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时间》这本书我觉得对于现阶段的我而言,真的非常有启发性。因为我最近有个困境,心理年龄的增长和实际年龄不匹配,就我个人而言,可能差个五六七八年吧。
这本书在第一页就给了我答案:因为你不用脑子。用一个非常现实的例子来说明这个原理:
JJ我专注于吃二十几年,那是博古通今、吃贯中外,掏钱吃、自己琢磨着吃 、蹭别人的吃,走路上看别人手里的没见过还要上去问问。而我的姐妹,她对食物就一个要求,能饱。那么,请问,谁的嘴更智慧、更有思想、更不随便?
这也是我们古人所说的,用则利,不用则废。那么这本书其实就是一个问题:如何效率最大化地运转我们的大脑。
下面我用自己的理解和大家分享下读书笔记,我希望能把干货拎出来,即是对自己学到知识的一个梳理总结,也希望没有时间看书的朋友通过这篇文章就可以对这本书有个大概的框架,可以直接上手去练习。( 整体的框架我是按照自己的理解,部分内容的顺序和原书不同,比如PART1心理部分就是从书的后半部分提过来的。)
PART 1: 暗时间:专注力才是有效生命,而有效生命=时间*效率 PART
用脑子这个事情,我们得持续、有深度的用,那一天做100个脑筋急转弯也算是在很刻苦地用脑,但是如果你并没有要去参加《谁是百万富翁》这种节目的话,就没有意义。实际一点,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持续学习是保持大脑CPU 高效运作的最好方式,那么我们的核心问题来了,如何专注于持续不断地学习? (作者其实是在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方法了,但是作为花钱买了书的节俭小可爱,我看到后面才发现,专注力的来源等一系列问题作者放的很后。 所以,我把这里直接提前过来了。)
1. 专注力的来源
这里列的很清楚,我觉得如果大家有考试集中复习的经历的话,会很容易理解这个事情,表层意识一般出现在你拿着三倍浓缩按着自己头学的时候,而潜意识这个东西,一般出现在你奋斗到最后一刻终于决定去洗个澡考试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拿着泡沫揉着的那个脑袋在不由自主地思考考试内容,一般这种情况下,你还会下意识的把牙膏拿来洗脸,沐浴露拿来洗头。 这就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完全投入状态。这种一周甚至几天集中突击后的pass也证明了完全投入状态下的效率是最大化的。当然你不要在这里杠说没拿到90,时间*效率这个公式你自己算算,还要什么自行车?
这个例子其实也很好的证明了:专注力更多的来源于追求,你能pass的主要原因,就因为有一个非常远大且实际的追求:希望妈妈能放下手里的砖头。
我个人觉得自律是一个非常大的坑,以前我们流行鸡汤、现在鼓吹自律,其实无论鸡汤还是自律都只是一种有所追求的体现而已。它应该是个方法论而不是个目标。所以,大家不要觉得自己很差劲一点也不自律,你只不过还没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念头,“我想要什么”而已。
2. 决定专注力高低的能力:
l 三种能力中前两者是最重要的,毕竟第三种可以通过选择避免干扰来集中注意力。
l 这里最重要的一个方法: 利用碎片时间思考,意思就是别让你的脑子空虚。这真的解释了我脑子空空如也的问题,要知道我高中毕业写同学录是爱好那一栏写的是发呆、放空,我真的非常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看到这本书。
和大家分享下,我这几天采取的行动:
l 搞了个迷你小本子,往上面写问题,只要没想通的好奇的全往上面写;
l 有意识的让脑子保持运转状态,把以前的那种“算了不想了”,全部换为“我一定要找到答案”;
l 嗯嗯的时候把手机换成书
3. 如何维护你的CPU
好了,现在专注力有了,但是现在这个年代,天太冷iPhone时不时都要当个机, 大脑比电脑复杂多了。 这绝对是可以理解,不要责怪自己,遇事不要慌,先百度一下(这是作者非常强调的,不是我编的啊)
其实,在这里作者提到的两点,我用自己的例子作个说明:
比如说,当JJ 发现自己年纪有点大了,脑子基本上没有这个事实,我不是开玩笑,我的的确确焦虑过、抑郁过,做梦都梦见那些聪明的小伙伴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而我还是那个熟悉的智障。这时候,我开始看书、思考,怎么解决这个事情,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的。这种做法就是就一句话:着急但别光坐着急。你要让我说实话,一点不焦虑不抑郁了那是不可能的,但是第一:我时间安排得比较满,焦虑的时间大大减少了;第二:生活不来迎合我,我便去适应它。当姨妈来了我不仅焦虑、痛经还狂躁呢,你瞧瞧,作为雌性生物,我们真是承受了太多。这个时候,我基本上全天放着佛经、抄心经、做冥想,真的是有用。这就是传说中的享受困难,一般到了这个阶段,要么你看开了五蕴皆空了,要么你升华了,你会觉得自己厉害死了,这叫困难吗? 它不配。哪种都厉害死了,我不亏。
这里的这种思路,应用在时间上、学习中,我相信,一定是会有所收获的。
PART 2: 设置自己的进度条
不管你是在人生的那个阶段,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点便是,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也永远不要让别人给你的人生设限。所以,不管有多少人唱衰你,不管你觉得自己的年龄有多大,不要放弃学习!
(这里其实有个很重要的问题,自我,因为很多人,比如我自己,不是懒,只是没有方向,内容比较多,就不引申了,想看这部分的大家可以留言给我,有好几本书的笔记可以整合一起。这里大家只要在选择学习的方向时,不要随波逐流就好 & 永远无条件相信自己)。我觉得这里思维导图挺清楚的,就不赘述了。
PART 3: 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这一部分就是一些需要养成的习惯,看着很多,其实很多都是技巧,比如读书,按照内容读你需要的部分,跳着读,大家看看有个框架其实下次就会下意识这么去做,没有那么难的。 和大家分享下我自己针对这三部分开始练习的一些习惯
这些东西看着挺多的,但其实并没有给我造成很多负担,反而提升了我的效率:
比如说,自从我不带手机上床以后(住loft,手机设置好闹钟放楼下),我成功早起,5:30起床,那么在11点的时候,我可以完成以下任务:
l 不是无间隙,我用番茄工作法,25分钟休息5分钟,我是觉得这5分钟没必要算作休息,因为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这样,我的持续学习时间实际是增强的。
l 复习记忆点非常简单,其实忘记很多,但是过一遍也就花个5-10分钟,剩下的20分钟我拿来做了个冥想。
这里大力安利这个清单app,用这个既做到分轻重,又可以时间管理追踪,每天的任务效率非常清晰,而且像记忆点这个,我是把今天的内容记忆完,然后设置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重复,自动添加到以后的list。
另外,还有一些记忆技巧,这部分大家看看知道就好,因为理论其实已经融入到方法论里面了。
比如说,习惯性回顾、观察总结也就是我列的记日记,红色框框这里算是比较难,我也还在探索,有没有大佬可以分享下经验的?
PART 4. 别轻易相信自己的脑袋
这里是有很多有趣的实验,比如著名的Ames’ room 和Ames’ window,感兴趣的话可以搜索下,总之,就是告诉我们,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来看,我们并不是完美的,我们的眼睛和大脑会联合起来给我们自己一个最有利的解释。所以,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并keep mind open。
这就是我觉得我看完这本书后比较肝的部分,后面还有一些数学的思维,果断放弃了。这本书的确很肝,而且我觉得作者真的很体贴,把方法论都放在最前面,但其实中间的心理、思维也很有收获的。 里面也列出来很多值得读、学习、思维训练的书籍。 第一遍读,可能理解比较浅显,但是我觉得目前可以把这些方法全都吸收、实践了,就对自己很满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