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的一天,我碰到一位熟识的某电商线下商店的营业员。以下是当时的对话。
营业员:哪里有低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能不能推荐给我一下。
我一愣:你碰到的一般是多少收益的?
营业员:银行的4-5%的。
我:那为什么不去买银行的?
营业员:要的金额高,而且不是说网上高点,你可以推荐推荐不?
在推荐了我公司、她公司这两家她最熟悉的公司,还推荐了一家我常用的公司,建议她去注册。下午,我的微信就处于被轰炸状态。一问:注册的手机号码绑不了银行卡,再一问,注册了银行卡用的手机号码,但密码不知道了。当第三次再跟我说身份证号码跟银行卡不符,我让她找客服后。一直到今天,她告诉我,她的卡还没绑。
我想等到她的卡绑好之前,估计她相当一段时间还会念着没找到低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只在嘴上说说,不行动,如何能找到心仪的产品呢?
再来看看我认识的这位营业员心仪的理财产品是否存在。还真有很多人问我有没有这样的产品存在。比如朋友A问我,能不能打钱给我,我帮他理财。我想说,我理财,就变成我承担风险了,万一出一点点问题,估计A就不肯了。赚了钱的,说不定还想着我可能用他的钱赚了好处,种种罗嗦,从来我都是拒绝。我向来看人推荐,有心弄的说细点,要不随便。
所谓风险低,低风险,什么理财产品风险最低,当然是银行存款,十万元存十年,保证不会变化太多,还是这样的数字。最喜欢它的可能是通货膨胀,十年前可买十平的房子,十年后,在帝都最多买一平,还得去郊区买,不定买得到。
风险第二低的是国债。刚开始理财的时候,去银行问国债。大堂经理很奇怪的看我,现在谁还会买国债啊。结果真被说中了。银行人员不会操作,等了老久才买上。除了当强制存款用,收益才3点多、动辄三至五年,那问我的营业员估计看不上眼。
第三风险低的应该是非结构型银行理财产品。非结构型的,说简单点说,就是看它有没有投向股票,不投股票投向债券的理财产品,就是可以投资的方向。
我曾经把身边想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人一股脑推荐给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大堂经理。因为她很细心地向我推荐过她们银行的低风险产品,根据客户需求推荐也绝对不乱推荐。在相同周期、风险的理财产品前面,股份制银行的收益和到帐时间要优于国有银行。但银行理财起点高,也成了开头那位营业员想投又没钱投的原因。
没法子,我让她投她公司和我公司,这两家的名气国内也是相当当的。收益高于前三者,属于现在流行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选择,我只建议她选万能险或定期理财,其他如基金、股票、投连险之类的都不碰,门槛很低,最低的只要100元。
像前两者的风险很低,万能险都有保本的,定期理财投她或我公司,都是响当当的算兜底了。
这下她总满意了吧,结果她来句,最近没钱。
我只能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严格意义上来说,投资都有风险,只是风险等级有不同,看你如何把握。不愿意承受风险的,是没有法子获得较好收益的。
想找低风险高收益的理财,我还想要呢。哪有这种好处从天上掉下来,还是好好竖立观念,先记帐,每月少量存钱,每种试水,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光嘴上说,没有行动,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互联网金融初级体验,第一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