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上育红班两三个月了,才会数到100。那个下午,我妈在东间地上和面,夕阳从外间后垯上照进来,是秋天。我说:“妈,我会数到100了,我数给你听。”俺妈说:“刚能兰!”嘲讽的语气,我能听出来,但我当时太为自己骄傲 ,还是数啊数啊数到了100。
最后一次考试,老师用印蓝纸写的试卷,里面最难的是认表,我可能一个都不认识,至今还记得那时候考场上的煎熬。最后考了多少也不知道,可能二三十分吧。
(二)
育红班快毕业,我六岁了,虚岁七岁,老师听写拼音。
“听”我懂,“写”我懂,“拼音”我都会写,但是我不懂什么是“听写拼音”。于是,埋下头就开始写,一行有是个格子,我就bpmfdtnlgk,写完一行,再写一行,直到老师“听写”完为止。
本子交上去,发下来,我得了10分。
我知道这个分数很低,拿回家给俺妈看,忘了俺妈咋说的。那时候,姥爷身体还好,每年到俺家住几天。暑假,姥爷来了,我从黄色角橱里拿出听写本,姥爷笑着说:“真是个吃饱墩!”
我知道“吃饱墩”不是夸我,但是也不难受,考10分也不痛不痒啊。
(三)
一年级,我特别爱大声读书,我们全班都是,老师讲了一会儿,说:“你们自己读。”
我们全班就像公鸡打鸣一样高声读。我是最卖力的小公鸡,伸长脖子,太阳穴和脖子上的青筋鼓起,努力让自己的声音超过同桌。我看不见自己的青筋,但是我同桌有青筋。
数学课很难,学到大于号小于号那里,我就是不会说。比如3>2,应该读成“3大于2”,老师让我起来读,我“3比2大”,老师教一边,“再读”,我“3比2大”。
老师让我站着,拿棉槐条邦邦邦敲三下头,说:“大瞎包!”
我有点愧疚,我咋就是学不会呢,但是不十分愧疚,因为我们班上有10个“大瞎包”,大家一起站着,被老师敲头。我们班一共21个学生,都是一个村的。
(四)
我很笨,所以也不擅长出去找小伙伴玩,结交朋友需要一定智商情商,很可惜,我没有。
一年级的暑假,我好无聊啊。日长天热,百无聊赖,我找出来两本试卷,是学校发的,可能因为班上一半都是“大瞎包”,所以在学校没法做,就空白着拿回来了。
我就在磨盘上,每天做几张试卷,做完了再自己从头检查一遍,但是能检查出什么来呢,不过就是全给自己打上对号。那时候知道羞愧了,怕别人看见了笑我全给自己打对号,不是99就是98分。
(五)
晚上,农村的傍晚也没什么可玩,我就拿自读课本来读,一年级第一册叫《小雨沙沙》,第一首诗就叫《小雨沙沙》。我不那么喜欢这首诗,我喜欢后面一个故事,小狗画画,是哪个动物给小狗画画,本来画好了,大白鹅走过来说:“你看我的翅膀多好看,给小狗画一对翅膀吧!”来了几个小动物之后,小狗长了鹅的翅膀,羊的胡子,牛的角之类。这里可能记得不对,前几年我还能完整想起来,唉。小时候读完笑的前仰后合,哈哈声传前后三百米。爸妈爷爷都很淡定,就像看不见我,可是我每次笑得要晕过去。
好喜欢那时候的自己!
(六)
农村缺书啊!
听说有种东西叫“剪报”,正好俺大爷家一摞报纸没用,俺爸拿来擦屁股,我就把报纸从厕所搬出来,第一面那种正经国家大事不大看得懂,喜欢看那些百科知识、抒情记事的散文,都剪下来,夹在夹本里。
夹本一直珍藏到高中,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不见了。
好喜欢那时候的自己。
(七)
斌哥小时候的字典,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在我家了,封面深蓝,旧,但不缺页。
农村缺书,一个人吃东西时好无聊,就着字典吃,认识了很多平时学不到的字。有的字直到现在都没有再见过,但是我知道我认识,就躺在永远忘不掉的童年里。
(八)
那时候,一放假,老师就让我们去借书来预习。
我妈去借了二贤哥哥的书。偏偏我们这一届是改版的一届,语文书不大一样,但是我好喜欢,记得第三还是第四册有篇《游击队之歌》,看见歌词就能唱出来,“没有枪,没有炮,自有那敌人给我们造”,写得太好玩了。后来,过了有十多年吧,我知道这叫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唉,不知所云。
还会问些傻问题,比如语文书里的“一先令”是多少钱,全校三个年级没有人能解答,当然也不敢去问老师。因为料到老师也不知道。
喜欢背找到的所有诗歌,比如有一首“我愿君王心,好似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这是能引起共鸣、有大情怀的诗歌,我本能地很喜欢。
好喜欢那时的自己啊!
(九)
初中学校有图书馆,但是没见有人借。后来,我的语文老师李云,让我们去借,只记得很多书,很多灰尘。
那时,小孩心里有个排序:中国古代书>外国书>中国现代书。所以,便借了一本《谁谁拳打郑明子》,里面是些三言二拍那种劝世小说,但是小孩就像猎奇,看看古代传奇故事,喜欢小说。而且怂恿房jun借另一本类似的。
借完回教室,老师检查,发现房jun的书名字太露骨,大概就是像“卖油郎独占花魁”这种名字,一看就不太利于学生健康,老师就收走了。
房jun回去跟她妈说了,第二天,房jun来学校学她妈说我“就是故意叫别人借,老师看见了好骂别人。”无非说我心坏。
天啊,我好震惊!我发誓,我是想到时候跟她交换来看,不是想让她挨骂!!
真的,现在我也佩服自己当时的排序,如果现在有一本现当代名家散文小说(鲁迅除外)和三言二拍聊斋志异摆在我面前,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古代小说。今天中国人写文,都缺少古代小说散文那种气韵,词句也不优雅警醒。我写得更烂,因为我就是学不优雅没气韵的人编排的语文书长大的。
(十)
还得是《红楼梦》。
当我面对一个男同学难以说出心声,五年级的我对着他说“错里错以错劝哥哥,情重情因情感妹妹”。可惜他到现在也不懂吧。
当我想有一番作为,口齿霸道时,我就一遍遍看“闻秘事凤姐讯家童”。
当我想哭一下,我就看“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难再扶。”
......
闲坐小窗读红楼,不知春去几多时。
不知不觉就读着书,长大了。
我还是要喜欢现在的自己,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