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篇:哈尼梯田观后感
今天是3月28日,穷游第39天。
今天行程满满。早、晚搭室友的车看日出、日落梯田,白天跟女英雄到镇上赶集。
室友是昨晚来的,一个带专业相机的帅气小伙。和他拍的照片相比,我拍的照片简直没法看。但我妈从小就教育我“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小伙是专业相机、还会修图,我是纯手机、无修饰,贵在真实。
不过,经小伙指点,我把今天拍的照片微调了,各位观众可给点意见。
跟女英雄赶集很有意思。这的交通不便,去买点菜和日用品都要来回花10块钱坐面包车。集市上到处都是鲜艳的民族服饰,我都分不清是哈尼族还是彝族、傣族,女英雄一路都在给我讲、我也记不住。
经过几天游玩,我觉得我可以对哈尼梯田做个小结了。
梯田之美,在于她优雅的曲线、姣好的身姿;而哈尼梯田之美则在于不仅优雅、而且壮观。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不同时段、不同场景,甚至在不同观赏者心里,哈尼梯田都会呈现出梦一般的变幻。这种变幻近乎神奇,有时都不可思议。我觉得,这就是哈尼梯田的魅力。
这几天,我看到了哈尼梯田的壮美与梦幻,也感受到了哈尼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要问我失没失望?值不值?我要回答:相当不错,非常值。
延绵500公里的哀牢山,唯有哈尼人开山辟地、挖沟修渠,把层层梯田构筑在千米之上。这该有多么的勤劳。
1300年来,哈尼人还驯化了野生水稻、引山泉水浇灌,把稻花鱼、稻田鸭同时饲养在梯田里。这该有多么的智慧。
所以,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之无愧;被誉为”真正的大地艺术“,实至名归。
还有一点,就是哈尼人的风趣、乐观,让我印象深刻。
哈尼族没有文字,所以他们的文化主要通过歌谣历代传颂;其中有些传说特有意思,令人忍俊不住。
比如很久很久以前,族人为吃饱肚子放火烧山、开沟引水、开山造田,动物们受到惊扰、纷纷到天神那告状。豹子、老虎说“逃不脱人类大火,全身被烧成花斑了”;乌鸦和狗熊说“我们被熏黑了毛衣”;蚯蚓说“我被人挖断了脖子”;麻蛇说“我被挖断了手脚”。
判官是个聋子,见动物们缺肢短臂、浑身黢黑,就不问缘由、判族人每年六月杀人头供祭动物亡灵。于是每年六月,族人哭声一片,最后惊动了天尊。天尊给族人出了一个主意,让他们每年六月轮流高荡秋千,边荡边喊“咿呜”;然后天尊又告诉动物:“只杀一个人太便宜了,我把他们都吊到半空中,让他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后来,动物们看到族人被轮流绑在秋千上、个个吓得“咿呜”大喊,高兴极了。从此不再到天神那告状,也不再祸害庄稼了。
哈哈,这就是哈尼族“矻扎扎节”的由来。
还有,牛为什么拉犁耕田?原来,牛以前是天神宠物。一次,天神让牛到人间传话:人,三天吃一顿饭,结果牛却传成了:人,一天吃三顿饭。从此,人们从早到晚忙吃的,一生辛苦劳碌。天神得知后大怒,就罚牛到人间帮着干活。
还有,每年“吃新节”,新米饭为什么要先喂狗?
因为远古时候洪水滔天,洪水退去,冲走了所有种子。一只小鸟在海边叼来一穗金色的稻子、正准备吃掉,让狗看见了。狗“汪汪”大叫吓跑了小鸟,把稻穗放在尾巴上扛回山洞、交给了主人。从此,人类有了稻种,生生不息。
这些传说很明显就是传说,但哈尼人把它编得活灵活现、生动有趣。这不能不说,哈尼人不仅勤劳智慧,还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个景点仅有传说、没啥风景,如同虚构。仅有风景而没有传说,略显单调。而哈尼梯田,有景有色有人文,堪称完美。
唯一缺憾,就是景区管理不尽人意。没有定时定点的班车,三个最好的观景点都收费,餐馆太少而且饮食不佳。如果不是自驾或包车、如果没自带食物,玩起来有点恼火。
这种粗放式管理几乎成了许多景区的通病。反正我这有景、你爱来不来;来了我就收费,有啥问题你自己解决,不来我也无所谓。
殊不知,这种短视行为造成多大资源浪费啊。
原本可带动一方经济、为子孙造福,现在却急功近利、弄得景区越来越没人气。因小失大、得不偿失啊。
【这两日花销:住宿70元,吃大前天买的一堆食物,赶集车费、吃面25元,合计95元。总计超支3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