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闹出汪小菲同学跟大S离婚的新闻,刷到一个分析视频,是《幸福三重奏》里的一个片段,我把对话摘录下来:
大S:你还要煮饭吗?
汪:还要煮饭啊?
大S:不是,你把饭都盛完了?
汪:怎么了?还有一丢丢,要吃吗?我盛给你?
大S:你为什么那么怕我吃东西啊?
汪:不是,我觉得饭这东西……
大S:然后我不吃东西,你又一直问我要不要吃什么
汪:你把那个给我,我给你盛汤去
大S:不吃了
(汪小菲坐在对面手足无措,然后开始收拾吃完的盆碗)
大S:你明明是做餐饮的,为什么不让你的老婆吃东西呢,你昨天还不是把我煮的咖喱吃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汪:我怕放在那,晚上又被别人给吃了
大S:你说的就是我吧。
汪:不是。我觉得,咱们没必要过那种极端的生活,你知道吗?
全程感觉到大S因为吃不饱的抑郁,汪小菲想控制她多吃,但又不敢控制的解释。透过屏幕都感觉到这两人尴尬的气氛。
这又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福原爱与江宏杰的离婚,也有人把在《幸福三重奏》里的一个片段翻出来。
福:春游啊,可以钓鱼哦。
江:不可以,我刚刚有看到告示牌,上面写“禁止钓鱼”。
福:(小失落的表情)那可以抓鱼吗?(表达不满和愤怒)
江:(笑)反正就是不能把鱼从河里面拿起来就对了。
看到这里,我都感觉到一种窒息。这接下来两人还能好好相处吗?
一开始从声音里(春游啊)都能感觉到那种出来春游很开心,很活泼的情绪,只是提出一个小小的愿望,却被丈夫以一个规则执行者、守卫者的姿态给拒绝了,不care你的感受。当再次提出补足的想法的时候,换来的是更加坚决的拒绝(反正就是不能把鱼从河里面拿起来就对了),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想想,我们身边有多少关系里都有过以上这些片段的影子?情侣之间、夫妻之间,亲子之间。
当一方在以一个规则制定者、执行者角色对另一方行使教诲、控制的时候,另一方就会有一种想逃离的冲动。
好,再对比电影《泰坦尼克号》里的杰克和卡尔(露丝的未婚夫),就非常鲜明了。
典型的,卡尔是一个控制者,而杰克是一个带领者,带领着你,陪伴着你一起冒险,一起面临遇到的各种问题。
先不说这两种角色带给人舒不舒适,单这两种姿态本身就呈现出不同的信息,控制者是接受不了不确定性,缺乏安全感,是紧张的,防御的,因此也缺乏魅力;而带领者是允许不确定性的,是有充足的安全感,是拥抱的姿态,因此也整个人是放松的,充满魅力的。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说了,那是为了他的安全着想啊,不管,难道让他失控吗?
这里分两个问题来回答:
一是所谓的不安全,是你自己太紧张了,把自己局限在你想象中的“标准”里,好像过了这个标准,天就会塌下来。何不试试呢?试了,突破了,又会怎样?好像不会怎样吧。
二是为他的安全着想,你是一个守护者,而不是一个居高临下的控制者。
心理学家李松蔚老师说,小孩过马路之所以会调皮,会乱走,是因为他知道你在管着他,你随时在看着他。如果你把为什么“红灯要停,绿灯才能通行”的规则和原因跟他讲清楚,他自然会乖乖地遵守交通规则。
是为了维护公共秩序的需要,是为了每个人的安全和便利,你才需要遵守交通规则,而不是爸爸要求你要遵守交通规则。
同样,在亲子关系中家庭作业是最令人头痛的,根本的问题在哪?是父母把家庭作业当成了自己的事,而忘记了孩子才是家庭作业的第一责任人,父母只是辅助者,可以为他提供后勤支持,但不能代劳。
于是,有的父母又说了,万一他完成不了怎么办?
完成不了,明天他自己承担后果去啊,他只要体验过一次没完成作业的后果,以后他还敢不把家庭作业当回事吗?
家庭作业问题,是以孩子为主体,父母为助攻、陪伴的关系来面对的。而控制感却把父母转化成了孩子的对立面,孩子要分一部分注意力用来对付父母,就更难专注在课业上了。
其实,在关系中,一旦有一方有控制感,另一方也很容易能感觉出来,你不是真的爱我。控制感的潜台词是“你不要给我惹麻烦,我不想为你造的麻烦浪费心思”。你作业没完成老师会说我,让我在老师、家长群里没面子;你吃胖了不好看影响我的审美,我不想有一个变胖的女朋友。
好的关系中不是我要求你,而是你有一个要求,或者说追求,或者说一个问题,然后我帮你一起去完成,去达成,去克服。不是让他符合你的要求,而是让他活成他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你是帮他发现更多的自己,点亮他,给他赋能,让他更好地做他自己。
所以,最好的关系是战友关系。我们肩并肩,彼此信任,彼此尊重,又彼此依靠,彼此为对方赋能,一起来面对我们遇到的挑战,而这个挑战是我们一起发现的,不是你一方设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