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人类理智的发展史 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不断探究世界本质和知识本质的历史。知识不是游离于认识主体之外的纯粹客观的东西 ,学习是学生建构 他们自身对于客体的理解,即知识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的。从知识社会学的观点看,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与外在世界进行社会互动,即个体与社会文化价值互动的结果 。教师的知识无法硬生生地灌输给学生 ,必须靠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从历史发展看,国际心理学 对于知识习得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里程碑 。第一个里程碑是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研究中 ,知识是行为的单位, 知识的 习得,是基于经验而形成的刺激反应的连接 。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看来,课程编制的本质就是如何使得具体的刺激反应的连接得以强化、调节,并且借助赏罚的外在动机作用 ,使学生的知识习得得以强化 。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学生仅仅是接受现成的知识而已。
第二个里程碑是认知主义。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处理研究认为,所谓知识习得,一般指旨在为掌握理解概念、掌握推理与问题解决的能力,而构成信息的意义网络结构的过程。信息的意义网络结构被称为‘’图式‘’,由基于命题的心理表象和心智处理构成。在信息处理过程中,教师承担传递信息的角色, 但有必要讲究信息提示的技艺,以便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信息处理的向导,而学生则是所提示的信息的积极处理者、知识的建构者。
第三个里程碑是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一方面强调个体知识是个人经由主体经验来建构外在世界的知识的,知识只是个体对其经验的理解与意义化;另一方面,强调社会文化是人类心智发展建构的主要动力,强调社会文化的内化与语言符号的影响对建构能力的重要性 。知识 乃是经由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及个人通过适应与发展而逐渐建构起来的。
三个里程碑表明,我们对于知识的理解有一个认识发展的过程 ,我们在一步一步的逼近人类知识的真实。
基于新‘’知识观‘’的课程创新,其‘’知识 习得‘’有以下一些特性:
第一,强调知识的经验基础。知识习得不仅受内外因素的制约 ,而且受到学生个人业已建构的知识的影响 。学生所拥有的已有知识一般称为图式,习得新知识时,通常联系这种知识,通过发动图式,容易习得知识, 这样,新的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之中 ,重新构成了该知识的更丰富的图式。
第二,强调知识的建构过程。经验虽然有助于知识的形成 ,但知识不等于经验积累。建构主义兼顾了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通过理性作用才能使经验转化为知识,在建构主义看来,知识建构并非由外界原封不动的灌输到一个人的头脑之中 ,而是由个人不断的组织其经验而得,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
第三 强调知识的协同本质 。人类的知识不是绝对的客观知识,也不是绝对的主观知识 ,而是‘’协同的知识 ‘’,这里的‘’协同‘’意味着人际之间的多向的持续的沟通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以教材文本和生活体验为媒介展开相互沟通 ,学生唯有通过这种沟通,才能习得种种的知识 。学生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 ‘’,而是‘’活动式探究者 ‘’、‘’意义与知识的建构者‘’,知识仅仅靠‘’教师讲授‘’是难以习得的。
‘’知识习得‘’的三层含义:知识习得是学习者的经验的合理化和实用化,不是记忆事实;知识(意义)习得不是被动灌输,而是主动建构的;知识习得是学习者与他人互动与磋商形成共识。
一般认为,学习是通过经验,在行为、技能、能力、态度、性格、兴趣、知识、理解等方面产生持续变化的过程。学习即行为的变化、意义的形成、生存的感悟、智慧的对话、文化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