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管教孩子的方法,总有一种是你的现在时?

严格型管教的家长要求孩子一切按“时间表”做事,讲规矩,只做“对的事”。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孩子与自己的步调一致,让孩子的一切都符合自己的期待和要求。

这类家长的管教方式无疑是告诉孩子:世上一切事情都有一个“对”的标准,你若不“对”就是“错”了。

导致的结果:孩子受挫能力弱,接受不了自己做错或失败的结果;孩子要么极度服从,要么心如困兽,一辈子都很难享受当下的幸福。

亲子关系:父母年轻时,与孩子只做“标准”上的沟通,谈不上心灵上的慰藉;父母年老时,孩子也只做义务上的照顾,不能从心灵上与你做伴。

第二种是宽松型管教。

宽松型管教的家长对孩子没有任何要求。这很可能是因为他有一对严格型父母。由于充分理解被严格对待和管控的内心感受,于是对自己的孩子采取“任养”和“放养”,一切以孩子为主导,任其自然生长。

这类家长的管教方式在一定时期对孩子有利,但也有可能让需要有所指导和期待的孩子无所适从,没有安全感。

导致的结果:容易造成溺爱,使孩子以自己为中心,忽视他人的感受,人际关系紧张。

亲子关系:没有你我的边界,无尽向你索取爱和关怀,当亲情单方面流动时,亲子关系也会逐渐走向枯竭。

第三种是合作型管教。

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管教方式。

它的核心思想是:和孩子一起找到双赢的路径。

管控型父母遇到和孩子意见不合时,总要争个输赢,最后无论谁输谁赢都破坏了亲子关系,表面是解决了当下的问题,但那些威胁的手段所滋生的羞辱和愤怒,会一点点腐蚀彼此的信任和温情。

合作型管教以孩子为主,又示范给孩子“同理心”的管教方式,让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内心感受,一起想办法寻求“双赢”,这不但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还激发孩子灵活应对、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操作是:

第一步,说出自己的期待和感受:“我感到……”“我希望……”

第二步,引导孩子说出他的感受:“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你是不是觉得……”

第三步,确认孩子的感受:“这确实……”“我能理解你……”

第四步,和孩子一起想办法:“我的建议是……”“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别着急,总有解决的方法,我们慢慢想……”

第五步,坚持下去:必要时重复之前的步骤。

一定要有耐心。

记住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同理心、灵活应对和解决事情的能力。

而不是养育出一个只知道顺从,或是内心怨怼,又或是在关系里只能看到“我”看不到“你”的孩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