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一书中,作者对于农业革命有着比较独特和深入的理解。在农业革命之前,人类的食物来源主要来自于猎食动物和采集植物的果实。这个时期,人类部落活动的半径往往比较大,可能会有几十,甚至几百公里,哪里有食物部落就会迁徙到哪里去。从活动场所和迁徙的目的来看,那时的人类部落生活方式有点像当今的游牧民族。但是,这种获取食物的方式注定食物的来源是不可控的,人们必须为了每日的食物来源而辛苦劳作,食不果腹也是经常避免不了的事情。
但这一切从农业革命之后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人类由于掌握了基本的农作物种植技术,开始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土地上。虽然种植很麻烦且很辛劳,但这毕竟是一项相对来源可控的食物获取技术。同时,通过驯化各种动物,将它们驯养成家畜,人类又从动物那里获得了另外的食物来源。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后,人类的数量才开始大规模增加。于是,少部分精英人士开始从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文字、艺术,科学得以开始启蒙和发展,人类的文明才得以真正开始。准确地讲,人类文明的应该从农业革命开始算起,之前的阶段只能算作是蛮荒时期,并没有文明形成的基础。
但本文不打算讨论文明起源,而只是想针对于作者提出的另一个观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即农业革命是否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痛苦?
农业革命之前,在一个部落之中,由于食物无法长期保存,每个人的财富情况都是平均的。即没有特别富有的人,也没有特别贫穷的人,大家每个人都处于同一样水平的贫穷状态。在部落中,没有所谓财富的概念,更谈不上金钱和货币。同时,每个人的社会地位也基本上是平等的,没有人可以控制另外一部分人,部落是通过协作分工来进行生存的。在当时的生产水平情况下,最多年长的人处于族群中受尊敬的状态。人人均贫富,人人皆平等,而在后期的奴隶和封建社会中,这种社会状态却成为众多被统治者的希望目标?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在人类文明起源之前,这个目标就早就已经达到了。
但是,农业革命彻底改变了这一切。尽管生产力水平提高了,人类开始能够更好的掌握自己的食物来源,但人类却从一种痛苦落入了另外一种痛苦中,这就仿佛从一个巨大的陷阱落入了另外一个更大的陷阱。农业革命开始后,开始产生了一种特殊身份的人群,他们严重依靠土地而生。他们的行为方式由于农业革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他们不能够再像农业革命之前那样可以随处迁徙,相反,他们被土地牢牢地固定在某个地方。因为有了生产出来的粮食和肉类,于是有了财富的概念,进而有了财富的拥有者和生产着,但财富却并不是按照生产而分配,生产者和拥有者可能并不是同一群人,再后来便产生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为了生活地更好,掌握更多的食物,需要更多的土地和牲畜,统治阶级需要控制这些资源,于是出现了所谓的生产资料这个概念。统治阶级通过占有生产资料而掌握了统治的权利,而被统治阶级由于缺乏生产资料,而被强迫劳动和被剥削,这样人类社会出现了不平等。当不平等发展到极致时,被统治者也可以变成了一种可以买卖和控制的商品时,就出现了奴隶。人类社会就正式步入奴隶制阶段。
查看人类历史,奴隶制社会几乎就是在农业革命开始成熟之后,随着人口规模的增长而出现的。从人类学的角度看,虽然我们人类有了农业文明,生产力水平随着早期农业革命的起步而得以大幅提高,人口数量得以增长,但是,奴隶却没有获得更多的幸福感;相反,奴隶被另外一种形式的痛苦所折磨着。奴隶制社会中,奴隶主将奴隶牢牢地困在土地上,原本是自由的土地变成了奴隶主的私人财产。通过控制生产资料,用国家法律来控制奴隶的人身权利,将奴隶的自由无情地剥夺。奴隶的出现可以说是早期农业革命在大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而衍生出来的一项副产品。
所以,从农业革命早期开始,到中世纪后期的工业革命,再到现代的科技革命,我们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无论人类的生产力如何发展,无论人类社会处于何种社会形态,关于如何进行财富公平分配的命题就一直存在着。这是因为从农业革命开始后,人类社会便出现了如粮食等多种形式的财富,出现了对财富分配权的争夺,出现了对生产资料的争夺,出现了阶级的对立和阶层的分化,而渴望公平公正的分配财富的意识却一直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历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