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收获
1、当来电中当事人从头到尾反复说第三人(如,父母、恋人),我们的关注哪来?
可以重点放在倾听和理解来电者总是谈论“第三人”,对于来电者的意义是什么?
也许来电者需要通过更多抱怨来表达积压在内心的情绪,也许是来电者当下的处境让他很难敞开心扉谈自己,也许是通过谈论别人来谈论自己。
2、面对创伤来电,如何避免当事人二次受伤。
具体化事件,尝试让当事人回忆创伤经历,允许当事人沉默,并且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讲。对于情绪激烈的来电者,比如持续哭泣五六分钟的那种,则需要先稳定来电者的情绪,避免给来电者造成二次伤害。另外,焦虑来电者,倾听师尽量避免谈及原生家庭。
3、如果来电是未成年少女遭到XQ,倾听师需要报警吗?
不管当事人是否同意,都需要告知其监护人。如果当事人不愿意告知父母,可以了解当事人害怕的是什么,并且与其父母沟通,让父母知悉这件事给当事人带来的痛苦,希望他们能理解。
4、关于转介时,来电者对心理咨询效果表示怀疑的时候。
倾听师首先需要共情当事人的感受,接着,引导当事人向咨询师表示内心对于心理咨询的担忧,咨询师会从专业的角度来和他一起探讨和工作。
如果有转介的需求,可以在通过结束前预留三五分钟来探讨这个问题。
5、来电者说:“我不敢说,我怕说出来你会觉得我这个人不好。”
来电者担心倾听师评价他,倾听师尝试去理解他的担心,并且告诉她这是一个安全的空间,倾听师会尊重来电者。比如:“或许,你是担心,你在说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我会评价你。我们这是一个安全的空间,倾听师也会尊重每一位来电者。”
6、当事人童年遭到XQ,倾诉出来以后,问:“你会觉得我不干净吗?”
倾听师的回应:“听到你的处境,我感觉到很难过,你很担心我会觉得你不干净,你愿意谈谈这个担心吗?”澄清来电者担心的内容,这也许是她难以走进亲密关系的原因。
7、人生是一片天空,只不过暂时被乌云遮住了眼,风最终会吹散乌云。
来电者是一位有ZS倾向的抑郁症患者,在倾诉快要完结的时候。倾听师锐同学把人生比喻天空,原文我记不清了,但是我有了一些思考。“人生是一片天空,只不过暂时被乌云遮住了眼,风最终会吹散乌云。”
二、想法
今天的带教课,让我感觉不是太好,总觉得自己难以集中精神来听课。大脑中有很多东西在困扰着我,我随手梳理了一下,或许有以下几个想法。
1、我脑子里有了固有的经验,觉得带教课似乎也学不到很多东西,最多也就是看看老师点评作业。老师对现场演练的点评,是即时性的,没有文字,没有回放,有种风过无痕的感觉。
2、我看到了自己给自己下了“我不行”的预设。
对于带教课上的演练。让我做倾听师,我会感觉得到很紧张,觉得自己做不好。如果,我是观察者,我又觉得自己洞察力不够。如果我是来电者,我又觉得自己扮演不好来电者,毕竟这几次的带教内容都是冲击比较大的案例。如果我是旁观者,我想把握很多东西,但似乎又把握不住什么。
3、我想提升,但又感觉很无力。
看到现场演练的同学表现很好,我感觉很有压力。我想有更多的时间来练习,但由于疫情原因,小孩延迟开学,我没有时间来练习,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又增加了我的焦虑。下一次带教在下周五晚上,我扮演倾听师,而在这种状态下,我觉得自己完全没有信心扮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