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分享2839天。一天进步一点点,读书852(2025.9.21星期日)
孩子进入青春期甚至是青春期前期,对家长来说是个考验,一是读懂孩子言行背后真正的动机与需求,而是调整亲子互动模式。这样才能抓住孩子成人前最后一个机会完成早年养育中的“欠账”,助力孩子完善人格,步入下一阶段。具体说有五条建议:
1. 先关心情绪,再处理事务:孩子回家后,别急着询问作业。当孩子能量低时,优先关注其情绪状态,通过陪伴、倾听补充心理能量与关爱,待孩子情绪平复后,再一同解决作业等具体问题。
2. 避免“表面接纳,实则否定”:面对孩子“不想做作业”“想买$$”等需求,若暂时无法满足,需坦诚沟通,而非表面答应却用“你已经有不少了”“网上买不好”等理由反驳,这会让孩子感受到不被接纳,更易引发潜在的对抗。
3. 用物质暂时弥补情感缺口:家庭中“情感账本”与“物质账本”同样重要。若因忙碌等原因暂时无法充分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可通过适当的物质关怀(如孩子期待的小礼物)暂时弥补,避免情感缺失累积,但需记得后续及时补上情感陪伴。
4. 依据孩子能量状态做决策:当孩子提出“请假”等需求时,无需依赖他人给出答案。家长应观察孩子当下的能量水平:若只是轻微受挫,磨蹭宣泄后仍能坚持,可让孩子休息片刻再行动;若孩子能量明显不足,应果断顺从,避免强行要求导致孩子情绪崩溃。
5. 及时肯定孩子的积极改变:当孩子出现进步(如敢于真实表达自己)时,家长需明确给出积极回应,比如“你敢于说出真实想法,妈妈特别开心”。这类回应既传递了对孩子的信任,也给予了情感支持,能进一步鼓励孩子保持积极行为。
所以,沉下心来,感受孩子当下的感受和需求,觉察自己当下的感受和需求,看见孩子真实的自我,看见自己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