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都有简章页,在篇章页里明确提出本单元阅读和习作的核心教学目标。就阅读而言,一个单元只有一条阅读核心目标,课文却有多篇,如何围绕这条核心目标,在每篇课文里分层、有效落实?我们年级组在大单元备课活动中,以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进行了探索,今天将备课成果总结成文字资料。
统编教材在整个小学阶段,对于“讲故事”或“复述故事”, 是有一个长线安排的:二年级上册是借助图片、关键词、示意图等形式讲故事;三年级是练习借助表格、图文信息等复述故事内容;四年级是练习简要地讲故事;五六年级是练习创造性地讲故事。可见,统编教材关于“讲故事”或“复述故事”, 是按照由易到难的梯度落实训练目标,在方法的运用中不断提升训练目标。语文要家线索清楚,层次明晰,螺旋上升,稳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下第八单元阅读的核心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具体到每课,安排如下: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学习“填写表格,再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方帽子店》是一篇略读课文,巩固“借助表格复述”的方法;《漏》, 学习“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枣核》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是前面学过的复述方法的综合运用。“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对如何复述、复述是什么、怎么复述等等问题进行了一次交流。
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可以确定三下第八单元“复述”的教学内容为:
1. 初步了解复述的概念。
2. 初步掌握用表格、示意图等方法,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
3. 能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主要内容后,按顺序复述故事。
4. 愿意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方法自主复述故事。
我们依据语文核心素养和《课标》分解目标,把语文核心要素落到课堂实处。
核心要素延展化。
单元有核心要素,若实施的时候,仍一课归一课,一点对一点,知识就是零散的,很难形成能力链。教学需要站在单元高度,理清各课复述教学的要点及它们之间的承接关系,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延展提升,让它们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复述”能力链。《慢性子裁缝和急性顾客》要“初步了解复述的概念,学习填写表格,借助表格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方帽子店》要巩固填写表格的方法,借助表格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漏》要学习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了解故事内容,巩固借助表格复述故事的方法。《枣核》要练习借助表格、示意图和文字等方法复述故事,基本掌握以上方法,并愿意自主运用,练习复述。这样,就围绕“复述”这个点,在原先的能力基础上,像涟漪一样一层一层往外扩散。
教材内容教学化
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处理,以便于学生进行准确、深入的学习。比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教材的表格里,只是简单列出“时间”“急性子顾客的要求”“慢性子裁缝的表现”。如果把教材内容等同于教学内容,让学生直接自已填表格再复述,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教材内容必须经过教学化处理。就以第一列“时问”为例,教材表格里,明确列出的是“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 可是文本里并没有明确的“第一天”字样,学生需根据前后文联系来提取信息。教学时,需让学生先找到很明确的“第二天、第三天”字样的句子,那么由此推回去,“第一天”的句子是从“故事发生在冬天”开始的。这样,故事的时间链就建立起来了。这就是教材内容教学化的处理。
教学过程活动化
《语文课程标准》很明确地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课堂上,
应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如果是教授,倡导“把方法用方法教到位”, 如果是练习,倡导“把方法练到位”。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教师就要把填写表格的方法教到位。到《方帽子店》一课,就要让学生自己来设计表格,自己来找关键词填写表格,自己来借助表格练习复述。如此设计,就把教学过程活动化了,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展开学习活动。
教学评价动力化
课堂上,应通过评价,激励学生更深入、更持久、更有效地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我能学、 我会学、我爱学”, 这是教师最大的成功。所以,课堂评价应侣导“教、评、学”三位一体化。教的是这个复述方法,学的是复述方法,评价就要围绕学生是否掌握、运用这些方法来复述。而不能教管教,学另学,评价又换一种方式来评,学生就会感到一头雾水。从单元整体人手,把握好核心要素,能有效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改善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