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婚姻不会让人失去心灵的自由
一、我读到了:
1、西西在婚后觉得自己失去了好多东西,失去了属于这个年纪单纯女孩的快乐,把美好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家庭,感觉自己没有太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她想由心目中的“我们”转向“我”的世界,她想做回自己,所以她想辞职在家做自由职业,有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2、而东东觉得西西的想法很不切合实际,因为生活的压力,供房、供车,必须有稳定的收入。东东的想法是客观理性的,他觉得只有有了很好的物质基础,才能满足对方辞职在家,而目前还达不到这样的条件。东东想努力拼搏,也是想给西西一个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家庭更幸福。
子木先生分析:
1、西西的思维从“我们”跳到“我”是有意义的,思索自我价值是心灵成长的起跑线。西西更多的追求精神需求。
2、东东把婚姻内化为自我,婚姻物欲的实现是他自我实现的现实途径。获得物质越多,精神欲求就越少,而爱情是需要精神欲求的。这一点东东无法觉察。
子木夫人的观点:
1.人生命中要有各种不同的体验,(冒险、失恋、挫败、不确定、创伤感、悲伤、绝望等)这些体验是生命的元素或者基石,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从坠落的恐惧到平稳的喜悦,会让人产生一种“活着真好”的完美体验一样。所以西西的感觉源于她想在婚姻中创造更高层次的快乐。西西是在感受和精神的层面上。
2.而东东却在现实与物质的层面上,两个人的关注点不同。
现实原则与精神欲求相辅相成,只有现实与精神欲求平衡,婚姻才有活力。
二、重构你的婚姻故事
1.假如当下的生活发生了一个变化,让你可以对他/她说“好的,你可以随心所欲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我感觉这个变化还是目前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不为“三斗米”而折腰,可以追求精神享受,答应对方做回自己,体验不同的感受。
因为人在第一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是无法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的。就像当你为面包而发愁时,你是没有办法满足给对方送一束玫瑰的。
2.当他/她提出一个新想法时,你觉得这可能成为你们之间的矛盾还是你们之间潜在的共识?
当他提出一个新想法时,我们要做到用心聆听,先不要着急反对,用心沟通,连接到他想法背后的那份美好和动机,再去连接自己的需要,你才可能发现你们之间潜在的共识。
3.当你活在自己的感受层面或现实层面,而他/她与你处于不同层面时,你如何让他/她准确地接收到你的信息,并了解到你们之间的不同?
我会坦诚沟通,明确表达我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也会认真聆听他的反馈,只有相互之间共情,才能了解彼此不同的需求。
三、所思所想:
1.书中的西西想追求自我,做回自己,想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是想给家一个轻松愉悦的气氛。而东东想创造更好的物质基础,也是想让西西过上美好的生活,这就是他们各自背后的美好,其实是有潜在共识的,只是两个人的关注点不同。
2.西西要通过明确的表达和真诚的沟通告诉东东她想辞职也仅仅是自己的一个想法,不一定非要落实。东东就会理解,反而会觉得西西跟着自己也牺牲了好多该属于她的快乐,而不会极力反对,指责西西不考虑现实。这样西西也会因为东东的理解而理解东东为现实生活打拼的不易。
3.生活中我就比较在乎精神感受,而老公就很现实。比如生日他如果仅仅发了红包,我又会在乎他没有给我说爱我之类的话。他关注我,给予我及时爱的反馈,和我有友好的互动和连接,我会觉得这比给我钱更值得。可他就会很客观现实,觉得需要更多的付出,等将来什么都好了,老了以后再说好好陪伴和享受之类的,男人更多的是理性和现实,女人更关注精神层面,很感性。只有用心用爱沟通,才能彼此理解,看到对方的不易。才能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