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即跨越单一学科,指专门学科的综合科学。跨学科学习则是由该词衍生而来的复合动词,百度百科中解释为:“超越原学科界限,从事其他学科的学习。”
起初认为,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达成仅仅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入数学、美术、音乐等其他科学的单一方面。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古诗《墨梅》时,以诗配画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的素养训练。其出发点是将学生语文学习与其绘画能力进行整合,从而提升美育素养。这样的“锚点”其实正是文章中笔者所提到的“知识只是机械拼凑,并未形成在真实问题下的内在联系”的典型案例。
特级教师王崧舟这样解读跨学科语文学:“跨学科学习的‘跨’,首先表现为语文学习的跨时空。”时空的跨越,突破的是传统意义上课堂、学校、家庭、社会范围间学习壁垒。连接的是计划内、外的显性、隐性课程。这样的学习方式就决定了语文教学任务设立应趋于真实的生活场景。文章中,作者以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学习为例。以“环球旅行”为主题,将“绘制环球球旅行图”作为主线任务,从而推进跨学科学习”的开展。(小组合作,收集整理自己感兴趣的世界名胜→全班投票,评选景点人气榜→集中课文中三处名胜,创意开展景点宣传→制定中华五日游方案→欢迎你到我家乡)这样的任务链,对应的是教学环节中课文内容的预习,拉近学习者与学习资料的距离;研学,了解课文内容,细究内在情感;训练,巩固所得能力。同时也体现出“跨时空”式的学习,由课本中显性的学习资料引伸至课本外收集的补充知识;由作者气下的世界名胜引入到国内中华文明的认知。最终,借以收集整理,合作共享、创意表达的多种形式,将学生多学科技能融汇贯通。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学习”。
当然,作者对于跨学科学习的解读远不止于此。多形式的自主任务链传递的是学习方式更迭,教学形式转化。是“做中学”的综合素质的视角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