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我正沉迷于评讲作业。突然,一个声音划破教室的安静“老师,小浩没有做作业!”这句话一出,所有孩子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过去,大家纷纷扭过头想看个究竟。一时间,教室里如同一锅煮沸的开水,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当我的目光一触及小浩,他立马脸红地埋下了头。为了不影响课堂节奏,我示意孩子们安静下来,等评讲结束后再处理。
不久,评讲结束了,孩子们开始自主完成课堂作业,而我,恰好有时间处理刚刚课堂上出现的情况。我让小浩拿着练习本上讲台找我,却见小浩迟迟不肯上来。最后,在我眼神示意下,他无可奈何地把练习本拿给我。原本还想安慰他别害怕的话刚到嘴边,却被我看到的一切堵回去了:天,小浩的练习本基本是一片空白!那一刻,心中的怒火噌的一下子冒了上来,我把手背到身后,用力地捏了捏手心,不断提醒自己冷静。当深呼吸几次后,我提出下课后让小浩带着练习本到我办公室说明情况。
寻找内心的需求
坐在办公室中,看着眼前从一进办公室就埋着头的小浩,我百思不得其解。说到小浩,老师们差不多都会给出一个笼统的评价“这孩子很安静。”但说到具体表现时,却都说不上来。小浩在班上,有点像边缘化的隐形人:不会因为成绩拔尖而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也不会因为过低而遭受惩罚;平时课堂上,他从来不会主动举手发言,也不会扰乱课堂,有时候点名他回答,他都是红着脸不说话;下课时,小浩也是静悄悄的坐在座位发呆。这样一个孩子,快一个学期了,作业竟然基本是一片空白。那一刻,我深深地察觉到自己工作的失职,同时深刻的反思原因何在?
《非暴力沟通》一书中说到“每一行为或情绪的背后,都是因为某一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想到这,我问小浩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小浩红着脸告诉我是因为前段时间作业本不见了。“那接下来,你愿意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并改正吗?”我问小浩。小浩重重地点点头“我愿意。”最后,我和小浩一起商量,每天下午放学后晚走半小时,一天补上一些内容。然后,我电话联系了小浩家长,将今天的情况和解决方案告诉了家长,同时,也希望接下来和家长共同提醒孩子,帮助孩子。家长一听,顿时感觉十分抱歉,没有顾得上孩子,并表示接下来也会多关注孩子。
风波再起未及料
接下来的几天,小浩都会主动交作业并且放学时留下来补完一课的作业再回去。当我为自己的教育收到效果而开心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一大早,我检查家庭作业,发现有一名孩子没带。询问班上的孩子,大家都说自己交了。没办法,只能采取逐一点名的方式。最后,查出来竟然又是小浩。我让小浩到办公室和我说明原因。来到办公室,我问小浩“为什么没有交作业?”小浩的回答依然是没有带。“那你告诉老师,你完成了吗?”我追问道。“老师,我做了的!”小浩肯定地回答。“那联系家长送过来”。我说“今天课堂上,老师要评讲昨天的家作。”于是,我联系了小浩妈妈,请她把孩子的作业送到学校来。
中午,我让小浩去保安室去取妈妈刚送来的家庭作业。小浩拿着家作单,迟迟不肯走进办公室。我拿过他的作业本一看,竟然又是一片空白。那一刻,气愤、被欺骗、挫败……百般滋味涌上心头。我强烈地意识到,光靠学校的努力,孩子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小浩长期不完成作业的背后,肯定有某种隐秘的原因。于是,我联系家长放学时来学校当面沟通孩子的问题。
有效沟通化冲突
放学时,小浩的妈妈来了。一见面,她一脸抱歉,我请她坐下。同时,我把小浩叫过来,一起帮助他解决问题。我问小浩,为什么不完成作业?他抬头看了看我,最后又把头深深地埋下。我继续尝试和他沟通“小浩,现在问题已经发现了,咱们一起来想一想怎么解决好吗?”这次,他缓慢地点点头,我连忙说:“找到原因才能帮助你解决问题?”小浩看着我,不说话。一旁的妈妈着急了,告诉我:这段时间,孩子周末上辅导班时,老师让家长检查的作业,自己都是检查了的。学校的作业,每天她都是让孩子自己在房间做,等孩子走出房间,都会问孩子做完了没有。小浩每次都回答家长“做完了。”
听完后,我意识到或许第一次小浩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完成作业,老师、家长没有发现,他还会感觉到惶恐。但渐渐的,他发现,没有完成作业,家长和老师都不会关注,就像班级中其他同学也不会关注他时,他渐渐地放任自己。我静静地看着小浩,几分钟过后,小浩忍不住了,小声地说“不想做。”“那小浩想做什么呢?”我问他,小浩看着我,半天说不上来。一旁的小浩妈妈见状,再一次哭红了眼,抱怨孩子在家里也是这样,不发生问题还好,一旦发生问题,就闷着不吭声,任凭打骂,就是无动于衷,她自己也很无力。我问小浩妈妈:“发现孩子的问题后,家长有没有试着引导过孩子?”小浩妈妈说,平日里只有自己在管孩子,孩子的爸爸性格和小浩一模一样,都是一整天闷不啃声的,极度内向。平日里,除了工作,对家庭和孩子,都是不管不问的,就连父子俩的交流都少的可怜……
那一刻,我想到了《非暴力沟通》中谈到的:“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同时,深深体察到小浩的无助,也明白了,问题的根源在于小浩父亲的“缺席”。心理学研究表明:当父亲缺位时,家庭教育就会出现失衡的状况。对于孩子来说,没有父亲的教育,孩子在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方面,包括敢于承担、个性发展都将受到影响;没有父爱的陪伴,孩子感受不到完整的亲情之爱。同时,父亲的缺席会导致孩子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小,勇气和创造力减弱……我建议小浩妈妈和爸爸就孩子的教育问题好好沟通,讲事实、讲感受、讲原因、讲要求,一起为孩子的成长努力,做出改变。同时,告诉小浩,像个小男子汉积极去完成生活中的挑战:主动学习、参加锻炼、主动和爸爸沟通……小浩点点头,我鼓励他,小小男子汉,答应别人时应该大声、肯定地回答“好的!”小浩犹豫了一会,终于在我期待的眼神中大声、肯定的回答“好的!”看着孩子的迈出的第一步,我欣喜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