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德行操守、仁孝礼法这些名堂一直是儒教的核心教义,是儒家安身立命的根基,也是豪门大族的金饭碗。汉代征辟取士,以仁孝礼让闻名于乡里者,得举孝廉,即可出仕做官。信奉儒教者未必豪门,但豪门大族一定信奉儒教。当时的豪门望族世世代代掌握着这些量人的尺子,公器夹私,一代代向朝廷输送自家少年子弟。
曹操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实际上是废除了名教那把量人的尺子,让大批寒门小姓人才得以脱颖而出,中小地主阶级及广大平民阶层的人才获得了上升渠道,有了晋升的空间,但却打碎了大地主阶级及豪门望族的金饭碗,动摇了名教的根本。
曹操在世,那些被消灭、被打压、被压服的豪门大族及其后代们,老老实实的接受曹操及曹氏集团的教育和管理。那时曹操的脸肯定是红光满面的。
三是曹丕最先给曹操脸上抹了灰
曹操的脸先变灰,再变白,再变花。变灰这个活是儿子曹丕干的,而且这活干的还真不赖。
曹操进位魏王以后,夏侯惇劝曹操应天顺民,做天下人主,曹操回答“若天命在吾,吴为周文王矣”。曹操心里很清楚,曹魏取代刘汉,只是时间问题,曹操也不矫情,说自己愿意做周文王。周国的姬发以下犯上,兴兵灭纣,做了天下共主周天子之后,追尊他爸爸姬昌为文王,姬发自己后来得了个武王号。曹操的意愿很明显:我老了,大事就让儿子们干去吧,临了把文王谥号留给我就行。
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去世,谥曰武王。曹丕继魏王位,当年十月底登坛受禅,即皇帝位。事毕,对群臣说“舜、禹之事,吾知之矣”,自比舜受禅于尧、禹受禅于舜,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尊武王为武皇帝,曹操的文皇帝梦碎了。
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始终占领着名分大义的制高点,反对曹操就是发对汉室,就是谋反。所以任何人起兵伐曹,再怎么能说会道,除了对曹操作一些人身攻击外,最多也只能骂曹操名为汉臣实为汉贼。曹操终其一生,都是汉室臣子。
曹丕迫不及待做了皇帝,让曹操的“奉”天子以令诸侯,变成了“挾”天子以令诸侯,政治家成了阴谋家。汉贼之名被坐实了,曹操的脸变得有点灰。老子曰:“受国之诟,是为社稷主;受国不详,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说的是曹操这样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