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其人》(又名半世孤独) 第十四章 九七手稿—孤独之因(中)


      汉光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有以下的思考与构想,临近世纪之交的端点,汉光一直在奋笔疾书,书写着他的孤独……

手稿七 从各个阶级的形成看阶级的发展(提纲

有阶级以来,人类社会共产生了奴隶阶级、奴隶主阶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六个阶级是直接影响社会发展的阶级。从社会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论证我们知道,奴隶与奴隶主阶级的形成是在无阶级的原始社会的原始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开始的,而从部落冲突的俘虏中产生的奴隶为这两个阶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自然形成的适应当时生产关系的这两个主要阶级都为奴隶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辉煌的贡献,我们不能忽视奴隶主对生产和对奴隶的组织管理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而过份强调直接从事具体手工劳动的奴隶的创造性,因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原始社会状态,人们从事生产是平等的,同时包括其家庭的社会的活动,所以我们把原始社会的社会人又可称为原始平民。那么让我们再看看在奴隶社会中,除去两大阶级以外,还有一个主要阶级,即平民阶层。他们是由在部落冲突中保持住自己原始平民地位的人群演化而来的,而实际上奴隶阶级也是从“原始平民”转化而来的。随着奴隶社会的发展,科技、文化、政治、经济的进步,奴隶社会的繁荣、和平、稳定被“进步”打破了。最先开始裂变的是市民阶层,他们在整个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提高了自己的经济实力,产生追求新的生产方式的动机成为可能。市民阶层与奴隶阶级由于历史的原因具有一脉相承的属性,在奴隶制度下又同属被统治阶级,有着相同的命运。市民阶层的相对生活独立性和他们能够相对独立的进行生产,又使市民阶层较之奴隶阶级具有相当的先进性。因此,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将至不可调和时,平民阶层与奴隶阶级反对现行生产关系,反对现有统治阶级的共同目的,必然使得市民阶层称为先进思想意识的代表,而他们当中的代表人物,就将成为新型社会制度下的主导阶层—封建地主阶级。在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确立成为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奴隶主阶级的进步分子,大多数是接受进步思想较快,成长于这个时代的奴隶主贵族青年。他们虽有家族遗风,但思想意识方面又与他自身的旧家族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一特殊阶层也对新社会的形成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同时也加入封建地主阶级的行列。

再有,奴隶起义、奴隶解放等等斗争形式,使得一部分得到自由的奴隶成为平民,在具备自由生产、生活能力以后,发展成为地主阶级。其他大部分奴隶在时代变革的斗争中地位等到了历史性的提高,上升为农民阶级。这样,封建社会的形态就形成了。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这两个新型的阶级正式确立起来,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地主阶级在其封建关系确立之前,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是由奴隶社会的被压迫阶级中代表阶层演变而来的。即使是奴隶主贵族子弟演变而成的封建地主,在意识形态领域来讲同样属于被压迫的新兴特别阶层,和他们表面的社会身份已有了根本的质的区别。

同样用这种视角让我们来看一看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农民阶级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增多,劳动力剩余的出现,交换与商人的出现,形成了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别阶层。这一阶层与农民阶级一样,没有政治地位,同属于被统治阶级,人员结构的构成是农民阶级演化而来。但由于他们行商坐贾,云游四方,信息灵通,可以及时荟萃各地区的先进思想,因而较之他们“原来家族”—农民阶级,具有相当的先进性,也必然在封建生产力发展到与封建生产关系不可调和时,成为被统治阶级的代表,创造迎接新型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的来源有封建商贾,有资产阶级革命中配合革命的农民阶层上层,有部分封建官僚地主。这些封建官僚地主从思想意识上已经接受了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中的大部分思想,在本质上已有别于他们原有的阶级,加入了资产阶级的行列。在这一历史变革中,农民阶级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中的一部分首先成了产业工人,并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逐步扩大。其余部分仍维持一定的原有阶级形式,可这部分农民阶级已随着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地位确立,归属于资本主义阶级形态的无产阶级了。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而他的人员构成是封建社会的被统治阶级的先进阶层发展而来的。

由此我们看出,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当旧有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而被打碎时,旧有的统治阶级的大部分转变为被统治阶级,而确立新的生产关系的新的统治阶级是由旧有生产关系中的被统治阶级中的先进代表阶层演变而来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阶级可以做一个更高的概括,即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而这两者之间是相互转化的、互为依托的,在历史的重大变革发生时,必然是被统治阶级代表阶层向统治阶级的转化,当原有被统治阶级的代表阶上升为统治阶级后,当他经历了领导新型生产关系推动社会高速发展的一个阶段后,由于社会发展与统治阶级安于现状(这个现状特指现行的社会形态)和维护统治地位等等保守思想的矛盾不和调和,必然要产生又一次历史变革,确切的说是历史变革的导火索(因为历史变革的真正动因是上升的人的“生存欲望”)。那么,由于这个结论我们是否会对无产阶级拥有政权以后的前途感到渺茫呢?不是!

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所操纵的管理机构、社会财富、生产力水平,大大先进于其它的社会形态的状况。综合各面因素无产阶级掌握社会管理机构以后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基础上的一次历史飞跃!这种飞跃是阶梯性的飞跃,或叫跳跃,还不是我们所说的人类社会的飞跃。之所以说他是一次历史飞跃,有两大方面的原因:其一,资本主义创造了人类前所未有的,不可想象的生产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具备了历史飞跃的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的形成本身也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其二,就无产阶级政权而言,也可以说就这个新兴的统治阶级而言,也有其特殊的构成形式,像以往的历史一样,无产阶级是由资本主义的被统治阶级和一部分统治阶级的进步阶层演变而来的。那么,哪一个资产者会变成无产者呢?这一转变有两种形式,一种无产阶级以暴力夺取政权后强制性的转化,另一种是资本主义社会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的演变。这一演变由科技、经济、文化、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人类社会意识、地球意识的提高,新型宇宙矛盾(宇宙空间对地球的挑战)的日趋明显而决定。无产阶级本身形成的历史条件有着超乎历史其它被统治阶级的特别先进性,他产生于科技、经济等等飞速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的资本主义社会,因而他作为统治阶级所实施的社会方针必然是面向全社会,进而还应该是面向全宇宙的。

由于私欲上升为本位主义,而本位主义扩大到地球的单位,所以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次人类历史通向宇宙的飞跃!

“过去一切阶级斗争在争得统治之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发财致富的条件,企图以此来巩固他们已经获得的生活地位。”摘自《共产党宣言》第一部分。

资本主义以前的统治阶级经历了数千年、数百年的政权交替,没能改变他们这种统治方法,以发财致富巩固生活地位,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决定的,特别是生产的家庭化、农业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决定的。而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由于他成长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年代,打破了以往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和社会财富,所以决定了资产阶级做为新的统治阶级先进于以往的私有制形式下的统治阶级。他们的统治观念有发生根本变革的基础,有向社会化转化的趋势,现时资本主义政治的发展已证明了这个趋势。因此,这种统治阶级观念的根本转变也为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奠定了基础,为第二次飞跃准备了条件。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无论哪两个阶级在他们彼此斗争至同归于尽时,它们都难以预见取代它们的是一些什么样的阶级形态。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斗争直至消灭阶级(同归于尽),虽然较之以往的阶级斗争有根本消灭私有制这一本质区别,但由于它们的同归于尽也正是人类社会第二次质的飞跃的历史时代。所以就两个阶级本身,对于阶级消灭以后又将产生什么样的对立形态,从认识上显得更加迷茫。因此,马克思的研究只到消灭阶级进入共产主义为止,然后用省略号代略一切的不可知的未来事物。我们现在比马克思发现人类的共产主义目标又前进了一百五十年,这一百五十年的生产力提高是以前各个社会形态所不可想象的,创造的社会财富比以往的总和还要多,认识世界的程度也有了跨跃性的提高。我们应该看到人类社会正处在第二次质的飞跃之中,我们应该科学的推论预测飞跃之后的社会对立形态,从而为谋求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选择一条科学的可行的途径。

补证1:“农奴曾经在农奴制度下挣扎到公社社员的地位,小资产者曾经在封建专治制度的束缚下挣扎到资产者的地位。而现代工人却相反……变成赤贫者……”《共产党宣言》第一部分。

美国同西欧一些国家相比,社会流动性较大而产业工人的阶级意识较弱。

封建社会经过了漫长的过程,阶级界限虽较为清楚,但对立的程度时强时弱,时隐时现,阶级内部的同质性不强,农民表现为自然经济下的小农意识,地主的区域性及个人利益观较突出。社会流动较为均衡、平缓,和平时表现为科举,战乱时流动加剧,但没能改变社会阶级结构,意识形态领域发展平缓造成缺乏有意识的倡导新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的历次王朝更替,虽经大规模的战乱,造成对旧王朝的毁灭性破坏,又建立了新王朝,但由于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相对缓慢,没有改变社会结构的条件,所以只能是王朝更替,没有新的社会形态出现。

“现代资产阶级正是他们的社会制度的必然产物”这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第三部分中阐述封建贵族同资产阶级的斗争时的一句话,“他们”指的就是封建贵族。

德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土地贵族和容克地主通过管事自行经营自己的很大一部分土地,他们还开设大规模的甜菜糖厂和土豆酒厂。较富有的英国贵族还没有落到这种地步;但是,他们也知道怎样让人家用他们的名义创办颇为可疑的股份公司,以补偿地租的下降。”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上的加注,充分说明了贵族向资产阶级的转化,同时也是迫于经济压力和社会趋势的转化。

“中世纪的城关市民等级和小农等级是现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共产党宣言》第三部分。

“从中世纪的农权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从这个市民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马克思《共产党宣言》第一部分。

“工业的进步把统治阶级中的整个整个的阶层抛到无产阶级队伍里去……”

在阶级斗争接近决战的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整个旧社会内部的瓦解过程,就达到非常强烈、非常尖锐的程度,甚至使得统治阶级中的一小部分人脱离统治阶级而归附于革命的阶级,即掌握着未来的阶级。所以,正像过去的贵族中有一部分转到资产阶级方面一样,现代资产阶级中也有一部分人,特别是已经提高到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这一水平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了。”摘自马克思《共产党宣言》第一部分。

补证2:奴隶制国家最早形成于公元前四十世纪的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最典型、发达的奴隶制国家,血腥政治、愚民政策、疯狂掠夺、战争不断。

封建国家,公元前三世纪在中国形成,公元五世纪至九世纪西欧封建制国家形成。君主制政治、等级制统治、整套政治理论与封建宗法思想和宗教神权结合在一起,把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利用地租、徭役和赋税进行压迫统治。

资本主义国家的形成,在十七、十八世纪英法等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国家。施行民主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倡导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实行普选制、议会制、多党制,比其它剥削阶级类型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巨大进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有人身自由,但一无所有,出卖劳动。

补证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15年签订欧洲和约以来,在英国,谁都知道,土地贵族(Landed aristocracy)和资产阶级(middle class)这两个阶级争夺统治的要求,是英国全部政治斗争的中心。在法国,随着波旁王室的返国,同样的事实也被人们意识到了;复辟时期的历史家,从梯叶里到基佐、米涅和梯也尔,总是指出这一事实是理解中世纪以来法国历史的钥匙。”资产阶级是由封建社会中的市民阶层及封建贵族的改革激进分子形成的,这样被统治阶级伪上层—中间等级(市民阶层)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时的作用就清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斗争过程中的推动作用,充其量是群众在历史中的推动作用,和以往封建王朝更替中农民战争中的推动作用是极具相同性的。1517年发生在德国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就是典型的实例,那时市民阶层不够强大,不能把平民、下级贵族和农民团结在一起(平民和农民实际上是无产阶级),虽然农民起义,击溃了贵族,把运动推向了高潮,但城市背叛了农民,革命必然被各邦封建君主镇压。

虽然恩格斯做了如下肯定:“从1830年起,在这两个国家里,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已被承认为争夺统治而斗争的第三个战士。”但是由于它自身的组成结构(大部分是农民),由于个别工厂生产的有组织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造成的社会结构、社会调配的不合理,更由于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的极其低下和经济状况只能维持基本的衣食需要,甚至更少,而只能处于从属地位。恩格斯说:“这三大阶级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史的动力,至少是这两个最先进国家与现代历史的动力。”实质上这是在无产阶级提高了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相对改善(除衣食外,可以追求更多的精神生活),得到社会承认时,才能真正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有些像中国三国时的蜀汉刘备,在先依刘表后借荆洲时,又怎么能称其为蜀国呢!

阶级的发展趋势,从有阶级以来,历次社会制度变迁都是呈三足鼎立的状态,中间等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时,阶级的划分才清楚的分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进步等等的推动)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的转化不可抗拒,任何无产阶级分子向资产阶级阵营的倒戈,都是“表面的偶然性”,都是“暂时的倒退”,而发展“终究会给自己开辟出道路”。这种趋势符合事物发展的“伟大的基本思想”,事物以及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像和概念,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也必然能够“深入一般人的意识”,成为人类社会共识。引自《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及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雅典国家是最纯粹、最典型的直接地、主要地、从氏族社会本身内部发展起来的国家(阶级对立是产生的基本条件),经历了提秀斯、梭伦、克里斯提尼三个阶段的改革,先后确立了中央管理机关,成立“四百人议事会”或“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等政治、军事机构,设立了九名执政官及其他官员职务,打破了血缘关系和地域界限,使居民区按地籍而不是以族籍来划分,实行议事会代表的分地区选举制,建立奴隶制民主共和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是人民大会闭幕期间的执政机关,起相当于政府的作用。它的奴隶主民主共和制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全盛时期,自由民约九万人,奴隶有三十六万五千人,奴隶占多教,没有民主权利,权力握于九万自由民中少数奴隶主贵族手中。

罗马国家,平民与贵族斗争突出。由于生产力发展,外来移民增多,这些人拥有财产和经济实力,负担兵役和纳税义务,但被作为“平民”排斥于罗马氏族之外,没有参加罗马氏族会议及宗教典礼、使用公社土地等权利。经济发展使工商业迅速发达,平民人数增加,接受军训,拥有武装,平民阶层凭借经济、军事实力为争取平等权利与氏族贵族展开长期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公元前六世纪后半叶,塞尔维吾斯·图利乌斯的重大改革,使氏族制度逐步演变成罗马的国家制度。改革内容:居民不分贵族、平民一律以拥有财产多少为标准划分六个阶级;各阶级按规定设立百人团会议,取代氏族民众大会;废除原有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三个氏族部落,将罗马城按地域划分为四个部落,各占罗马城四分之一。这样,在罗马也是在所谓王政废除以前,以个人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古代社会制度就已经被破坏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新的,以地区划分和财产差别为基础的真正的国家制度。

德意志国家是生产力提高、人口迅速增长,土地、牧场显得不足,垂涎于罗马人的财富,发动侵略,征服罗马帝国后建立的封建制国家。罗马帝国经历了奴隶、隶农和其它被压迫阶层的长期反抗斗争,日趋衰弱,不堪一击,促成罗马灭亡。当时罗马奴隶制趋于瓦解,封建制逐步形成,最后是先进的封建关系取得主导地位。德意志人已具备国家产生条件,征服罗马是加速了进程,罗马的内部社会条件奴隶制瓦解两者共同作用,产生了封建制国家。

手稿八私欲和位主义(提纲)

私欲和本位主义就像是土壤和庄稼的关系,私欲普遍存在于人们的心里并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而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从原始社会氏族的单一形式演变而成多种社团形式与现代家庭这一重要社会组织形式并存,因而在私欲的土壤中就孕育出了本位主义这个庄稼。之所以说他是庄稼不是杂草,因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不管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本位主义都将对人类社会的分流、融合与发展起着相当的作用,本位的范围大小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

本位主义就其产生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原始的氏族本位主义(这时候实际上是本位观念或叫氏族观念)、社团的本位主义(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度)、地球本位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氏族本位主义无疑是原始的社会分流以氏族为单位造成的,并且以独立的形态存在于原始社会。当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国家、阶级、政党的产生使得社团本位主义在社会上出现,并由于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而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的先进的作用。同时也使得由氏族本位主义演变而来的家庭本位主义处于基础的、服从的地位长期并存,家庭本位主义虽然是社团本位主义的思想来源,是基础,但由于社团本位主义的范围较大,社团互动在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起着极大作用,家庭本位主义只能处于服从的地位,向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是社团本位主义占主导的时期。只有人类发展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生产力达到高度发展,整个人类意识形态产生飞跃,地球本位主义才会真正产生,并主导社会的发展。当然在社会主义形态下,它还只能与社团本位主义长期处于均等地位,只有当社会主义发展到地球大联合的共产主义,科技发展使得宇宙空间新发现的挑战摆在面前时,地球本位主义才能真正占据主导的地位,并发挥先进的作用。这个时期,社团本位主义、家庭本位主义还将并存,但已处于基础的、服从的地位。

我们从人性的发展这个与本位主义有着极其重要联系的问题也可以证明本位主义发展观是正确的。人性的发展就目前掌握的资料应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阶段,这也和氏族、社团、地球本位主义的三个表现时代大体相同。我们举原始社会人性本我状态的乱伦行为为例来说明人性的发展:在原始社会的这种普遍行为(乱伦),到文明社会人性的发展至自我状态已基本被抛弃了,虽偶有表现,已不能成为一般的社会行为,只能属个别行为,而这种本我心态并未消除,还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理成长。佛洛依德在分析人在癔病状态时的阐述已非常明确的说明了这种成长,这里不做详细说明。此时乱伦这个原始人性本我心态促使的偶发行为已不能影响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这种本我心态本身也只能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之中,而不是其它位置。从奴隶制社会开始的文明社会所表现的人性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长期占据人的心理,并指导人的社会行为,影响社会的发展。当人性进入超我的阶段,意识形态的飞跃也随之产生,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时代也就到来了。这种超我的人性形状态较之过去的自我、本我状态有着飞跃性的提高,所以必然在人性的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起着先进的作用,原有的自我、本我心态只能是基础的、服从的地位,渐渐的完全引入人的潜意识之中,“不敢作声”。

补证:私欲有着普遍性和变异性、阶级性、民族性、相对独立性。旧意识不因社会经济基础的改变立即消失,仍影响现实生活,如封建意识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等等。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在资本家和资本家之间,在产业和产业之间以及国家和国家之间,生存问题都决定于天然的或人为的生产条件的优劣。失败者被无情地清除掉。这是从自然界加倍疯狂地搬到社会中的达尔文的生存斗争。动物的自然状态竟成为人类发展的顶点。”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打破了中世纪田园的沉寂,由于它急剧表现出来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存法则,必然使人产生新的生存欲望。人与人之间的祥和气氛被打破,人的私欲必然空前的发挥,变为极端的利己主义才能适应变革。人们立即发现,这种极端利己主义不具备可持续性,自私的一面发挥得越完美,失去的东西就越把它冲击的相当悲惨。单位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再完善的自私也无法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所创造的社会环境,智慧的人很快发现极端利己主义必须服从于利益主义,也就是必须加强一定范围的合作,才能获取利益。合作范围越大,利益越大。随着合作范围的不断扩大,利益主义必将上升为极端利益主义,在这一过程中,本位主义不知不觉的,取代了私欲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随私欲发展而发展,并相互作用,倚力前行。(成稿于1997年5月27日)

手稿九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演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演变的升华(提纲

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只要说明资本的升华前两个问题即不言自明,因为资本的升华是前两个问题的决定因素,也是唯一动因。我们所说的资本的升华是资本这个概念由于科技、经济、文化、教育等等因素产生的人的意识形态层次的提高促成的概念本身质的飞跃,即资本不再仅仅是金钱和财富而是已经包含了意识形态。资本上升为意识形态实质上是人类意识形态的飞跃,主要是“人的生存欲望”的提高所产生的发展意识的提高,对生存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而其中对宇宙空间的认识是根本因素。我们发现资本与意识形态交替上升的趋势,就像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交替上升规律一样,这种上升是螺旋式的。那么,就是说资本在完成了这一飞跃到意识形态之后,又将产生新的资本概念,即地球资本的概念。地球资本将伸向太阳系,伸向整个宇宙空间,到那时资本将以什么为动因向意识形态飞跃,我们还不能推断,但可以肯定再次飞跃是一种必然!以此类推,前两个问题与资本升华的问题在发展方面的内在一般规律极具相同,所以他们的发展规律亦是如此。(暂不细述)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同处在一个矛盾统一体中,由于事物的内在一般规律的相同性,决定了他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达到质的飞跃时,飞跃性的重大历史变革就会产生。这种飞跃性的变革在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一次,即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发展,确切的说是原始的经济社会向政治社会的发展。现在人类正面临第二次飞跃,即现代经济社会向新型“政治社会”的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在一般重大历史变革时,经济基础的发展促进上层建筑的提高,上层建筑的提高创造更高的经济发展。例如,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而在飞跃性的重大历史变革中,经济基础产生质的飞跃,飞跃到以上层建筑作为“经济基础”的时代。原有经济基础失去了它原来的决定作用,而成为社会发展的助力,作用于质的飞跃后的经济基础(旧时代的上层建筑)。这样,旧时代的经济基础于上层建筑在飞跃的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就发生了变化,倒置过来。而在人类社会完成了飞跃之后,进入新时代的稳步发展阶段,由于人的观念在飞跃中的改变,造成整个意识形态领域的全新飞跃,这种暂时倒置的状态,实际上是质的飞跃后的经济基础与旧有上层建筑的倒置,会随着旧有上层建筑在历史飞跃中的自身飞跃,而重新摆正位置。经济基础依然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依然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力。这时候,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飞跃看成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力!它们在飞跃中的转化已从社会地位和在人们观念中的属性发生了根本转变!

分析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第一次飞跃性的历史变革,推论阐述我们正面临的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第二次的飞跃性的历史变革意义重大,促成这种飞跃的动因,也是“人的生存欲望”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科技等诸因素发展基础上的飞跃!

补证1:马克思《共产党宣言》第二部分“资本是集体的产物……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把资本变为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公共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里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马克思对资本的社会化做了非常精辟的论述,由他所揭示的资本转化过程,即私有性向社会性的转化,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形态向社会主义形态过渡,只是还资本的本来面目,是螺旋式上升的资本本身运动的结果。资本这种不自觉的社会产物,由被私人占有并高度集中推动资本自身的发展,发展到自觉的社会属性,服务于社会,它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政权交替、产业革命只能是外力,加速或推进它的进程,但不能改变它的规律性。因此,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度是多种形式并存的,从资本的角度分析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正如这其中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的自然转化需要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信息网络的综合发展等等因素一样,社会形态的飞跃性发展同样需要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科技等诸方面的综合发展与推动。

私有制产生的资本私有,并在生产的扩大,垄断的扩大中不断发展,而正由于自身的这种发展趋势,使得在私有制条件下十分之九且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丧失资本,包括私有财产,因此也就使资本私有连同私有制一起走上了一条灭亡的道路。

“资源”这个概念的发展,可以分析证明螺旋式上升的规律。最初人类对资源的认识是自然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认识的提高,人力资源成为资源的一部分。既然人力在人的认识之中已作为资源,那么人是由自然生命体和思想意识构成的,可见人的思想意识在人力成为资源的同时,也将渐渐成为资源的一部分,这也是人类社会飞跃性变迁的前兆。从这个分析就更明确具体的说明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飞跃性变迁中的螺旋式上升。

《共产党宣言》第三部分,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机器和分工的破坏作用、资本和地产的积聚、生产过剩、危机、小资产者和小农的必然没落、无产阶级的贫困、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财富分配的极不平均、各民族之间的毁灭性工业战争以及旧风尚、旧家庭关系和旧民族性的解体。”这些症状已随现代发展变得失去意义。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第三部分中提到了“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并指出这种思想存在于“经济学家、博爱主义者、人道主义者、劳动阶级状况改善派、慈善事业组织者、动物保护协会会员、戒酒运动协会发起人以及形形色色的小改良家”之中,可见它存在的社会因素较为广泛。而且,“这种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甚至被制成一些完整的体系。”那么这种广泛影响并自成体系的社会特征,必然对社会产生相当的影响,并随社会诸因素的发展而发展,也将有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虽然有许多保守的因素但也有相当的进步因素,社会矛盾的运动会逼迫它完成扬弃的过程,如若不然,它将永远的被埋在地下,融为其他思想的土壤。虽然马克思批判地说它“是一些行政上的改良,这些改良是在这种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实行的,因而丝毫不会改变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至多只能减少资产阶级的统治费用和简化它的国家行政事务。”但它所产生的种种量变对社会制度的根本变迁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英国是资产主义最发达的国家,在宪章运动中所谓的资产阶级收买工人阶级上层致使运动失败,以及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工人上层的人数增多,工人的普遍生活水平提高,阶级矛盾的相对缓和,就是这一形态的典型。

补证2: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社会科学的发展》中指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有或者没有托拉斯,资本主义社会的真正代表—国家终究不得不承担起对生产的领导。这种转化为国家财产的必然性首先表现在大规模的交通机构,即邮电、电报和铁路方面。”“现代国家”是“理想的总资本家。它愈是把更多的生产力据为己有,就越是成为真正的总资本家……资本关系并没有被消灭,反而被推到了顶点。”但是恩格斯承认“顶点上是要发生变革的。生产力的国家所有不是冲突的解决,但是它包含着冲突(猛烈增长的生产力反抗资本属性,要求承认它的社会本性的愿望日益增长)的形式上的手段,解决冲突的线索……在事实上承认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因而也就使生产、占有和交换的方式同生产资料的社会性相适应。而现实这一点,只有由社会公开地和直接地占有已经发展到除了社会管理不适应任何其它管理的生产力。”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演变成为可能。虽然恩格斯严正指出它没有丝毫社会主义的色彩,但在这个基础上,在恩格斯去世的一百多年来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财产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它们前后联系的必然性。

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于1814年,与其弟子奥·梯叶里合著了《论欧洲社会的改组,或论欧洲各民族在保持各自的民族独立性的条件下联合为一个政治统一体的必要性和手段》。从现代欧洲的发展,欧共体的形成,我们不能形而上学的看待欧洲的资产阶级(其它地区亦然),要看到他们也融于现代科技、政治、文化的进步之中,他们的思想意识也在科学的提高,对世界的认识,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不会总停留在资本主义初期、中期的历史状态下。他们极有可能迫于时代的压力,放弃对意识形态的教条式的争论,尊重科学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并科学的完善它已成为聪明的选择。

在欧美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维护社会秩序,发展文化、教育、科技等等方面越来越体现国家的主导作用,在经济领域调节和干预的力度和范围越来越大,已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国家制定有关经济发展的长远和整体利益的方向性政策,通过行政、立法、财政、税收、信贷等手段干预或调节经济,调整财政收支的增长或缩减、影响供求关系、调查市场价格、制定“反垄断法、企业改革法”缓和资产阶级内部矛盾,减少劳资冲突;制定全国性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指导企业,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国家收购经营不善的私人企业或直接投资新兴产业、公共设施;而银行金融业、交通邮电等行业国有化程度的提高,使得政府能够更多的掌握经济调节的有效杠杆。在思想方面提出全民参与国家管理、国家政治、建设福利国家等主张。在对外政策方面已由初期的殖民掠夺转变为经济合作、技术援助等等前提下的拓展市场。实质上这种拓展方式有利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更和以经济为基础的全球一体化方向是一致的。

以国家为基础的区域性的合作组织有利于资金筹集、人员交流、金融货币调节、科技引进、文化交流和推广,加强了有效合作。欧共体是这一区域性合作的典型:它建立关税同盟,施行共同农业、工业政策和欧洲货币体系,协调社会经济政策,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通,向统一货币为中心的经济联盟方向发展。第三世界的区域合作组织,采取减免税负和协调共同对外政策的方法,加强了经济合作,扩大了市场,促进了贸易发展,为经济一体化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现在的美国、德国、瑞士等国家都已形成了巩固的联邦制政府,而在十八、十九世纪,他们都是由几个独立国家,为了军事、贸易等方面的共同目的组成的邦联制政府形式。当时没有统一的立法、行政机关,没有共同的宪法和共同的国家元首,各成员国都拥有自身主权,有随时退出邦联的权利(美国1781年—1789年,德国1815年—1867年,瑞士1815年—1867年)。现在,美国、德国、瑞士等国都已形成了全联邦统一的宪法、法律、联邦政府,各成员国亦有各自的宪法、法律、中央政府,只是各成员国的法律不得同联邦宪法相抵触。这期间经历了一段错综复杂的发展历程,既有各成员国之间相互作用对联邦的影响,又有整个世界经济、科技、政治发展等等因素的推动。自1958年以来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和1968年成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1967年成立的东非共同体等邦联形式的同盟组织,也正向着联邦国家的形式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会看到他们的实现,因为这是符合欧洲、亚洲、非洲的根本利益的,也是世界趋向大联合的关键一步。

恩格斯也承认在共和制或有充分自由的国家里,和平的向社会主义发展是“可以设想”的。

西方国家随经济、文化发展形成的利益集团,对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工业文明及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使得现代社会结构、功能趋于复杂,社会阶层、行业急剧扩展,利益分化多元化。因此,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利益集团,包括政治、文化艺术、教育、科技、军事、经济、宗教、行业等等。又由于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普遍干预,利益集团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反过来干预政治,才能保证本集团的利益进一步实现,那么他们对政治的压力就是显而易见的了。在美、英等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利益集团的数量众多,规模越来越大,如美国制造商会、银行家协会、“劳联—产联”、农业联合会、全国农场主联盟、退伍军人协会、有色人种协会等等。由于现代大众传播的发展,使得他们已经打破了阶层、行业、地域、观念等界限,形成了复杂的利益集团网络。虽然最初形成的利益集团出发点都无关政权,只在影响国家政策,但随着它传输信息量(对政府,对社会提供综合数据和社会愿望)的不断扩大,也随着自身壮大对政府监督功能的加强,必然会朝着直接参政议政的方向发展。

首先,我们看到了许多利益集团参与和影响选举,为竞选者提供经费,成立“政治行动委员会”,直接提名候选人等等。其次,向美国的企业界圆桌会议,由二百家全国最大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组成,经常聚会讨论企业发展计划和目标,并依据各自的社会地位向政府官员或国会议员施加压力,左右立法活动,影响之大以致被称为两院之外的“第三院”。再有,像美国农场主联合会将美国农业部许多官员争取过来,维护自身利益,影响政府行政机关。同时,利益集团凭借他的经济实力,操纵社会舆论直接影响政府决策,如1972年英国议会通过“处理有毒废料法”,就是“保护协会”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大力宣传有毒废料公害的结果。因此,我们说它表达和代表了社会的利益和要求,对政府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冲淡了政党政治的色彩。我们应该进一步认识到利益集团与政党政府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社会管理向着合理化发展。而利益集团,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利益集团都是经济垄断集团,它们占据社会的经济基础地位,必将在社会发展中影响与之相对的占据上层建筑地位的决策因素,并在888888历史变迁中,占据发端地位,发展成为新社会形态的主力。(成稿于1997年9月25日)

手稿十  现代“剩余价值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提纲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个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决定的。”现代商品社会商品的价值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生产价值和社会价值。我们所说的社会价值也可以叫使用价值,它区别于马克思对使用价值的阐述,我们所强调的使用价值之所以称为社会价值就是强调了商品的社会需求量,所以商品的社会需求量决定商品的使用价值,那么更进一步说商品的社会价值直接影响商品生产所产生的利润。现代大工业生产发展至今,科技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已经不是决定商品利润的主要因素,所以“剩余价值”在现代工业社会是如何产生的需要我们重新去研究。商品的社会需求量包括近期需求量和可持续远期需求量,通过对近远期两者的研究确定合理的最大需求量。

商品的社会化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造成的资本主义初期的频繁的经济危机已经随着垄断的逐步升级,以及经济对政治的决定影响(大的垄断财团参与或操纵政治)这一现实而濒于消亡。实质上垄断的升级造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从而开始了资本主义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计划经济阶段,并使之趋于完善。所谓的垄断升级造成的剥削加深的问题应该打上一个句号。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对社会、对宇宙空间的认识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它完全有别于十八、十九世纪的人的意识形态,所谓的资本家、垄断阶层也不可逃避的对周围的一切事物的认识附合于这一时代气息。“垄断资本”、“国家垄断”只是旧观念发展而来的一些名词,而应统归于人类社会的合理生存方式。只有这种“合理的生存方式”才能延续人类的历史。这时候,不会再有哪个阶层愿意牺牲包括自身在内的人类的生存而去谋求所谓的利润、权利等等,人类将明白没有了生存的条件,其他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

在对现代“剩余价值”的认识中同样存在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认识,不变资本的表现形式其中包括机械设备等。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发展的,在剩余价值论中过多强调可变资本创造剩余价值,无疑是把不变资本当作一种不具创造性的相对死板的机器,也就是机械的看待不变资本。不变资本本身并不是机械的,在它投入生产过程之后,同样具有它的活力。因此,简单的把剩余价值的创造归功于可变资本,而排除不变资本的作用是错误的。事实证明,不变资本对于剩余价值的创造,在现代生产中远远大于可变资本,需要我们能动的去看待,而不是机械的认识。垄断资本家对土地的掠夺,对工人的掠夺,也会在发展中产生质变,这种质变应该是从私有性质的掠夺由于掠夺数量的累聚等因素变化而呈向土地国有化、可变资本国有化趋势的发展,并一步步趋于完善。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方面,也有许多相似的规律。如果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形式与社会主义经济形势做比照,那么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有些倒叙的意味。就中国这个东方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并以计划经济作为经济的主导,而真正的计划经济实质上应该是源于市场经济的调查、分析,重新配比。中国由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时,对计划经济的理解不够,且鉴于当时历史的、科技的发展状况,不可能对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准确的分析,信息反馈的速度也远远不够。因此,计划的盲目性是一种必然。市场经济应该是计划经济的基础,也可以说是计划经济的初始阶段。只有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计划经济。马克思对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方法策略上也有过类似的论述,他说社会主义应该在腐朽的帝国主义的废墟上站立起来,而这个腐朽的帝国主义,也是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毕竟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而真正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基础,是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的过渡。中国社会主义初期的计划经济的情况固然有当时政治、社会等等因素的原因,最主要的是缺乏“帝国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经济基础,就像一个跳班的学生,需要一段时间来补习跳过的一段功课。中国现在搞改革开放、搞市场经济是非常英明的举措,是合乎经济发展规律的,市场是为计划而放开的市场,这应该是真正的目的所在。

当今世界以经济为主体已成为世人的共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经济是一切的基础,因而意识形态的争论或争夺已显得黯然失色,人类正变得越来越实际,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现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格局非常必要。资本主义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开始发展,并随生产力的不断扩大及诸多因素而向计划经济发展,而社会主义以计划经济为基础开始发展,结合市场经济的途径进行调整前进,以期计划经济的真正完善,从发展的最终目的看经济上的结果是相同的。所以无论姓社还是姓资,意识形态的争论与争夺已不再重要。经济发展的原因决定了对市场的争夺,更准确的说是市场竞争更为重要。以经济为基础的联合,或以经济因素为原因的分裂是现今极为平常的世界经济秩序。而这种经济秩序正急待调整,因为它将不能适应人类即将面临的宇宙挑战。人类需要的是以经济为基础的联合,在联合中共同谋求发展,关键在于向宇宙空间的发展,这是真正的当务之急,每一个懂得这一道理的现代人都应摒弃国家民族之间的矛盾,使之服从于前者!(成稿于1997年5月16日)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29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604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95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2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19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3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00评论 3 39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6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09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4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2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0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8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7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99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8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