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成为闪电派,开启新旅程
转眼间已到12月,回顾一个月的N6课程,让我看到了教练式对话的神奇。学到的知识就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一言一行,带给孩子和他人的变化。自从吴校要组织12月的闪电行动派,心中就充满了期待!期待自己能够践行所学,更好地进化自己,帮助他人。一直回味8次课程的精髓,每一次课程都是受益匪浅!记得塔塔教练说我们知道的道理很多,但是为什么都不能做到,就是因为没有改变内在。的确如此,对于家庭教育,很多父母都是“专家”,看了不少育儿书籍,听了不少育儿讲座,但是和孩子在一起还是原来的自己,该发火就发火,该动手就动手,一切照旧。或许我也有这样的嫌疑,曾经也犯过这样的错误。这次课程让我明确了方向,教育要从心出发,并不是从脑出发,只有来自于内心的对话,才会给孩子启发,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看见孩子独一无二的特质。
【Day2】未来U我,散发光芒
下午收到丝丝老师发来的短信,让我做N6闪电行动派第一次实践分享的主持,我没有思考就答应了。因为迟疑是一种自我内耗,不如主动出击。但是最近上火,鼻子上烂了一块皮,平时都是戴着口罩的,担心形象有点不好看。可是想到今晚的分享是我们U组的助教李大昕和张艳红老师。心中的担心就烟消云散了,以真实的样子面对大家就好。看到丝丝老师说的:“屏幕背后说不清的感动。”这句话也的确感动到了我。
学习是为了收获和成长,在学习中成为更好的自己。改变教育的现状,还原教育应该有的美好生活。李大昕老师带来了主题为《N6,我的世界因你而改变》的分享,从四个方面展开讲述,无论是N4的课程收获,还是N5、N6的深刻觉察,李老师都如数家珍,实现了从一个输入者到输出者的完美转型,不但自己理解的透彻,而且把精髓深化到学校和课堂,为师生赋能,改变了一个学校的教育生态。尤其通过发问的方式改变传统的听评课,让评课出现了新的面貌,带给老师们的是觉察的力量。张老师带来的分享是《参观我们的纪念馆》,在她的心理课堂中,用冥想的方式让孩子放松,带领学生认识自己,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通过分享的视频,听到孩子们轻松自在的表达,看到脸上露出的开心的笑容,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孩子们是幸福的。这就是理想的课堂,这就是理想的师生关系。张老师利用所学所悟,改变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此时,我才发现学习就该如此,能够改变当下的教育生活。学习才是有用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反观自己,我实践N6课程的所学了吗?我努力想实现的是怎样的提升了?听了今天李老师和张老师的分享,我真的该向他们学习,思考的深度和实践的广度,我都不及她们。我现在力所能及的就是和自己对话,改变自己旧有的认知模式,觉察自己的内心,学会和自己的孩子对话。我想改变了自己,改变了和孩子的相处方式,也是一种实践,从而为更多孩子赋能。让我窃喜的是我用所学的对话方式,和三个身边的朋友进行了对话,因为都是文字交流的方式,所以当我从他们的反馈中,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变化,因为他们被看见、被尊重、被聆听,所以有一种阳光照在身上的幸福感。其中一个对我说:“谢谢你的聆听,我觉得你都可以当心理医生了。”看到这句话,我是无比的自豪,不是对我的夸奖,而是我看到了对话的力量,看到了用自己的所学赋能给别人的一种满足。我又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应该不断深化学习,为更多人赋能。
一个月的闪电行动,需要付出更多行动,才能实现课程的价值。吴校说:“N6的三有好老师的标准:有爱、有思、有力。爱指的是爱的能力,思指的是思考力,力指的是行动力。”的确,这三个能力综合起来,就会毫无畏惧地行走在教育的路上,不怕泥泞和坎坷,不怕问题和困难,有的只是静下心,看真实的教育的淡定和勇气,和孩子共创教育的无限美好。作为教师,具备爱的能力是最为重要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一个教师会说我不爱我的学生,的确,大家都爱,而且爱得全心全意,可是这种爱往往都爱得辛苦,师生之间并不能在爱的关系中共处。到底怎样的爱才是学生需要的爱,教师怎样才能具备爱的能力了?我想爱人之前一定要学会爱己,放下评价,撕掉标签,只有认识了自己,接纳自己,才会接纳学生,用内心的爱去爱学生,而不是大脑中存在的爱。具备了爱的能力,还要不断修行思考力和行动力,我思故我在,没有思考,就会成为井底之蛙,想不到教育的美好是如何联结的,也看不到孩子思维的火花是如何闪现的。带着爱和思考,就可以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改变和共创。吴校说不能因为暂时看不到带来的改变就放弃坚持。的确,竹子破土之前,经历了漫长的向下扎根,每天仅以3厘米的高度向上生长,但是破土之后的速度却是惊人的。不是没有改变,只是改变的缓慢,不是没有效果,只是效果在慢慢发生。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月的闪电行动,是一个再次升级的淬炼,希望跟着各位闪电达人看到教育不一样的风景,也实现自己对自己的一个期许。
[Day3]对话豆包,感受幸福
亲爱的豆包,您好!从第一次看到您和妈妈之间的对话,就深深震撼了我。为你身处爱的场域之中感到幸福,也为你心中的爱而感动,有想法有主见,想帮助到更多孩子,也能被看见。我的儿子今年10岁,和你的小名一样,都有一个豆字,他叫豆豆。我也很期待如有机会,让豆豆哥哥和你有个对话,让他感受到豆包弟弟的能量和爱。
今天听了两遍你们的对话,有一次被惊到。对于幸福的理解和感受,让我听见了生命流淌的声音,仿佛也看到了生命之树开花的美好。只有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才能被别人看见和尊重。自己也会在被倾听和被理解中赋能,体验到愉悦感。
学习了课程,我也希望改变和儿子之间的对话,通过对话,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感受,从而促进我们之间关系,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如果让我现在想想我和儿子之间遇到的问题,我要去发问的话,我想问问你,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1.你在不想写作业的时候,妈妈告诉你要完成作业,你有什么感受?你会怎么做?2.当你不开心的时候,你希望妈妈怎么支持你?3.你觉得什么情况下,爸爸妈妈是爱你的?
期待听到豆包的回答,也期待有机会见到你,带着我家的豆豆,能够聊聊内心的奇妙世界。
[Day4]唱出心中的声音
我特别喜欢《我的好兄弟》这首歌,每每听这首歌的时候,就会不由得充满能量,感恩曾经帮过我和一起共患难的兄弟姊妹。人的一生要经历各种酸甜苦辣,有坎坷,有风雨,有磨难,有悲伤,除了独自承担和解决的外,还少不了来自家人的帮助,还有兄弟们的支持,所以这首歌唱出了兄弟间的患难与共,表达了至真至诚的兄弟之情。为什么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推荐这首歌,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在创造未来教育的路上,N6行动派的各位兄弟姊妹也是一样,在前行的路上互相赋能,互相看见,也是一种兄弟之情。不管未来有多远,我们在一起,一切困难都将不是个事。未来已来,未来可期。
[Day5]为了会爱,继续前行
从N4到N6,学到了很多知识,交到了很多朋友,看见了更美的风景,听见了内心的声音,相信了相信的力量。今年的每一天都在努力生活,每一天都在努力改变。期待看见自己最好的那一面,也为了会爱孩子,为孩子的生命赋能。
要问我是什么力量让我坚持在N6闪电行动?我想是因为感恩和相信的力量。感恩是因为2020年一年的学习,都是在互加N师学院踏踏实实过的,既有学科知识的解读,也有教育视野的开阔,还有教育专著的领读,这一切都来自于互加团队的无私付出,来自于吴校的教育大情怀。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和自己的老师,有谁会“逼迫”着我们成长,又有谁会带领我们朝前走,我想除了珍惜,就是感恩。同时,在感恩中学会帮助更多教师和孩子,当我们用自己的所学所悟,帮助到更多生命的时候,我们才不会辜负了生命的期望。相信是因为相信教育可以变得美好,孩子可以变得可爱。当我们听到或看到教育中的问题时,难免会心烦意乱,习惯于用旧有的模式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但是通过一年的学习,才发现了自己的无知,是自己的心中没有照进阳光,才让眼中的教育变得没有生机和活力。从N4的优秀小组、优秀课程设计,到N6的优秀大组、全组被评为优秀学员,这就是相信的力量。相信自己,相信搭档,相信伙伴,只要互相连结,给予看见,每一个人的能量都将得到激发。为了让学生的潜能都被开发,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不断跟进教练型课程,成为一名教练型教师和家长,相信教育的美好就会被创造。
如何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散发光芒,这不仅是学习的目的,也是一种再学习。从自己的孩子做起,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学会和孩子对话,用爱陪伴孩子成长,用心灵影响心灵,不做焦虑的父母,而做孩子一生的人生老师。我也会深入学校,深入班级,在课堂上对话学生,做学生信赖的朋友,做学生人生路上的领路人和陪伴者。良好的关系是教育的前提,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也才会走进心里。因此,我觉得教育学生前,要从建立良好的关系出发,但前提就是要学会对话。
2020年我最大的勇气故事就是坚持了一年的习惯——阅读和写作,不管多累,但都快乐的坚持着。但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每晚的迟睡,都说12点以后睡觉就是不要命,但是我还是乐此不疲,因为喜爱,所以坚持。心想2021年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做一个早起的百灵鸟,不做猫头鹰了。
为了给孩子真正的爱,为了让孩子享受生命的美好,在教育中成为最好的那个自己。我必须不断学习,改变自己,只有如此,我对孩子也好,对学生也好,才不会把教育变成伤害。所以,为了会爱,继续前行。
[Day6]2020年最后24天的期许
新的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就像唐晓勇校长说的:“未来已来,只是还不流行。”我们已经在向未来前进,当下,我们就在培养未来的人才。面对未来教师的12个专业素养:读懂孩子、设计课程、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跨学科教学能力、数据素养、数据驱动下的个性化教学素养、科研素养、实验能力、学科评价素养、科学育德能力、科技素养、个性化心理辅导。反问自己,这些素养自己具有吗?不敢自信地说我都有,如果一个按1分计算,只能宽泛的打个7分的成绩。数据素养、数据驱动下的个性化教学素养、科研素养、实验能力、学科评价素养这五点对我来说,的确还需在学习中培养。
假设为自己的高质量对话,做一个三周的规划,我想从最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出发,不管是对儿子的教育,还是接触到的学生,共同面对的是学习内驱力的缺失的问题。回想在平时的教育中,总是苦口婆心的教导孩子,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和每天的阅读,但是发现没有了提示,孩子就会回归“自由”状态,忘了该干什么。从身边的教师也好,家长也好,都会有这种感觉,学习没有成为孩子自己的事情,一直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要求下完成的。所以,拿到《关键在问》这本书后,迫不及待地浏览了一遍。特别想知道问的奥秘,期待改变自己发问方式,通过正确的发问,改变学生学习的状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因此,我想在接下来的20几天时间里,通过阅读本书,利用书中所说的焦点讨论法,在和学生对话实践的基础上,设计出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内驱力的问题清单,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就像Open Quest董事长许逸臻说的:“学习的关键在于行为的改变,无法由外强加,必须自内生发。提问引导并启发学生是老师最重要的核心能力。”
期待阅读《关键在问》带来的改变,让发问变得有意义,在发问中建构师生或亲子良好关系,看见生命的力量,创造美好的未来。
[Day7]在前进中努力做一个追赶者
阅读完《关键在问》第一章,最大的感触就是相见恨晚,至今才遇到这本宝藏级别的书籍,读书的过程中,心想本书倡导的焦点讨论法是那么神奇吗?但是读着读着,又发现这种工具又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教育的现状。就如山东青岛第二十四中学校长刘晓云说的:“焦点讨论法为教师提供了一种结构化地提问方法,通过有层次地提出问题,引发师生高质量的有效对话,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何为焦点讨论法?书中指出:“这个方法可以给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有效的逻辑框架,帮助他们厘清自己的思考。”简单说,这一方法涉及四个层面:客观性层面、反应性层面、诠释性层面、决定性层面。客观性层面对应的是客观性问题,是对文本内容的挖掘,反应性层层对应的是反应性问题,是对对话者本身的联结。诠释性层面对应的是诠释性问题,是对读者认知和感悟的启发。决定性层面对应的是决定性问题,是对对话者行动的指引。正因为这种结构化、聚焦话的问题,才让学生学会了思考。利用焦点讨论法,改变的不仅是学生的状态,对教师、家长、管理者都是受益匪浅的。
通过焦点讨论法,可以拓展思考力和学习力;让学习变得有意义;让团体沟通变得更有效;避免和解决问题;增强教学评估的有效性。足以看出,焦点讨论法,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改变,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有效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引导对话者主动做出决定。但是学习焦点讨论法,不仅仅只是为了这些目的的改变,更多的是为了拥有更好的教育,为了让教育更有效,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成为思考的主人,在利用焦点式讨论法的对话中,创造师生共同成长的和谐画面,共同拥抱教育的美好。
听了吴校和凉水井中学学生的对话,我被感动了,一个学校的好坏并非来自于硬件的指标,决定一所许学校好坏的绝对是课程的建构和师生关系的好坏。凉水井中学在课堂教学上的改革,堪称一个教学的奇迹,学生实现了被动学习的转身,从学习者变为探究者,从探究者变为思考者,从思考者变为合作者,从合作者变为输出者,这一系列的变化,实现的不仅是知识的转移,还有能力的提升。当学生都能实现这种转型的时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不再是学不学习、能不能学的问题,而是如何学的问题了。心中一直向往凉水井中学的教学模式,我也曾有一个大胆的念头,能不能把自己的孩子也送到这么优秀的学校学习,能够在这样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共同体中实现不一样的学习生活。
发问改变教育,发问创造奇迹,期待在阅读中找到发问的最好方式,创造最好的教育方式,让每一个生命都能被看见。
打卡出现故障,内心哪怕多么焦急,但还是无济于事,今天又成了一名掉队者,心中无比惭愧。
[Day8]啃读《关键发问》,学会如何发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如何引导孩子重新建构知识,的确是个难题,但是在课堂上利用焦点讨论法的四个层面:客观性层面、反应性层面、诠释性层面、决定性层面,就能让思考真正发生,让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为什么会如此有效,焦点讨论法恰好遵循了人类认知的内部过程:知觉-反应-判断-决定。
焦点讨论法以假设为基础。为提出四个层面的问题,提供了全面的问题框架。假设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假设必须与我们的生活进行联结,只有如此,四个层面的问题才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进而改变认知和行动。
今天和一个幼儿园的孩子一起对话,让我有了一次很难得的向幼儿园孩子学习的机会。通过提问,的确也看到了孩子纯洁的心灵和内心的真实世界。通过玩串回形针的游戏,我们拉近了距离。然后才展开了对话。
我问他:你们幼儿园每个班有几个教师?
答:三个。
问:你们老师在课堂上是怎么上课的啊?(客观性层面的问题)
答:老师在前面讲,但是不理我。(他看到了老师不理自己,这是他对课堂现状的真实描述)
问:你觉得老师没有理你,对吗?
答:对。
问:老师不理你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反应性层面的问题)
答:我不开心,我也不喜欢三位老师。(真实的感受,我看到了他说不喜欢的时候有点伤心的表情。)
问:你觉得自己在干什么事情的时候,老师不理你啊?
答:我坐的端的时候。
问:为什么坐端的时候,老师一定要看见你了?(诠释性层面的问题)
答:我希望老师夸夸我,我就很想开心。(可见,对老师的喜爱不是因为老师上了什么课,而是因为老师对自己的看见,一种情感的互动。)
问:那你觉得以后你会怎么做,才会让老师理你,看见你坐的端了?(决定性层面的问题)
答:我要继续坐端,让老师理我。(尽管不开心,但是他知道以后还要继续做一个上课认真听讲的孩子。)
焦点讨论法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工具。只要掌握好这个工具的使用,相信我们的教育教学、学习共同体创建、个人行动指导等方面都会起到效果,让教育教学变得轻松自如,高效和谐。
[Day9]在倾听中学习,在对话中成长
今日倾听了王德国老师和梁玉红老师的分享,感触颇深,一个是通过学习的收获,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和创新,王老师通过对话自己、对话学生、对话课程、对话资源四个内容,做了精彩的分享。尤其在对话课程中,充分展现了一个师者应有的责任和专业,用所学改进教学,用所学创造学生喜欢的课程,用所学改变学生学习的场域。的确令人敬佩,值得学习。一个是对每次学习课程做的视觉笔记的解读,与其说是笔记,倒不如说是一张张会说话的画,每张都有每次课程知识的核心提炼,也饱含了梁老师极强的思维逻辑和概括表达能力,正因为精彩,才会让大多数倾听者羡慕,也想通过视觉笔记的方式,展现精彩的课程内容,我就是其中一个,错过了之前的第一期视觉笔记课程,真的感觉错过了一次探索新领域的机会。
这次的闪电行动,考验的就是行动力。所以吴校说:“充电是为了发光,闪电是为了行动。”的确,充电不是为了照亮别人前行的路,这电就毫无意义;学习了之后如果没有展开行动,用所学所获改变自己的行为,学习也就成为一潭死水。闪电派的特征就应该是超级学习力和行动力的结合体,只有如此,闪电才会展现应有的品质和能量。
[Day10]在啃读中思考发问的力量
阅读《关键在问》第三章,似乎并没有前两章顺利,所以看了不止两三遍,这一章分析的是焦点讨论法的理论基础,其中有很多教育术语的存在,比如表征、意向、多元智能理论等。抱着不读懂不达目的的决心,反复咀嚼和思考,直到理清了头绪,才用笨拙的方法做出了思维导图。以便梳理思路,在头脑中建立有效模块。
《在意向切换中成长》一书中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向,这些意向构成了一个人的世界,并决定他(她)如何行事。”学习就是永恒不息地重画“现实”的动态过程。教师传达的意向影响着学生心中的意向,促使学生的心理表征进一步完善,形成正确完整的意向。即使是对同一个物或事,每个人心中的意向各不相同。就如书中所说:“强大的意向可以释放似乎并不存在的潜力,也可以限制潜能、破坏一个人的内在驱动力。”老师的对学生的意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发展和心灵成长。这让我一下子想到了朱永新老师说的话:“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可见,老师传达给学生的意向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带给学生的改变可以朝着好的方向,也可以朝着不好的方向。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有一位妈妈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其他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这次数学考试,全班50名同学,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的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去得比平时都要早。”故事就先分享这一部分,后来这个孩子上了初中、高中,结果大家可能都能猜到。孩子都是在母亲的赏识和鼓励中成长的,最后,这个故事的结尾也很令人振奋,故事中的主人公被清华大学录取。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母亲传达给儿子的是无条件的爱,是信任和鼓励。孩子感受到的是原来自己是可以的,因此,一次次的赏识,就促进了孩子的改变自己意向的讯息,让他自己相信了自己的潜能,行为自然就会在“我能行、我可以”的意向中发生改变。
伯尔丁说过,对于一个人来说,真正意向改变绝非出于强迫。的确,只有发自内心的改变,行动才会变得积极主动;只有自己渴望光亮,才会朝着明亮那方前行;只有让孩子相信了自己的力量,才会勇攀高峰,无惧前方。
[Day11]一场好的讨论需要做好全面准备
阅读第四章,开始学习如何准备一场焦点讨论。R.布鲁斯.威廉姆斯说到:“只有当课程与学习的生活相关联,并对他们的生活有意义,才会发生有益的学习。”的确,不能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发生联结,课程的学习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会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也就不会出现。此时,我们就需要思考我们的教学需要怎样的教学工具,满足我们的教学目标,达成一定的教学效果。
焦点讨论法正是这样一种工具,通过四个层次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与自己的经验发生联结,引发思考,产生探索的兴趣,让学习变得真实有效。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或期待的产出确定,如果只是传达事实,就可以采用讲授的方法;如果要充分深入探讨某个主题的内涵或意义,就可以使用焦点讨论法。
好的一场对话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场有质量的讨论始于有质量的准备工作。结合之前的对话练习,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问题,就会把对话扯到另一个方向,失去了对话的目的;或者成了闲聊,流于形式,不能出现觉察和看见。我想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那种顿悟和灵光一现,就是来自于高质量的对话。
书中列举了10个完整的步骤,对如何展开一场焦点讨论,有了一个系统的分析和明确的方向。
1,聚焦主题。如果主题不聚焦,谈话就会成为跑马场,没有统一的方向和结果。如果从抽象或宽泛的问题开始,对话就没有实际意义。只有聚焦了主题,才会让团体清晰地构建出客观性信息,从诠释性层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2,明确讨论的目标。每一次的讨论,都会从内容和过程两方面影响最终的产出。因此,讨论的目标可分为理性目标和体验目标。理性目标属于内容产出,体验目标属于过程产出。
3,为客观性问题设计一个具体起点。从谈论者可以观察到的信息开始,可以连结到参与者自己的现实情况。
4,利用头脑风暴法列出可以实现理性目标和体验目标的各种问题。让创造力自然涌现。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年级特点,进行改写问题的表达方式。
5,选择要使用的问题并排序。按照重要性排序,先是达成目标的关键问题,再是关键问题的相关问题。
6,在脑海中预演讨论的内容。发现薄弱环节,进行更改。
7,认真准备开场白。好的开场白可以让讨论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保证讨论出现想要的效果。开场白可以发挥出以下作用:邀请参与、指明焦点、交代背景、先发制人、聚焦于具体的讨论起点、设定基本原则。
8,认真准备结束语。感谢团队的智慧,思考讨论结果的作用和呈现方式。
9,再次检视讨论本身、团体,以及你身体的状态。通过检视,确保问题的衔接是否流畅、时间分配是否合适、选择什么风格主持讨论更有效。
10,吸取经验教训。为了更好地展开下一次讨论。
[Day12]重新点亮生命之灯
今天是第三届中国教练节,十分荣幸有机会能够参加这样的盛会,见到了《U型理论》的作者奥托.夏莫、徐莉莉老师和张小永老师,也听到了一场顶级教练对话,感受到了生命的流动和能量的联结。从早到晚,没有错过任何一个时段的活动,就是因为这样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才会珍惜,也更看重。
说到全天的收获,还真的很多。首先,我想每个人都会感动和惊喜于奥托.夏莫的出现,他的发言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考,从世界文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探索人类面对的三大系统的问题,如何解决存在的危机,看见它、感知它、成为它、践行它,为所有人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其次,就是徐莉莉老师和谭文清、王熙乔、奥托三人的圆桌对话,关于教育的话题,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启发和指引,尤其谭校长说的教师要善于育人。的确,教师已经不是只传授知识的角色了,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目前,我们需要的就是点燃孩子的心火,让孩子自我觉知,充满自信和内驱力,创造自己的未来。就像奥托说的:“传统教练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新型教练是支持个人的发展,让被教练者自我觉察、觉知、蜕变和转化。”这样的道理也正适合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我们也需要进行角色的转型升级,不能只做教书匠,而要做育人者。第三,下午场的时候,我选择了张小永老师的分会场,因为看到《U型理论》,就不由自主地想去学习。暑期的时候在吴校带领的共读中,没能跟上学习,让我和U留下了遗憾,一直想啃读但是没能开始。听了张老师的分享,真的像是吃了一顿大餐,从三个实际案例到U型理论五个精髓的解读,进一步清晰了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的深意,让我对U越发喜欢和着迷了。对于如何践行和深入学习,张老师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对我来说就是雪中送碳。第四,就是在千人对话环节,我选择了亲子家庭的线上会场,全程参与了南南教练如何教练被教练者,带着学过的知识和教练对话的流程,深入思考教练发问的方式,感知整个场域的状态,并感受教练如何进行反馈,似乎对我们的8节课的课程有了一个回顾。最让我豁然开朗的就是我参与了互动环节,就我提出的如何提出更具觉察的问题,进行发问?教练回答的两点,正是我缺少的,一是要怀着好奇心,而不是去预设一个问题,去诱导被教练者。二是相信被教练者自己有方法的信念去问。只要真实发生,觉察就会出现。瞬间被赋能的我感觉十分欣慰和满足。
感恩吴校的引领和看见,展望未来,方向就在前方。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就像N4的时候的一句话,走着走着花就开了,在2020年我知道了我需要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我的生命应该怎样绽放。明确2021年的行动就是成为教练型教师和父母,需要刻意练习的就是践行教练式发问和《关键在问》的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又不断学习,这才是生命应有的样子。
[Day13]被爱的力量赋能
每次看刺猬的小视频,都会泪目,因为被一种情感打动,那就是爱的力量,这份爱里有接纳,有信任,有鼓励,有支持。就如那就话说的,爱是宇宙间中最强大的能量。
我想每个人在看的时候,都会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我每次看那个暖暖的小视频,鼻子总会发酸,我从中既看到了自己,也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回想起小时候自己不被接纳或者委屈的时候,正像弓着背走着的那只刺猬,形单影只,心情沮丧。那种想抱抱自己的感觉涌上心头。突然间,我又想到了儿子对我说过的话:“我们的同学都不和我玩”,我问儿子为什么啊?“他们嫌我丑”儿子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心一下子揪住了,想到活泼好动的他伤心的哭了的样子,我真的好难受。除了表达对他无尽的爱和鼓励,此刻,每一个做父母的人,都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是我心中最好看的孩子,我很爱你。”当然,除了父母无条件的爱之外,我们并不缺少爱,只是缺少对爱的感受。正如那只刺猬,他的同学为他做出了很多暖人的举动,最终可以相拥相抱。“纵然我们满身是刺,有人总想办法靠近我们。”这句话真的充满了力量。
今天儿子写作文的时候,问我怎么写关于捐款的乐于助人的想象记事作文。我思索了半天,真的好像有点难度。我想我讲一个虚构的故事,或许只是一种讲授,对他如何写并没有太大的辅导效果,让他能清楚写的方向。我想还是发问吧,引导他思考作文的过程。
问:作文要写的是什么事情?
答:一个叫张小军的同学受伤了,家里困难,需要被帮助
问:那你听到了你的同学受伤了,你有什么感受?
答:难受,担心
问:你对同学感到担心,说明你关心你的同学,此刻,你觉得什么是同学之情?你的同学需要的是什么呢?
答:互相帮助,他需要援助和关心
问:那作为同学,你会如何表达你对同学的关心,伸出援手了?
答:凑零花钱看望他,然后给他补课。
问:当你的同学看到你,他会怎么想?你们会说什么?做什么?
答:会很感动,讲故事让他开心。
我对他说:“很好,现在你说的就是如何体现学生之间的乐于助人的故事,只要写出来就可以。”他点了点头就去写了。我似乎一下子也轻松了很多。发问让他知道如何思考一个过程,真的很有作用。
[Day14]追问教育公平之路在哪里?
说到教育公平,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不公平,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之间的不公平,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不公平,城镇和山区之间的不公平。尽管在倡导和推行教育公平,但是在实施相关政策时,难免厚此薄彼。所以,教育公共的理想状态就是只能相对的公平。犹如说教育民主的一样,没有绝对的民主,只有相对的民主。
但是线上课程资源的出现,拉近了空间的距离,让之前不能享受到的资源随时可以随时共用。对于师资不足和师资水平不高的学校,网上的名师课程就是雪中送碳,可以不用去北京,也可以享受到北京老师的课程。从本质意义上,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化,教育机会的公平化。曾经不能满足的教育公平真的走向了教育的每个角落,教育公平之花已经绽放。
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正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强有力的推手,早在2016年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就发起了“阳光课堂”联盟,实现了东西部教育的联结,带给孩子们优质的线上课程,课堂不仅充满了阳光,孩子们的生命也被阳光照见。看到互加计划为乡村孩子们打造的公益课程,真的无比感动。可能每一节线上的课程,都会影响到孩子们的生命。突然间想起了塔塔教练对话天兰的那节课,在天兰的心中留下的影响就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同时也让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天兰的愿望。这不就是教育吗?让一个人充满希望和理想去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
看完我也不禁想发问自己,如何通过四个层面的问题,梳理互加计划的大爱行动。(一)客观性问题: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路上,你看见互加计划做了哪些事情?(二)反应性问题:看到互加计划推出的乡村学校公益课程的实施,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和学生的反应会怎样?你觉得教学效果咋样?(三)诠释性问题:线上公益课程对学生有什么意义和影响?线上公益课程对教师有什么意义和影响?对促进教育公平有什么意义和影响?(四)决定性问题:看到存在的意义和影响,今后还该怎么做?才能将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将教育公平之光照到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因为坚持和爱,互加计划美丽乡村公益课程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因为情怀和努力,这种爱的力量在祖国大地生根发芽,将来一定成为参天大树,带来教育的硕果累累。
[Day15]怀着相信的力量展望未来
2020年还有15天就结束了,对这一年有着说不完的感情,尽管遇到了疫情,打乱了平静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但是在不平静中,又能宅家学习,也是静下心和自己对话的好时机。就在这段时间,遇到了云伴读,再到N4的学习,学习的开关一旦打开,前进的步伐就从没停下,这一年,一直都是努力奔跑的样子。
细数过往的日子,不但充实,而且幸福。充实是因为一直在吴校的引领下,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或阅读,或听课,都是一个学习者的样子。幸福是因为看到了真我,找到了人生该去的方向,似乎也看到了远方的那个自己在给自己招手。当被N师学院第四期课程录取,加入了家庭亲子共享组,探索家庭教育之道,而且很荣幸担任组长的角色。对于从来没上过网课的我来说,突然间要在CCtalk上面进行开直播,还要带领小组成员讨论分享,真是巨大的挑战。不过,承担就意味着成长,尝试就决定了收获,一次次的学习,一次次的请教,一次次的实践,在线教学的模式已经变得不再陌生。到结束课程时,我们收获很多,我们组被评为最佳优秀小组,小组开发的8节课也被评为优秀课程设计,我也被评为优秀学员。再到N6《和孩子对话》教练型课程,又开启了全力以赴的N6之旅。一个月的学习,8次教练型课程,真的收获满满。结业典礼上,看到我们组被评为优秀大组,我们组的20名家人全被评为优秀学员。突然间,我相信了相信的力量,每个人都是创造力的天才,你会做的远比你认为的多。从N4到N6,实现了从组长到助教的转型,我也学到了很多有用的课程,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教师,听到了对教育的不同解读,看到了教育美好的样子。我也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有时候不是自己不行,而是在出发前自己就否定了自己,才失去了奔向远方看到明亮的机会。
一路走来,我感动于被看见,激励于被信任。N4的时候,互加计划的丝丝老师发短信问我能不能承担组长,N5的时候丝丝问我能不能做课前暖场主持,N6的时候,吴虹校长问问能不能做助教、班长胡楠楠老师问我能不能做班委等,从犹豫胆怯到果断承担,源自于被看见和被信任,被看见是一种幸福的力量,这种力量持续恒久。相信相信的力量,这句话的确很有道理,相信自己的潜能,给自己一个前行的动力,就一定可以实现心中的期待,成为更好的自己。
瞻望2021年,如何规划好新的一年,让2021年过出不一样的精彩,真的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没有计划,就没有行动的动力和方向。再用关键在问的提问方式,向自己问以下几个问题,来清楚2021的前进方向,确定行动的意义和价值。
一、客观性层面。2020年你经历了什么?在这些经历中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二、反应性层面。在这些经历中,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带给你的影响是什么?
三、诠释性层面。如果规划人生,你觉得应该选择怎样的未来?创造怎样的人生价值?实现怎样的人生目标?
四、行动性层面。新的一年,你有什么行动计划?为了支持自己的行动,需要做哪些事情?
如果要列一个心愿清单,我想我的清单将会是这样的:1.早睡早起,晚上11:00准时睡觉。做一只早起的百灵鸟,不做夜行的猫头鹰;2.每天坚持要吃早点,保证精神充沛;3.每月精读一本书;4.每天日更千字文,记录感悟和思考;5.每晚和儿子坚持共读,对话交流;6.周末两天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7.寒假和暑假陪家人出去旅游;8.刻意练习教练式对话,每周赋能一位对话者,并做好详细记录。
[Day16]在学习共同体中看见生命的美好
说到学习共同体,让我感慨颇深,2020年,我就是在学习共同体中被赋能,被鼓励,看到了自己的成长,找到了前行的方向。感恩遇见新网师的专业学习,感恩遇见N师学院的生命赋能,也感恩教育行走的美好向往。
N4的时候,南方科技大学第二实验学校唐晓勇校长带领下的PBL项目式学习,就充分展现了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教师们之间不再时学科间的单打独斗,而是互相融合和提高;学生们之间不再是独立学习,而是积极协作,共同探索。正因为学习共同体的支持,师生的教育生活格外幸福,创造了共同成长的理想状态。在N4结业时,每组都要提交开发的课程,现在想起当时的情况,至今记忆尤新,从课程的选题方向、受众对象、内容安排等,到课程录制、案例使用等等,经历了一次次的讨论和打磨,最终才顺利提交了8节课,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学习共同体的力量。独行速,众行远。当下已经不是一个人就能表演出一场精彩演出的时代了,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才是未来学习者应该创造的格局。
对于自己经历的学习共同体,反观自己,我都做了什么呢?
一、在学习共同体中,你经历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答:在每一个学习共同体中,都学到了当下最实用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改变了对教育的传统观念,看到了优秀者的努力姿态。就如今天分享的马增信老师和刘华霞校长。马老师和我同属于两个学习共同体,他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也一直尊称他是我的老师,所以他在每一个场域的努力,都引领着我不断前行。刘校长作为学校管理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学校老师学习,创建了学校的学习共同体,为师生赋能,都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刘校身上,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在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答:打破了达克效应,看到了教育路上更远的风景,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未知。就像朱永新老师说的,一个校长关起学校的大门,他就是学校的国王。一个老师关起教室的门,他就是教室的国王。做教育,不能做井底之蛙。因此,在学习共同体种的学习,让我充满了动力,不断学习来弥补自己的欠缺。
三、如何更好的参与学习共同体?创造更大的价值?
答:学习共同体是一个集体,需要共创,需要彼此的支持和赋能。只有让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才会释放和创造无限的可能性。除了珍惜每一个学习共同体的每一次学习机会,也要成为学习共同体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就如玛格丽特.韦特利所说:“我所见的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在其所在的组织、社区和个人生活中建立更为和谐和令人满意的关系。可是我们也许并未意识到,这种愿望只能通过个人积极融入新颖而又陌生的共同体中才能实现。”
四、今后在学习共同体的学习中,如何规划自己的行动?
答:温习教练型对话的8次课程,再通过《关键在问》的学习,利用所学所得,组织身边的家长和孩子,创建亲子成长学习共同体,为父母和孩子赋能,实现亲子共同成长,创造美好。就像上海交通大学里那座雕塑,一个健硕的男人用力地脚踏一张弓的弦,而自己就是要射出去地箭,看了让人深思,也倍受鼓舞,要行动就当如此,没有丝毫犹豫,只有朝着方向飞奔而去。人要是都有这样的劲头,困难就都会让路。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话,要爱就深爱,要行动就落地有声。
[Day17]线上教学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曙光
疫情的爆发,不仅影响了正常的生活方式,也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改变。线上教学成了一种教学常态,这不仅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对家长和学生也提出了要求,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让大家从未知走向熟练,从举步维艰再到网红直播。一切都是刚刚好。
疫情以前,学习的发生主要在学校,老师讲学生学,学生之间讨论交流。但是线上教学的到来,看到了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足不出户,就可以联结更多优质资源,也可以实现云对话,创建了一个无边界的学习样式。学习不再被限制在一个地方,不同地域不同时空的人,可以在一个学习共同体中共同学习。不过在线上教学时,还是缺少利用线上优质资源支持学生,主要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传授教学知识。像彩虹花的课程、互加计划的优质课程等等,学生们几乎没机会接触。对于一个学校来说,网络课程就更是空白一片了。
对于网络课程,真的想说爱你在心口难开。为什么如此说,第一是因为,在我们当地,大家脑海里还是不接受在线教学的模式,始终相信课堂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模式。第二是因为,教师缺少线上教育的经验和方法,对于在线教学,完全一头雾水。要想实现线上教学的改革,必须从学校的支持和校长、教师的转型开始,使教师由被动变为主动,线上教学才会落地生根,并且开花结果。
南科大第二实验学校的唐晓勇校长就曾说:“我们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互联网时代,技术的更新,知识的裂变,全球进化进程的加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引发师生思维模式、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交往方式的变革。”可见,变化促进变化,新的开始也意味着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只有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地专业素养,提高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才能为学生的美好创造不一样的精彩。
看到“要从一座山攀上另一座更高的山,第一步便是先下山。”这句话,犹如当头棒喝,让我清楚了行动前该做什么,就像退一步是为了更有力的起步一样,暂停是为了更好的开始。
看到价值观清单,要想选出5个对我最重要的价值观,真的很难,此刻,我做了几个深呼吸,感受呼吸的节奏,倾听内心的声音,全部看完一遍后,反问自己:
一、在这些价值观清单中,你看完后停在脑海里的是哪5个价值观?
答:停留在脑海里的是健康、专业、创造力、幸福、服务他人。
二、这5个价值观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印象如此深刻?
答:这5个价值观让我想到了人生的完整意义,具有健康的身体,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具有创造力和幸福感,又能服务他人,这是难得的充实和开心。
三、为什么这5个价值观对你来说如此重要,他们意味着什么?
答:健康是1,其余的都是1后面的0。健康不保,生命谈何宝贵。2020年我乐此不疲的熬着夜,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情——阅读和写作,因为是自己爱干的事情,所以没有感受到熬夜带来的疲惫不堪,反而每天都是精神抖擞。但是。身体也会发出抗议,在前一段时间,我满脸痘痘,头发也脱得厉害,这就是身体发出的信号,告诉自己应该重视重视自己的身体了。所以,我的价值观中健康排在了第一位。专业让我看到了自己该前往的地方,全力以赴集中精力,需要对自己喜欢的专业探索和精进,那就是教练型教师和父母的转变。正因为有了这个专业,工作和生活才会充满创造力,让平淡变得与众不同。幸福是人毕生追求的归宿,生而为人,就要为幸福而活。努力工作,好好生活,爱自己爱他人,做一个幸福的传播者。生活需要彼此的赋能和联结,用自己的所学所获能够服务他人,既是对自己的提升,也是对别人的赋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做一个心怀感恩的人,那么世界展现在你面前的也都是美好。
四、为了具备这5个价值观,你将采取哪些行动支持你?
答:第一是多运动,坚持早睡早起,爱护自己的身体。第二是学好专业知识,脚踏实地,提升专业能力。第三是接纳自己,寻找内心的真我,和真我对话。第四是在实践中练习,在练习中进化,并主动服务他人,赋能他人,让幸福的能量流淌,让生命彼此照见。
[Day19]用爱和行动实现教育公平的理想
有幸参与学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规划课题——教育公平之路《信息化促进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的研究》结题总结会,2个小时50分,道出了互加计划5年长跑的努力姿态,展示了参与其中的每一位教师的辛勤付出,看到了被支持到的每一个学校的孩子们的快乐幸福。从开头的贵州木杉小学孩子们的视频到最后各地实验学校孩子们的表演,除了为孩子们接触到了这样优质的教育而欣慰,就是满满的感动,被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而付出了辛勤汗水的所有老师们感动。
整个总结报告分为三大部分,基于专递课堂的学生成长、基于名师课堂的教师专业发展和基于名校网络课堂的区县整体推进,每个部分的精彩分享结束之后,邀请的华东师范大学的三位博士的点评,高屋建瓴,充满了指导性,既有方向的引领,也有能量的传递。当看到高位公平项目的成功7要素:使命驱动、领袖教师、极简技术、示范先行、明确聚焦、降维支持、敏捷迭代,也明晰了在未来行动中要修炼的能力。当听到每一个团队内心的信念,“为中国教育而教、但行善事,莫问前程、汇聚爱,创造爱,传递光、乡村教育发展我们有责。”瞬间就赋能到了我,做教育就要心怀梦想,勇坚定不移的决心做好一件事,那就是为学生的生命负责,让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焕发光彩。当内心有了一种信念,何愁干不好当下的教育?就像互加计划的各种乡村公益课程,经历了困难,但都在困难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呈现给孩子们的是一节节优质的课程,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实现了无边界学习的姿态。
独行速,众行远。2020年我在互加学习了整整一年,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但是自己未能参与网络课程,为乡村孩子的成长奉献自己的光和热,真的好惭愧。不过,错过的不再遗憾,只需思考当下我能做什么。学习就是为了成长,成长就是为了实现更好的教育。新的一年,我将用自己所学,尽力为乡村孩子赋能,为乡村教育赋能。
[Day20]挑战未知,全面行动
曾有调查得知,培养一个习惯需要20天,巩固这个习惯需要2个月。20天的闪电行动,是一种坚持,也是一种期待。在不断阅读和练习中,实现教练型教师的转型,以期改变课堂的现状,改变和孩子的关系,真正创造美好的教育生活。接下来的10天三人小组的闪电行动,更是一种践行和深度思考,如何行动起来,发挥团队的力量,散发无限的可能性,正如N师的定义,挑战自己,挑战未知,创造N多美好和潜能。只有如此,也才称得上一名合格的N师。
[Day21]在看见中努力前行,在感恩中拥抱美好
美好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21天的时间里,有太多收获,太多温暖,每一天的时光都记录着努力前行的姿态,值得回味。
21天的学习,没感觉时间有多长,倒觉得怎么这么快,就已经21天了。回顾每一天,都是无比的充实,一边啃读《关键在问》这本书,一边在生活中不断练习发问,让发问随时随地发生,正因为理论和实践的紧急配合,这本书的学习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一点点改变着自己和孩子的对话方式,同时也改变了和家人的对话,更为自豪的是通过教练式对话,帮助了几位同事解开心结,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产生了行动的力量。当沉浸在这种赋能别人的开心中,坚定了自己要成为一名教练的信念。在一次和塔塔教练的对话中,塔塔教练对我要成为教练的理想给出了真诚建议:“教练式对话式术,自我的真实存在才是道。不要为了掌握术,而忘了修行道。”的确,通过21天的自我学习,能够找到真我状态,通过由内而外的一种真实状态,改变自己,影响他人。就像今天打卡中的一张图片上的文字,“生命之路只在于两条,一是选择,二是坚持。”既然选择了今后要去的一个方向,那就做到从一而终,不忘初心,坚持一路走下去。真实的状态最能打动人,也能够觉知到生命的能量,在安全真实和谐的场域中,感受到生命的流动。今后在转型为教练的路上,努力做到拥抱真我,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感受生命的无限美好。
21天的闪电行动,可以说一直是在努力追赶的状态下完成的,记得吴校发出第一天打卡的任务时,我看到了,但是因为喝了酒,就心想与其急忙完成打卡,还不如明天认真完成。谁知第一天错过后,每天只能等到晚上12点过后,才能看到任务,完成打卡。一周后的周六终于开放了打卡圈,和其他错过了打卡的老师们一样,终于有了可以齐头并进的机会了。当完成可补打卡,心里的满足感不言而喻。可是,和大家一起同行的时间不长,一天晚上在12点前就能完成打卡,谁知手机死机了,等重新开机后提交了打卡,但是一直转圈,网络又出了故障。直到退出重新提交,虽然完成了打卡,但是错过了12点,再一次成了掉队者。努力追赶就成了行动的主要姿态。因为这样的落后,也有了很特别的待遇。每天只要发布了打卡任务,李大昕和张艳红老师总会在第一时间截屏给我,每天如此,每一次都有像收到礼物的那种感觉,被幸福紧紧包围。突然间,让我想到了徐立导演的电影《巅峰体验》,在前行的路上,一个团队中的成员,总会因为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或掉队或退出,但是在队员的鼓励和赋能中,坚持到最后的都能到达目的地。闪电行动让我就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彼此的支持和联结,创造了巨大的能量场,激励着每一个人都克服困难,脚踏实地,实现新的蜕变。
走向未来的路,或许不会一马平川,反而坎坷曲折;在成为心中期待的那个自己之前,或许不会轻而易举,反而要经历重重磨炼。但是,只要方向正确,就一定要砥砺前行,哪怕进步缓慢,也要向着光明,期待美好的自然来临。就像《佐拉,慢生活》中的一句话,“其实:梦想不在黎明之前,更不在破晓之后,梦想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无论怎样模糊,它一直潜伏在我们的心底。看清自己,把握未来。梦想总会在不远的地方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