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吁发动的对郑战争获得了胜利,但并没有得到理想中的结果,国内人民依然不支持他,这让他有些不知所措,到底该怎么办呢?找好基友石厚商量商量吧。
石厚给他出了个主意,说要不你找我老爹石碏吧,他是老臣,深得人望,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州吁深以为然,马上派人带上礼物,请石碏入朝。
没多久,使者回来复命,说石碏托病,不肯入朝。
州吁又问石厚,这可如何是好?
石厚也没办法,只好说那我回去当面请教。
带着州吁的嘱托,石厚回家,见到父亲,深施一礼,向他转达州吁对他的敬慕之情。
石碏道了谢,问道:国君找我有什么事?
石厚回答:没别的事,只是新君继位,国人不附,想求父亲得一良策,安定民心。
石碏呵呵一笑,新君继位,历来都要禀明天子,得到天子的首肯,这才能名正言顺,继位为君,也才能得到国人的拥护。现在国君继位,不仅不去朝见天子,反而耀武扬威,发兵攻打王朝卿士,国人怎么可能归附。
石厚听后恍然大悟,随又后犯了难,天子也不是说见就能见的呀。
石碏又道,陈侯素来归附天子,很能在天子面前说得上话。如今卫国和陈国关系很好,如果得到陈侯美言,必可觐见天子。
石厚把父亲的话跟州吁一说,州吁大喜。
马上传下令去,准备礼物,次日出发,去陈国。
黑夜中,一匹快马悄无声息的向着陈国的方向奔去。
州吁和石厚带上礼物来到了陈国,陈桓公热情的接待了他们,并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州吁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正在州吁飘飘然的时候,仪仗队的卫士们忽然露出凶狠的神色,一齐上前把州吁和石厚捆了起来。
原来这一切都是石碏的安排,在见过石厚之后,他马上写了一封信给陈桓公,信中写道:
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
意思就是我年纪太大,没有能力做事了,这两个人杀了我们的国君,请你们把他们杀了为我们国君报仇。
从这封信我们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为什么石碏不在国内杀他们,反而假手于外人呢?这样做不仅容易泄露消息,而且还要欠陈国一个很大的人情。普通人欠人情尚且要还,况且国家与国家之间呢!
这只能说明一件事,即州吁在卫国的势力还很庞大,石碏在国内杀不了他,或者有失败的可能,甚至这种可能性还很高。所以只能使出调虎离山,假手于人的计策。
此时陈国的朝廷上正在商量怎么处置州吁的事。
大臣们说如果咱们擅自处置了他们,无论怎么做恐怕都会得罪一些卫国人,不如通知石碏,让他们自己处理,也免得他们日后抱怨咱们。
陈桓公点头表示同意,把州吁和石厚分别囚禁在濮邑和陈国都。
收到来信,石碏召集朝廷官员开会,说明了当前的局势,表示不杀州吁和石厚不足以泄民愤,并询问谁愿意去陈国办理此事。
作为国老,他的意见就是最终的决定。
当下右宰丑挺身而出,表示愿意去陈国杀州吁,并且是特别提出是去杀州吁。
那石厚呢?
大臣们说石厚这孩子我们是看着长大的,调皮是调皮了点,本性不坏,只是被州吁影响才走了歪路,既然首犯州吁已经被抓住,石厚作为从犯,就饶过他这一次吧。
大臣们都是成了精的,知道这个时候最稳妥的做法就是为石厚求情。即使求情不成,石碏也不会怪罪他们。但如果求情成功,那石厚就欠了他们一个很大的人情,作为国老的继承人,石厚肯定会在日后回报他们。
听了大臣们的求情,石碏勃然大怒,说你们别因为他是我儿子就为他求情,州吁做的那些事,都是他在背后出的主意,要说主谋,他才是真正的主谋,你们为他求情,难道以为我有私心吗?如果你们都不愿意去,那我亲自去宰了他。
旁边转出家臣獳羊肩,表示愿意代替国老走这一趟。
于是两人出发,一个去了濮邑,另一个去了陈国都,州吁和石厚的生命到此画上了句号。
对于石碏的做法,后人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大义灭亲。我们不得不佩服,为了心中的信念,为了大义,敢于付出这么巨大的牺牲。千载之下,仍然令人耸然动容!
原本卫庄公有三个儿子,卫桓公被州吁杀了,州吁被石碏杀了,只剩下一个晋出奔在邢国,看来卫国国君的宝座只能是他来坐了,是为卫宣公。
石碏赢得了大义灭亲的千古美名,可他用儿子的性命换来的这个卫宣公却是这三个公子当中最差劲的,天道渺渺,真不知道老天爷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