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梁艳分享200天。网络中级五期。2017.12.05
今晚的网络主题是——设定良好的目标。那什么是良好的目标呢?——正向的、所欲的、可行的、具体的。正向指目标要积极的、健康的、符合人的发展需要;所欲指目标是来访者想要的,通过他自己的探索和改变,努力去实现的;可行指目标适合来访者的水平,符合来访者当下的实际现状,是来访者可控的;具体指目标可量化,可评估,能清晰可见是否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付出。知道何为良好目标易,但在实际咨询中要很好地与来访者设定良好的目标,有时候却困难重重,尤其当来访者的困扰较多且关系盘根错节绕在一起时,更是冷人头痛。对于初学者如我来说,往往会慌乱、着急、稳不住,太想赶紧帮来访者找到目标,所以问话就显得“赶”,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也许这会让来访者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关注,咨询师在“走程序”,甚至更会产生咨询师是否真心想或能帮自己的疑问,从而有排斥咨询情绪。课上刘老师讲,这种情况,常常是来访者将想要聊的还没有聊透,所以用心的倾听,此刻尤为重要,让咨询慢下来,不急着改变对方,闭上嘴巴,张开双耳,直到来访者情绪释放的差不多了,然后再试探着梳理目标,这时来访者也许才有回应,因为来访者此时此刻“心”才能回到现场,才能跳出他的“中心”,来对你的问话进行思考和反应。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先跟后带”。作为初学者,常常太固着于条条框框,把自己限制在其中,束手束脚,不敢越雷池一步,并且错误地认为,每一次咨询都要协助来访者解决一个问题,否则这场咨询便是失败的、不完善的。按照罗杰斯对心理咨询的解释“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来看,心理咨询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本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急不得。试想,一个人的问题从出现到变成摆脱不了的困惑,也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变化的,所以解决起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看似一场咨询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但也不代表来访者就没有收获,也不代表咨询没有效果。倾听、共情、真诚、陪伴、理解、积极关注、全程不评判,做到这些对来访者已是一种帮助。所以咨询重要的永远不是技术,而是咨询师这个“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