳文章公布后,我会跟着大家恭喜得主,学习经验。
可渐渐的,我说恭喜时,心里的真正感受是,羡慕,嫉妒,倒还没有恨。
我也好想获得一枚金灿灿的勋章啊!
当我认真研究完最佳的文章,再对比自己的,我又觉得人家的排版,角度,文字确实比我好太多。
我觉得无论我怎么努力的写,也无法胜出。因为害怕受打击,我甚至都不敢看别人的文章。
我像一只鸵鸟,遇到危险时,就把头钻到土里。安慰自己:我看不见,我看不见,反正我就是看不见。却把整个身体露在外面,以为自己躲得很安全。
这么几天过后,我消沉了。
我告诉遇见,我不想逼自己了。其实就是,我想交差应付。因为如果我没有尽全力,即便失败,我还可以安慰自己说,那不是我的全部实力。
遇见说:“你要好好写,给自己创造个里程碑事件,争取拿个最佳,你可以的。”
我认可她的里程碑说法,也感谢她的鼓励,可我还是很疑惑。
如果,我就是得不了最佳呢?
我问自己,我来这里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想啊想,想啊想。
Binggo!
自然是为了提升自己。
所以,写读书感悟,首先要为自己而写啊。我又不是来炫技,刷存在感的。能得最佳是鼓励和惊喜,若得不了,坚持打卡,并在读和写的过程自己有所收获,就值得自己给自己颁奖啊!
况且,知道特别优秀的人比自己更努力,又何尝不是一种鞭策!
知道,那么优秀的人,离自己还这么近,岂不是勾搭的好机会?
想通了,就释然了。我开始抛开杂念,归零心态的读,心平气和的写,由衷的为最佳点赞,诚心的向别人学习。
结果,我竟然连续两天获得了最佳!就是这么奇妙!
Part2: 我收获了什么?
虽然我那么渴望最佳,最终也如愿。但我最大收获不是最佳,也不是书里讲的那些东西。
我最大的收获是,思考和朋友。
在我陷入“最佳”的泥潭时,若不是我中途停下来思考,改变态度,后面的一切都不会发生,此次共读必然是废了。
若不是有遇见,我的感悟自然也是草草了事。
人本性懒惰,喜欢呆在舒适区。做自己需要“努力”的事,过程并不愉快。
10天里,每次看完书,我都很纠结。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只能逼着自己反复翻书,边写边改。逼着逼着,也就跑完了全程。
不光自己逼自己,遇见也逼我。
“遇见”,是我在剽悍行动营最好的遇见。行动营结束后,大部分的老铁都断了联系。唯有遇见,时不时的联系我,询问近况。她知道我平时很少关注群内信息,每当有重要的事,她都专门发信息给我,深怕我会错过。
此次参加共读营,她反复提醒我报名截止时间。知道我第一次参加共读,她给我提供了很多注意事项。每天询问我写的怎么样,逼着我尽全力的写。提醒,督促,鼓励,鞭策。
如果不是她,我不会有这次愉快的共读体验,不会有那么多的收获,更不会相信素未蒙面的人也能成挚友。
遇见姐姐,真的谢谢你!
Part 3: 我改变了什么?
《见识》这本书,刚上市我就买来看了。看了一大半,并无甚感触。就觉得是一个上层社会的人,在教下层社会的人,如何活的有钱,有品,有高度。
吴军开篇就说,自己每年要修一个月假,带着全家去奥地利的音乐之城,欣赏音乐,感受生活。
这不搞笑嘛!
你一个动不动就出国休假个把月的人,告诉我这个担心老公工资不能按时发的人,如何优雅的享受咖啡美酒佳肴,如何为人类做贡献,获取最有深度的幸福感?
可不是嘛。
成功的人,总是告诉别人,成功其实没你们想的那么好啦。然后把自己的子女一个个送出国外,享受干净的空气,安全的疫苗,最好的教育。
实际上,这个社会是胜者通吃,成功就是美滴很。
有钱的人,总是告诉我们,有钱没你们想的那么爽啦。然后随意的买自己所爱,用钱换取其他宝贵的资源,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实际上,如今就是个金钱的社会,有钱就是爽翻了。
这就是我初读《见识》的真实想法。充满了下层人民对上层人民的羡慕,嫉妒,还是没有恨,(咱是读过书的人)。
看了两遍《见识》,写了10篇读书感悟后,我不再是那个酸溜溜的小市民了。因为,我悟出了真正的见识是什么。
1. 即便我对你有偏见,我也愿意去思考这偏见是否合理。
最初,因为不认同吴军的一些观点,产生偏见,我否认了整本书。反复读后,我认识到了自己的偏见,也思考出了原因,就是嫉妒而不得嘛。
2. 即便我不认同你,我依然愿意向你学习我没有的东西。
吴军的一些观点,我至今无法苟同,比如起跑线不那么重要。没关系啊,我可以向他学习别的东西啊,职场,投资,说话,我吸取我需要的就好。
3. 即便你的各方面都比我优越,也不妨碍我经营好自己的小日子。
你的是你的,我的才是我的。我永远复制不了你,也没必要嫉妒你。但我能吸收你的所长,成就更高阶的自己。这里的你,是除自己之外的所有人。
所以,“见识”,说白了,就是在各种看,各种读,各种经历,各种思考之间产生的,不断修正的,对人和对事的态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