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内容选择:以少胜多、以小见大、以新革旧、以例释理。
十分钟时间,很短,无法承载太多东西。发言者若不懂得割舍,希望通过十分钟,把学校办学中的方方面面精彩,一一呈现,结果只会导致信息拥塞,让人抓不住重点,过耳即忘。
那么,在内容选择上,有哪些具体策略呢?
1.以少胜多。要呈现的内容要尽可能地少,选择吻合论坛主题的领域,纵向开掘,深度阐述。论述的点少了,就有可能对话题做深度探讨,把自己的想法、做法,立体地、全方位进行阐释。这样,与会者,就有可能因为你的深度阐释,产生兴趣,引发思考。
有时候,少,即是多;多,却是少。
2.以小见大。在隆重场合的发言,论坛嘉宾一般都会选择宏大的话题来谈。比如“未来教师”培养目标、未来教师培养路径、未来教师培养策略、未来教师的管理之道。其实,这些方面,每一点,都可以写成一本书。
在这样十分钟的论坛上,把这几个点都点到,显然属于宏大叙事。实际上,根本没有必要讲得这么大。
仔细分析本次论坛的论题:“‘奠基未来’的教师专业发展——角色变革与课堂革命”,“奠基未来”——是论坛的愿景,“教师专业发展”是论坛的内容,“角色变革与课堂革命”是论坛的落脚点和重心。
反观大部分校长的发言,事实上,可能是主办方没有过多强调要紧扣论题,大部分都在讲学校教师培养的目标、机制、策略、载体等等,而最需要论述的“奠基未来”背景下的教师,角色有哪些变革,我们的课堂,如何发生根本性的革新——这种根本性的革新,才称得上是“课堂革命”。“课堂革命”,才是本次论坛的核心。可惜,这个话题,触及不多。不得不说,是本次论坛的一大遗憾。
如何“以小见大“?其实,我觉得可以一门学科或者一堂课为例子,谈谈奠基未来的教师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课堂发生了哪些根本性的变革?在促进变革与革命的过程中,校长做了些什么?学校做些了什么?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与反思?还有哪些困惑需要提出探讨?这样展开,可能会更切题,一线教师和校长,会更感兴趣。
3.以新革旧。论坛,是碰撞思想的地方,论者所发表的观点,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司空见惯或已被大家广泛认同的观点,没有必要在这样的高端论坛上炒冷饭。因此,需要发言者,认真提炼自己的思考,提出有新意的观点。或对常识进行追问,或进行逆向思维,或热点中的冷思考。至少,有一到两个观点(或一两句话),让人眼前一亮。
4.以例释理。论坛,是碰撞观点的地方。观点,要理例结合,切忌清谈。离开案例谈观点,容易枯燥,所以,要选择适度陌生化的鲜活案例来谈。好的案例,既是论坛佐料,又是观点佐证。在这次论坛上,洪建斌校长的发言,就非常到位。他在十多分钟的论坛中,举了汉字微课程与杜甫诗歌课程为例子,呼吁校长要给教师以开发课程的自由,教师的职业激情才会被激发,教师专业才能得到很好发展。把案例展开,把观点谈透,会给人深刻的印象。洪校长发言完毕,掌声是最热烈的。
当然,光有好的内容,呈现方式不对,也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因此,如何把自己的发言内容,以最佳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一门学问。
来源:张祖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