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百位人,品百味人生
我:真的没啥议题可以探讨的吗?
他:真没啥议题,我就觉得天天哪有那么多想不开?想开了就想开了,想不开也就过了。我就这样,很少有纠结、彷徨、难受这样的事情。
我:你一直都是这样子吗?
他:不是,以前不是的。
我:从什么时候转变的呢?
他:我4年前上了一个线下课程,有一套思维模型叫底层逻辑。学完了以后,整个人就变了,我甚至觉得人生都变了。
我:就变得想得开就想得开,想不开就过?
他:对,就这样。所有的焦点在内在,遇到事情了问自己:“你能改变什么吗?”如果改变不了,那也就不用花精力去关注在那上面了。自己把能做的做好就够了。
我:很欣赏你的这种状态。但我有一个好奇,你都已经看开了,为什么还会被“虐”呢?这个词不是我说的,是你前阵子投稿的文章里的哈。
他:哈哈!
对,我前阵子是特别难受,甚至是痛苦。不过经历过了那个“虐”之后,我挺感谢这段“痛苦”的经历的。我觉得更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核对自己的能力和外在的差距,不断地能理清自己的能力在哪。我觉得我所有的痛苦都是来源于之前有“期必”心态:我一直有想法,我学了四年的教练,我一定比同学们强,考核肯定能轻松通过。但是现实很打脸,其他同学都过了,只有我没过。这让我很痛苦。我觉得度过那个考核的最大成长就是现在我一旦觉察到自己的期必心态马上就调整。
我:期必?
他:期待必然发生,我简称期必。
我:哦,原来是这样的。那你是怎么看这个词的呢?
他:孔子有一句话叫“勿意、勿必、勿固、勿我。”以前学论语的时候觉得自己明白了、懂了,但是当真正去做的时候,去经历的时候,还是经常意识不到“期必”,反正怎么看这两个字呢,我就觉得它就是一种状态,一种你干了什么就一定要有结果的那种想法,而且必须是好的结果。
比如说我今天找了你教练,我就一定想要教练出一个好的结果,这个本身就是自己的期必,如果教练不出来,我的内心就会很难受。
我:我最近参加了朋友的一个《爱自己共习室》是寻求和提升内在的自我认可的,我看你也关注了这个,我不知道在你看来这个和你说的“期必”有什么不一样?
他:我觉得“期必”是一个关于向外求的行为,我希望我做了一个什么,希望外在一定要给我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期待必然的结果发生,不发生就难受。而不是像那个那样向内求。
我:嗯,分析地好透彻。不过你还没有真正回答我之前的问题哦
他:哦,对对。我觉得我升级了吧。“想得开”也是分段位的吧。在“虐”之前是对自己很在乎的事情想不开,“虐”之后的话就多了这个觉察,有觉察就可以去刻意练习并且改善了。
我:那你现在还有“期必”吗?
他:有,但更多的可能是期待吧,我会期待我有没有成长,这个需要通过一些外在的反馈和自我的标准来衡量的。外在反馈无论好坏都是我进步的机会和方向,如果没有外在反馈,我会自己理一理和过去的我对比有没有成长。因为我是一个非常善于自我鼓励和自我认可的人。
我:很自信的人。
他:但其实如果想一想,没有这样的特质,在当前的市场上活不下来。
我:你们那个行业是不是竞争挺激烈的?
他:反正市场上所有行业的营销都是跟我们这个行业学习的。
我:能多说说吗?
他:举个例子,假如说就像我们玩烂了一套营销方案,然后你会发现我们都玩烂几年了,其他行业才开始做。只是因为这套方式和方案换行业其实还是很有效的,所以别的行业只要承接着我们的行业方案,它就能不断地更新。但我们这个行业就需要不断地创新。
我:感觉是走在360行前列的一个行业。
他:对。
在营销行业里,我们这个行业一定走在前头的,不做我们这个行业的老师可以做美容做建材,好多行业都能做。但是你做别的行业老师去做我们这个行业,就比较难做得了。因为它很熬心力,市场的压力,老板的压力,大环境都在逼着我们不断创新。
而且我觉得现在的年代变了,以前我们是做一个方案能收百八十万。但现在就回归很本质的东西了,就是靠你的品牌,靠你的运营,然后靠你的产品交付,再也没有很神的东西了,拼的就是硬干,像我说的底层逻辑,这也是我们公司可以活下来的原因,当然也因为我把我们公司的底层逻辑塑造得好。我和他们经常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我:孔子的这句话用得妙!
他:可能这和我的人生经历有关吧。以前的我很狂,因为我 26 岁的时候就给1000 人讲课了。
我:哇哦。
他:那个时候,我不懂人家来听我讲是因为平台不是因为我,站到一千人的讲台上,我就觉得下面的老板都没有我厉害。而且我也是二十多岁创业就成功了,更狂了。
以前我不能听别人说话,发现别人说话说得不对,我就直接走了,我就跟懒得跟ta扯。因为这个也没少吃亏。
但是现在别人说啥我都听着,我不反对,我把它挂在那里,我内心里还是有自己的决策的。
我:就是我接纳,但不一定认同。
他:是的,其实那套底层逻辑是我上完课自己总结出来的,他们的课程也没讲那么深,我是通过他们的一些活动和思维模式不断地去捋这个东西,不断地去学,然后不断地去用。这样经过了四五年,我就变了一个人。而同样看到当时很多同学毕业之后就没怎么在用了,用他们的话讲就是还给老师了。
我:论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他:哈哈哈哈,对。说回来我觉得你的这个活动真的挺好。而且我觉得钱是必须要收的。不能免费。
我:对,因为有的时候钱并不代表只是钱背后有好多东西。
他:所以我觉得你这个项目收钱是对的,而且还会捐出去,一举多得!
我有一个座右铭分享给你:“给钱就干,不给钱不干,什么时候给钱,什么时候干。”我是做企业咨询的,我就这样,你给我钱我干,你不给我钱我就不干。你什么时候给钱,我什么时候给你干。给钱就是好客户不给钱就不是好客户。你别给我套关系,我也不跟你认关系,你要觉得我值,你就给我钱就够了,没必要套关系。
我就从来不跟他们套,因为你愿意找我,是因为我本身东西有价值,不是因为我们的关系。当我没有价值的那一刻,我们关系再好,你也不会来找我。
我:嗯,那你都是全国统一标价吗?没有什么亲情价吗?
他:我有亲情价,只是对我当年创业帮助过我的人,我曾经给他们许诺:我们永远都不会给你涨价!就那第一批帮助过我的人,剩下的该怎么涨怎么涨。
我:挺好。确实,随着自身水平的提高,和行业内地位的逐渐重要,涨价也是对自己价值的一个不认同。
他:是的。
就拿你教练这个举例:假如说你值 2 万,但是你给自己定价定到 1 万,而那 1 万块钱,因为你值 2 万,你定价到 1 万,你中间不还有 1 万块钱的空间吗?那想要得到你服务的人,他就会用另一种方式去争取,来填补那1万元的空间。例如跟你套关系啊,给你没事送点花、送点水果送点这个送点那个,没事跟你聊天,他会换一种方式竞争。而换一种方式竞争的话,成本可能反而会更大一些。因为你会消耗很多的时间,而你的时间是值钱的。
那你不如就定一个标准:谁花的钱越高,谁就可以得到你的服务。这么简单,单纯地在人民币上竞价就可以了,别的竞争就不参与了。
只有时间不值钱的人才天天用时间去干事,时间值钱的就用钱换时间就可以了,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来个人成长,可以去创造更大的价值,比如说赚钱、帮助更多的人。
我:我经常说一句和你类似的话: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他:对,所以可能商人思维吧。
我:商人思维吗?不一定,这个你是用这种思维来经商,但是并不是说你是商人思维,你用这个事情干啥都可以。
他:
这是你的表情包对不对?
我:哈哈,对,这也是学你的不“期必”“想得开”。
他:我还没到不“期必”的境界,但是那是我努力的方向
我:共勉🙏
如果你也想参与到我的《百位人生》计划,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