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子所承载的信息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只要想一想它从数万年前人类还仅仅能够制作打制工具的旧石器时代起就伴随我们至今这一点就足以使人惊讶,更不用说在所有的装饰和艺术品门类中,珠子覆盖了我们所能想到的任何可能的天然和人工材料,而且包含同样的制作难度的工艺信息,特别是在没有动力工具的古代。
从几万年前人类使用贝壳、骨管等自然材料制作珠子开始,到目前为止,珠子可能是使用材质最广泛的装饰品,它几乎用过你能想到的任何材料(如图)。
除了贝売(以及珊瑚、玳瑁等其他海洋生物)、动物骨头(也包括人骨,人的小腿骨和头盖骨都曾用来制作珠子)、兽牙(以及人类牙齿)、禽鸟卵(蛇鸟卵)、果实(包括有毒的果实)、种子、树木、砾石、化石、各种宝石矿石(包括玉、水晶、玛瑙、绿松石、青金石、煤精、矾石等半宝石)、有机宝石(珍珠、瑰珀、珊瑚、象牙、砗磲等)、贵重金属(黄金、白银等)、有色金属等天然材料,合金也曾用于制作珠子。而人类最成功的人工材料是熔化石英烧造玻璃,这项发明非常古老,我们在美术图谱和明信片上看到的4000多年前的埃及法老和王后从脖子一直披到双肩的华丽珠串就是这种人工制品。
由于工具和技术的限制,早期的人类所能利用和加工的材料硬度一般不是很高,在新石器时代被广泛运用在日常工具和装饰品制作上的是骨、牙、蚌一类的有机材料,从现有的出土资料看,当时的骨质工具和骨质、蚌贝一类装饰品制作十分发达,距今6000年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质工具和装饰品已经具备精细的制作工艺和装饰审美,并且对骨质装饰品的偏爱在中原地区至少延续到战国或者西汉。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装饰品材料是蚌贝,与骨头一样,这一类材料含有机物,它们的保存特别是墓葬环境中的保存十分困难,这是我们看到骨蚌一类装饰品遗存不够理想的原因,但从现有的考古资料看,用蚌贝制作的珠子和小装饰件至少在西周仍然十分流行。早期的技术工具并没有限制我们的先民在骨头这样的材料上进行技术开发,除了打孔一类的基本技术,阴刻、雕刻甚至镶嵌技术都曾被运用在骨质装饰品的制作上,可以说先民们应用在骨头上的精细加工技术,在以后针对硬度更高的半宝石材料上都用到了,这些技术无疑给后来的半宝石加工技术开辟了多种可能性。
以上文本由【牧古说宝珠】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