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修行的佛门弟子问师父:“为什么我的烦恼如同杂草一般,永远清除不干净,总是此消彼长,修行真的对我有帮助吗?”师父说:“我也不知道修行对你是否有帮助,但既然你觉得烦恼像旷野里长满杂草,我们就来看看要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吧。”说完,师父将寺庙里的土地分成一块一块,每个弟子负责除掉一块田地的杂草,师父自己也负责一块。师父说:“一年之后我们来验收吧,看看谁可以把杂草除尽。”众弟子非常惊愕师父的做法,各自出尽法宝,有的用铲子,有的用火烧,有的撒上石灰……一年之后,大家验收成果,每一个弟子的田地都还是长着杂草,唯有师父的那块却长满了稻子,“专注于种稻子,杂草就没有空间长出来了。”只要专注于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些外在的干扰,便不会再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故事在告诉我们专注于我们做的,但为什么很多人知道很多却做不到?
这一年多,我做了一些咨询,发现很多人都有屯课的习惯,我也不例外,就是总以为自己可以学习很多东西,看到这个课程也好,那个课程也想学习,结果几门到几十门不等的课程,不光搞得自己很忙碌焦虑,时间不够用,重要的是看不清自己真正要学习的内容,最后一个课程都没有学完学好,浪费了金钱不说,还白白浪费了好多时间,后来我后来我得出了一个结论,人性都是喜新厌旧的,每个人都天然喜欢学习新东西带来的那种收获感,就像女孩子喜欢买新衣服一样,总觉得已经有的,已经穿了好久了,应该换套新的,但如果不去研究自己的穿衣风格,也许你买了一套风格相当的款式,只不是换了新衣,但是风格并没有变化,审美观也没有变化。知识不在于多而在于是否吸收到位,理解深刻,一个知识重复学习,反复学习,每次学习都会有新意,过段时间每重新听一次课程就会有不一样的感悟,然后带着课程的方法去践行,一个小小的动作,形成一个小闭环,然后再去听课再去实操,如此往复很多次,这个知识才算真正被自己吸收,信息过载会让你无法聚焦自己最应该做的事,我们需要的是知道正确的重要而精华的知识,然后去狠狠的执行,而不是知道得更多更杂,却不做或理解得不透做不了,重复学习或者练习已经学到的知识,这样给你带来的价值非常大。因为每次重复或练习带来的理解和认知是完全不一样的,只有花时间练习,然后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再重复学习,你才会有更深入的认知和理解,也才能真正理解这个知识背后的道理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有这样,这个知识或技能才能真正内化成你自己的,你才有可能真正从知道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