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温儒敏《用好语文统编教材》学习分享
主题 :守正创新,稳中求进
在学校的大力组织下,我们的学校语文教师共读的阅读活动在九月中旬启动。共读的第一本书《用好语文统编教材》,本书的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作者:温儒敏老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我大概用了十天左右的时间,读完了此书的上辑部分,零零散散有一些心得感想,借此机会和书友们一起探讨学习,共同进步。
今天,我就温儒敏教授的《用好语文统编教材》上辑部分中的’在教材编写中“守正创新”,义务语文统编教材修订如何“稳中求进”’做几点汇报分享。
语文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选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守正创新,守的是中国语文教育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用这些好资源,吸收经验,化为新教材的筋骨血肉,这是“守正”部分。在此基础上去“创新”,新教材的“亮点”是显著的。一是编写的立意更高,遵循“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通过“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设计,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二是贯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让教材更加符合语文教育先进的经验,符合语文教育规律,更加适合新时代公民基础教育的需要。
以人为本、重视素质教育和自主性学习等新的教育观念,以及一线教学经验,都努力在“部编版”中沉淀下来,真正的结束了“一纲多本”的时代。寻求社会的共识,普及新的教育观念,更上时代的发展需求,也需要有所平衡。更加重视激发读书兴趣,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克服随意性。除了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立德树人和加大传统文化分量,还有一个重要变化在于读书的设计;更加重视激发读书兴趣,学习方法,养成读书习惯。课文篇幅数量的减少,教学内容的增加,是变化;多种阅读方法的教授,课型区分的明显性:精读与自读,精讲与实践相结合,是创新;课外阅读的拓展,三位一体,构成了语文阅读的基本结构。语文是一个积累性学科,更加讲素养、讲综合能力。语文素养需要靠长期大量的语文实践,主要是阅读和写作,很难靠“短平快”提升。克服功利的思想,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个“大利益”来考虑,重新认识语文的重要。重视语文,细水长流,多读书,多练笔。
创造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兴趣有效率有效果,负担也就不会那么沉重了。学校读、亲子读,共度,自读,读名著,读“闲书”,读各种各样的书,各种各样形式的读,其实最主要是读起来,坚持读,就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贵在难得的是坚持,养成读书的习惯,感受读书之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就等同于为学生开启了智慧的大门,涵养性情,尊重个性发展,去做到自由自在的读,乐在其中的读。课外阅读课程化,构建了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要素在内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课程系统。1➕X办法,既是一种试验,还有许多继续探究的可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综合,是一个很好的思路,需要把握好分寸。应当鼓励多读“闲书”,照顾到个性化阅读和自由阅读。一个阅读面广,视野开阔,语文素养一般会比较高,考试也不会差到哪里,对阅读能力也有很大帮助。读书为要,实事求是。
为基础教育“敲边鼓”,传统的中华文化,是名族精神的坐标。在文化自信中,我们要做到: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精神。经典文化是语文的跟,是语言的来路,源泉。做到真正的文化自信。温教授说:“如果要做一个以后能做大事的且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人,一个幸福的人,一定要拓展视野,适当地摆脱流俗。”懂得平衡,厘清矛盾,找到能比较解决问题的方法。读经典只能慢慢引导,要适合年龄的发展特点,能够接受的方式去接近经典。要珍视和鼓励学生读书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静下心来,能改变一寸就是一寸,逐步成长为“读书的种子”。
稳中求进,2016年秋季投入使用,2019年,在全国铺开,再到2024年秋季新教材的先行使用,是探索,是更新,是进步。教材编写的要求很高:国家事权,社会关注度极高,编写的专业性、学术性很强,需要编者们的安心和静心。四五轮的“折腾”,各个层级的领导的重视,说教材是“公共知识产品”,不只是指教材提供大面积使用,也指教材的形成是时代的产物,是相对稳定的知识的沉淀,也是各方面意见的碰撞、协调,求得共识的产物。有意识形态属性的语文教材。教材局明确要求这次语文教材的修订要“稳中求进”,小程度、小范围的修订,基本课文保持不动,基本结构不变,要保持原有的基本内容、特色和优点,做些调整,补充,稳步提升整体质量。在原有的基础上精益求精,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求真务实,立德树人。保持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教学单元;在阅读提示和思考探究等设计中多考虑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情境设计、综合性以及引导多读书方面,其实都是在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做到润物细无声。以读书为本,读书为要。从小学开始就增加了很多阅读延伸,1+x的阅读方式。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也是稳的核心。改进,提升整体质量,更好地适应上上下下各方面的要求,将很多的讨论、争议、平衡、妥协,努力形成共识。反复修改,争论、折腾,都是在合力打造新教材。贯彻课标的精神,考虑到如何教的可行性,照顾到多数学校可能面对的教学实际,更加清晰的教学“坡度”,讲梯度,讲规律。化繁为简,眉目更加清晰,也更好操作。懂得“孩子”特点,年龄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社会环境的发展特点,更好的服务于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在课堂上做到真实的情境发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感受生活,传递真善美!播撒梦想的种子,开出理想之花!
个人的读书交流分享,感谢各位书友们的倾听!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学习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