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1日
这里介绍了自动思维的基本概念,包含自动思维的定义、表现形式、特点、应对任务、评价指标和贝克的自动思维模型。干预是“咨询性会谈”共有的流程,这里具体介绍了“自动思维阶段”干预流程的具体内容。“处理议程”是咨询性会谈结构中共有的主体部分,具体介绍了“处理议程”的九个环节。至于“咨询性会谈”的结构,将在后面介绍。
本书介绍了亚伦·贝克,从精神分析阵营走出来,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造了认知疗法(后来被称为认知行为疗法),逐渐取代精神分析疗法成为精神医学领域和心理咨询治疗领域的主导,成为新的主流疗法。自动思维是亚伦·贝克提出来的一个术语,用于描述人在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想法,而这个想法导致了情绪、行为或者生理反应。这样的想法是自动产生的,并不是人刻意思考的结果。在咨询实践中,主要关注引发个体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反应的想法,这就是狭义的自动思维。自动思维有文字和图像两种表现形式:左脑发达的人长于语言,擅长逻辑思维,自动思维以文字(念头)表现;右脑发达的人偏向图像,擅长形象思维,自动思维以画面表现。
贝克认为作为具体情境中的自动思维有两个特点:自动涌现和完全接受。自动思维在前意识中,如果注意产生某种情绪的时候自己在想什么,自动思维就进入意识里,被觉察到了。自动思维并不是一个理性决策的结果,它并没有太多地去考虑实际情况,也没有支持证据,但我们就是完全接受、信以为真。应对自动思维有两个任务:对应“自动涌现”的“识别”任务,以及对应“完全接受”的“评价”任务。学习认知行为疗法的第一要务就是觉察自动思维,无论是咨询师还是来访者。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是,自动思维是不现实的、没有用的,但来访者对其完全接受,信以为真。如果能够修正来访者的自动思维,按照有效的、有用的标准进行评价,得出新的思维,来访者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就能得到缓解和好转。
评价自动思维的两个指标:有效性和有用性。“有效性”是指个体的想法是否符合客观事实。通常先讨论想法的“有效性”,通过寻找多方面的证据(特别是相反的证据),向来访者证明他的想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这样,想法就能得到修正。“有用性”是指想法是否有助于预期目标的实现。当来访者的看法是悲观的且正确(有效的)的时候,需要和来访者探讨这样悲观的看法是否有助于他实现目标?有助于实现目标的想法才是有用的。“生活是不完美的,有时甚至是残酷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面对不完美的现实?有用性的评价指标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指引我们走出不完美甚至残酷的现实,向着美好生活的目标前行。根据评价自动思维的两个指标,把自动思维歪曲分为三类:无效、部分有效和有效但无用。
书中提到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造的理性情绪疗法(心理所咨询师考试辅导书有详细介绍,现在看来也是认知行为疗法的一种),其核心理论是ABC理论,A是诱发事件,B是认知,C是情绪和行为反应。贝克的自动思维模型:情境→自动思维→反应(情绪、行为、生理反应),用“情景”替代“事件”,“反应”包含了情绪、行为和生理反应,它们都是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更为精准且适用范围更广。“情境”是“事件”的具体化,是特定时间地点中的一个具体呈现。例如,考试焦虑,“考试”就是一个引发焦虑的“事件”。在贝克的模型中,“情境”把考试具体化为“在数学考试中有难题做不出来”,其实考试焦虑还有其他情境。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沮丧等情绪;拖延、强迫、冲动等行为反应;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头晕等生理反应。自动思维模型说明:情境引发自动思维,自动思维导致情绪、行为和生理反应,这是“自动思维阶段”开展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
完成“评估性会谈”后,心理咨询就进入“咨询性会谈”阶段,首先进入“自动思维阶段”,所有的心理咨询改变都是由自动思维阶段开始的。“自动思维阶段”干预流程的四个环节:“识别”就是横向概念化,通过具体化找出自动思维模型中的各个要素,即情境是什么,自动思维是什么,情绪体验是什么,行为反应是什么。“评估”就是要求来访者用数量化的方式来判断“对其想法的相信程度”和“情绪体验的程度”,主要是用来量化心理咨询改变的效果。“评价”就是应用前面提到的“有效性”和“有用性”两个标准对自动思维进行判断,其结果就是改变来访者的认知,原来的自动思维变成了更有效更有用的新思维(替代思维)。巩固“应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咨询会谈得到的新思维(即替代思维)和新行为(替代行为),借助咨询笔记或应付卡应用到生活中去。二是,来访者尝试去识别和评价生活中的自动思维和情绪,从而调整自己的情绪。
“自动思维阶段”咨询会谈的主体部分,就是“处理议程”。在会谈的初期,提出需要讨论的话题,每个话题就是一个议程,一个议程讨论完之后,再来选择第二个议程进行讨论。“议程处理”的流程有如下环节:议程选择→收集议程相关资料→识别(具体化和概念化)→心理教育→评估→评价→评估会谈效果→会谈总结与咨询笔记→布置家庭作业。第一步,议程选择。从来访者希望讨论的议程中,选择一个议程加以讨论。第二步,搜集议程相关资料。来访者可以叙述与议程有关的事情和过程,咨询师了解相关背景信息。第三步,具体化和概念化,就是“识别”。具体化就是找到问题发生的具体情境,概念化就是把自动思维模型中的各个概念所对应的内容找到。第四步,心理教育。给来访者讲解自动思维的两个特点(自动涌现和完全接受)和两项任务(应对“自动涌现”的“识别”任务和对应“完全接受”的“评价”任务)。如果来访者熟悉这方面内容,就可以省略了。第五步,“评估”。咨询师在干预之前需要评估来访者对于自动思维的相信程度和情绪体验的程度。第六步,“评价”。就是对来访者进行认知改变和行为改变的干预工作,可以应用控辩方技术改变来访者认知,在认知改变的情况下再讨论行为改变。第七步,“评估”会谈效果。再次评估自动思维的相信程度和情绪体验的程度。第八步,会谈总结与咨询笔记。在一个议程会谈完成之后,和来访者一起讨论心得,需要记录一些重要的内容。第九步,布置家庭作业,这是让认知行为疗法融入生活的重要途径。
后面将详细介绍“处理议程”中的重要部分,分别是识别、评估和评价,以及咨询笔记及家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