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就是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去世五周年的日子。
从高中二年级开始,林奕含就一直和重度抑郁症对抗着。
在她结婚刚一年的时候,她选择了在台北的家中上吊自杀,年仅26岁。
她自杀之后,她的父母站出来说林奕含就是小说人物房思琪的原型。
少女房思琪从13岁开始就被补习班的老师李国华长期性侵,最终精神崩溃,这本书影射了作者童年时遭到的性侵害。
林奕含曾经说:“这只是一个故事,你们都不敢去读,但是这是我的整个人生,你们却要我活下去。”
有数据显示,患有抑郁症的人自杀的比例为10%-20%。
并不是患有抑郁症的人脆弱,而是创伤带给我们的伤害无法言说。
还有更多表面看起来微小,甚至感觉不明显,却影响极大的创伤。
王嘉悦在《隐形创伤》说:“每个人都带着或大或小的创伤成长,对于创伤经历的隐藏和羞耻感,很容易造成二次创伤。”
王嘉悦是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咨询硕士,美国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咨询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
作者在这本书里面教我们把创伤经历变成美丽坚固的“金缮”,而不是困住自己的铁壳。
金缮就是中国古代一种修复瓷器的技术,用金缮修复过的瓷器不仅可以恢复原来的形状和功能,还会留下独一无二的纹理。
这些修复过的纹理反而有他独特的美。
01、极微小的创伤也会影响我们的成长
荣格说:“当潜意识掌握我们的生活时,当我们内心还存在很多隐形创伤时,我们会不自觉地陷入对悲剧命运的强迫性重复。”
强迫性重复,也就是说,我们曾经遭受的创伤,后来在人生中,以其他形式不断重复。
比如,我老公有一个同学不吃肥肉。
归根结底,原因竟然是因为幼儿园的时候不想吃肥肉,把肥肉放在桌子上之后,老师为了训练他不挑食,而强迫他把那块肥肉吃下去。
之后,他看到肥肉就不会再吃,甚至连鸡皮也会说是肥肉。
他本身恐惧的并不是肥肉,而是老师强迫他吃肥肉这件事情。
只要看到肥肉,他的意识就会回到幼儿园老师逼迫他吃肥肉的那个阶段,他对吃肥肉这件事情就一直过不去。
过去受到的伤害并没有消失,只是被隐藏起来了,就像瓷器上隐蔽的裂痕,平时看起来不明显,但是当瓷器受到强大的外力或是急速的热胀冷缩时,就会突然裂开。
就像我们的情绪,当积压到某个不能承受的临界点之后,就会突然崩溃。
我们之所以会忽略这些隐形创伤,是因为表面看起来他们并没有影响我们的生活。
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相同,对创伤的敏感度也不一样。
大部分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或大或小的创伤,创伤一词虽然听起来让人不甚愉快,却也是一个人人格成长为自己的必不可少的经历和要素。
02、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强大
有时候创伤就像大脑里有了虫洞一样,会扭曲自身的时间,体验现实的时间已经前进了,但自身的体验还被困在创伤发生的时间里。
这种重复进入困境的状态,就是所谓的“固着”,固着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常用词,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在某个发展阶段受到了挫折,就有可能无法继续发展其某方面的能力,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
就像那位不能吃肥肉的同学一样。
虽然有句话是“时间能治愈一切”。
但是,许许多多的创伤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他们大多会继续存在。
有的可能用变化之后的形态,以利于人们日后的生活,有的可能会改变人们的自我感觉和躯体体验,还有的则会影响人们的人际关系和人生选择。
比如小时候没有很好地建立自尊,在长大后的人生竞争中,常常深感我不配,而不敢争取。
一件事情对一个人是否构成创伤,其实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而在于这件事情有没有让这个人的心理产生持续波动,并且影响生活的其他方面。
实际上,创伤在我们的自我认知,人际交往和亲密关系,以及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03、修复的创伤是智慧和坚强的象征
有句话叫做“十全九美”,在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大到求学或求职失败,重要的人离开,小到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鸡毛蒜皮的不愉快。
问题是你怎么去解决。
赵永久说:“人的命运也许就是由自己的注意力决定的,当我开始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向内找时,就会发生质的改变”。
勇于突破自己,重新建立和谐的关系,从心底理解和接纳自己的过去。
深入详细地了解自己的创伤,是每个人自我理解,自我接纳,自我成长的关键。
很多时候困扰你的问题可能就藏在某段记忆点上,那个点可能会成为你看清自己的契机。
尝试看清自己的情绪,因为情绪是潜意识对我们的提示和驱动,不同的情绪会发出不同的信号,告诉我们发生过什么,以及接下来该怎么做。
人生不是你拿着剧本就可以走下去的,而是一个不停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更加地了解你自己,并借此修复自己的创伤。
这些痕迹并不会随着修复而消失,就像创伤的经历,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没有任何办法将其抹去,但这些痕迹并不会造成任何阻碍,反而会成为智慧和坚强的象征。
想要改变自己就从看清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