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代以来,我国开始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格局。虽然漫漫2000多年来,庞大的中华帝国,始终是屹立东方的天朝大国,但有两个时期,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却是多国并存、群雄纷争的时代。
而魏晋南北朝,在长达369年的时间里,只有西晋王朝的短短36年,属于大一统时期;此外的前后333年里,则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共有30多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
就是在这么战争频仍、时局复杂的年代里,却出现了一个bug级别的天神大将,南朝宋始兴郡公、侍中、太尉沈庆之,号称“南朝第一猛将”!
有悦友就要问了:南朝169年,有名的大将灿若星河,他沈庆之凭什么敢称第一呢?其实,悦史君刚开始也有此疑问,可查阅了此人的履历后才发现,若论武功计,人家确实是名副其实啊!
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年),沈庆之生于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沈庆之原本只是随父母隐居山林,每天种地放羊的乡下娃;可在他舞勺之年的一次非常际遇,让他扔下锄头,开启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战神之路!
第一次平叛:舞勺少年爆发力惊人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五斗米道道士孙恩乘着人心不稳,率众起义,一时多方响应,声势浩大。
很快,孙恩大军攻打到了武康县。危急时刻,武康几个大宗族联合起来,抵抗贼军,保卫家园;时年13岁的沈庆之,也选择跟随宗族长老出战。
原本大人们都不愿带着沈庆之,怕战场太危险伤到他;可拗不过沈庆之坚决请命,而且看他也长得人高马大,就勉强带上了。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娃娃兵竟然勇武异常,战场杀敌仿佛是天生的本事。由此,沈庆之成为公认的勇士。
元兴元年(402年),孙恩起义被平定后,武康境内到处都是废墟一片。很多乡亲都选择出外谋生,沈庆之却没有随大流,还是留在家乡种地,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辛苦而闲逸的隐居生活。
第二次平叛:三十而立一鸣惊人
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年),30岁的沈庆之,终于再次放下锄头,到襄阳(今湖北襄樊)投奔时任征虏将军参军的哥哥沈敞之。
可能是每天下地干活,练就了一身腱子肉,加上曾经实战打拼过的积累,初出茅庐的沈庆之,得到了哥哥的上司、征虏将军赵伦之的赏识。
很快,在赵伦之的推荐下,沈庆之被任命为宁远中兵参军,前往竟陵郡(今湖北天门),辅佐赵伦之的儿子、竟陵太守赵伯符。
当时,竟陵辖区内有不少蛮族作乱,赵伯符多次领兵讨伐,都是无功而回。沈庆之到任后,针对竟陵蛮的特点和行动轨迹,为赵伯符出谋划策,并随军出征,多次击败入侵的竟陵蛮。这也使赵伯符得以晋升为宁远将军。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经赵伯符的推荐,沈庆之被任命为殿中员外将军。
此后,经过参加北伐时的突出表现,沈庆之被南朝宋太祖文皇帝刘义隆看中,得以出入宫庭,领淮陵太守,又改任正员将军。
第三次平叛:立场坚定戎装觐见
早在沈庆之防守东掖门时,安众县五等男、领军将军刘湛,就拉拢他说:“你在台阁已经这么久了,还是原地踏步,真是浪费人才;我一定要推荐,让你尽快得到提拔。”沈庆之知道刘湛有不臣之心,目无君上,立马正色拒绝:“我如果干得好,皇上自然会有所调动,不敢因此劳烦您。”
南朝宋元嘉十七年(440年),宋文帝刘义隆准备抓捕领军将军刘湛,他知道沈庆之没有党附刘湛一伙,就秘密下诏令沈庆之觐见。沈庆之穿着一身戎装就过来了,宋文帝刘义隆非常奇怪。沈庆之回答说:“陛下半夜里召见我,来不及换衣服。”这个表功的鸡贼话,让宋文帝刘义隆非常满意,立即命他收斩吴郡太守刘斌,同时封他为后将军行参军、员外散骑侍郎。
第四次平叛:不辱君命大破蛮兵
南朝宋元嘉十九年(442年),善于理政的辅国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刘道产病死,雍州境内蛮族趁机纷纷造反。宋文帝刘义隆任命朱修之为征西司马,率兵前去镇压,却失败而回,并以兵败之罪下狱。
宋文帝刘义隆于是任命沈庆之为建威将军,率军继续镇压。沈庆之果然不辱君命,很快大破蛮兵,因功升任北中郎将中兵参军、南东平太守。
后来,沈庆之又改任抚军中兵参军,隶属于宋文帝刘义隆的第三子、武陵王刘骏。
第五次平叛:收降二万平定郧山蛮
南朝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武陵王刘骏到雍州(今湖北襄樊)担任刺史,沈庆之也随同前往。
当时,群蛮连年造反,阻塞水陆交通。沈庆之奉命讨伐群蛮,收降二万余人。
刘骏到达襄阳后,沈庆之又平定了兵力最强大的郧山蛮。
后来,沈庆之返回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再次担任北中郎将中兵参军、建威将军、南济阴太守。
第六次平叛:八道并进大破蛮兵
南朝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雍州群蛮再次造反,沈庆之随宋文帝刘义隆的第六子、随王、北中郎将刘诞到达襄阳,并率领柳元景、宗悫等将领前去征讨。
当时,官军将群蛮困在山上,群蛮却凭借山势居高临下,连发矢石击打,官军不断受挫。
沈庆之研究了战局后,在茹丘山下大会诸军,命诸军分八道并进,边大喊口号边快速登山。群蛮首尾难以兼顾,十分震恐。沈庆之趁机率官军直捣腹心,占据险要,大破蛮兵。
第七次平叛:掘水设堡逼降犬羊蛮
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沈庆之又讨伐犬羊蛮。犬羊蛮凭借山势险峻,筑起多重城墙,防御非常坚固。
沈庆之分析了地形和周围情况后,在山下扎起连营,命诸军各自在营内挖掘池水。犬羊蛮夜间下山来烧官军营寨,结果却被官军用池水灌灭。
沈庆之又设置六个戍堡,将犬羊蛮困死在山上。犬羊蛮多次挑衅,沈庆之就是不接招。
时间一长,犬羊蛮粮草用尽,只得下山归降。沈庆之也因功被晋升为太子步兵校尉。
同年,宋文帝刘义隆不听沈庆之的劝谏,宣布北伐。沈庆之虽然也参与其中,但他一直不主张北伐。果然,北伐也没得到任何好处。
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宋文帝刘义隆不顾沈庆之的力谏,再次发动北伐,并以“立议不同”为由,没让沈庆之参与战事。然而,还是“元嘉草草”。
第八次平叛:统辖四州讨平群蛮
南朝宋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司马黑石、夏侯方进煽动西阳五水群蛮造反,自淮水、汝水以至长江、沔水一带,都深受其害。
宋文帝刘义隆派沈庆之前去讨伐,并命江州、豫州、荆州、雍州四州兵马听其指挥。很快,叛乱就被讨平。
第九次平叛:辅佐刘骏讨灭元凶
南朝宋元嘉三十年(453年)3月16日深夜,宋文帝刘义隆的长子、皇太子刘劭与亲信的东宫将领萧斌趁夜起兵叛变,将宋文帝刘义隆弑杀。
当时,武陵王刘骏驻军五洲(今湖北浠水西南),总统各路将帅,沈庆之也从巴水赶到五洲听令。此时,刘骏的典签董元嗣从首都建康返回,将皇太子刘劭弑杀宋文帝刘义隆、自行称帝登基的事情告诉刘骏。刘骏便命沈庆之率众军返回,而刘劭也有密信给沈庆之,让他杀死刘骏。
沈庆之当机立断,硬闯入账求见刘骏,将刘劭的书信呈上。刘骏以为沈庆之要杀他,哭着请求与母亲辞别,沈庆之说:“下官蒙受了先帝的厚恩,常常想要报答。今天的事情,只是要看力量如何,殿下为什么有这么深的疑虑?”刘骏听后,郑重地说:“家国的安危,就拜托将军了。”于是令沈庆之统领军队进行部署。
不到十天,沈庆之便把事情都安排妥当,人们都认为是有神兵相助。
不久,刘骏起事,任命沈庆之为征虏将军、武昌内史,讨伐刘劭。刘劭又派沈庆之的门生钱无忌送信,劝沈庆之投降。沈庆之抓住钱无忌,并将事情告诉刘骏。
同年四月,刘骏称帝,是为南朝宋世祖孝武皇帝,沈庆之被任命为领军将军、散骑常侍。
不久,刘劭兵败被俘,遭到处斩,史称元凶劭。沈庆之改任使持节、督南兖豫徐兖四州诸军事、镇军将军、南兖州刺史,出镇盱眙(今江苏淮安)。
后来,沈庆之被封为南昌县公,食邑三千户,改镇广陵(今江苏扬州)。
第十次平叛:平定余乱功高身退
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左军将军,豫州刺史鲁爽造反,宋孝武帝刘骏命王玄谟讨伐。不久,宋孝武帝刘骏听闻爷爷宋武帝刘裕的第六子、南郡王、荆州刺史刘义宣,与始兴郡公、车骑将军、江州刺史臧质也同时反叛,便征召沈庆之入朝,让他屯兵武帐岗,而后渡江讨鲁爽。鲁爽听闻沈庆之前来,命大军撤退,自己亲自断后,结果被薛安都临阵斩杀。
鲁爽之乱被平定后,沈庆之进号镇北大将军,又加督青冀幽三州诸军事。
不久,沈庆之与柳元景都获授开府仪同三司。沈庆之不肯接受任命,被改封为始兴郡公。
孝建二年(455年),沈庆之以“年满七十”为由,请求辞去职务,宋孝武帝刘骏便任命他为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沈庆之仍要求退隐,多次上表后,又当面陈情。宋孝武帝刘骏无奈,只得让他退休,但仍保留其郡公爵位。
大明元年(457年),宋孝武帝刘骏又想任命沈庆之为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沈庆之仍然不肯接受。
第十一次平叛:拒绝诱惑荡平广陵
南朝宋大明三年(459年),宋孝武帝刘骏的六弟、竟陵王、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刘诞,在广陵造反。
沈庆之被宋孝武帝刘骏起复为使持节、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率兵讨伐刘诞。
沈庆之率军抵达欧阳,刘诞派门客沈道愍去劝说沈庆之,并赠以玉钚刀。沈庆之将沈道愍赶回,并历数刘诞的罪行,表达了坚决讨伐的决心。
不久,沈庆之到达广陵城下,刘诞登上城楼说:“沈公这么大年纪了(73岁,确实挺大了),还来干什么?”沈庆之回答:“朝廷觉得你狂妄愚笨,认为没有必要劳动年轻人,所以让我前来。”刘诞无话可说。
沈庆之为防止刘诞逃奔北魏,便将营寨移到距离广陵十八里的白土,以切断其逃路。后来,刘诞果然出逃,但被沈庆之阻住去路,只得退回广陵。
沈庆之进逼广陵,在洛桥以西扎营,因大雨未能攻城。刘诞派人赠送食物,沈庆之也不打开,全部烧掉。刘诞又从城上投下函表,让沈庆之转送给宋孝武帝刘骏。沈庆之说:“我奉诏命讨伐逆贼,不能为你送表章。你要真想归顺,就打开城门,遣使进京,我会为你护送。”
同年七月,沈庆之终于攻破广陵,斩杀刘诞。宋孝武帝刘骏晋升沈庆之为司空,沈庆之再次拒绝接受。
第十二次平叛:再平蛮人告发政变
南朝宋大明四年(460年),西阳五水蛮再次造反,沈庆之奉命出征,又是很快平定,俘虏数万人。
大明八年(464年),宋孝武帝刘骏驾崩,命沈庆之与柳元景等人担任顾命大臣,并留遗言说:“如果有大型军事征讨之事,都要交托给沈庆之。”
宋孝武帝刘骏的长子、皇太子刘子业继位后,赐沈庆之几案、手杖、三望车,他都推辞不肯接受。刘子业继位后,残暴昏庸,朝政再度生变。
泰始元年(465年)八月,顾命大臣柳元景等人密谋废黜刘子业,改立宋武帝刘裕的第五子、江夏王、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领太尉、中书监、录尚书事刘义恭为帝,并将此事告诉沈庆之。
沈庆之与刘义恭素来不和,便立即向刘子业告发。刘子业诛杀刘义恭、柳元景等人后,进封沈庆之为侍中、太尉。
第十三次平叛:赶跑义阳冤死昏君
南朝宋泰始元年(465年)九月,刘子业指责宋文帝刘义隆的第九子、义阳王、征北将军、徐州刺史刘昶意图造反,亲自渡江征讨他,并命沈庆之统领众军。刘昶抵挡不住,只好逃亡北魏。起初,沈庆之因告发柳元景等人有功,很得刘子业信任。
但是,沈庆之多次进言劝谏,刘子业很不高兴。沈庆之担心祸事,便闭门在家,不见宾客。
后来,蔡兴宗劝沈庆之废掉刘子业,沈庆之回答说:“这种大事不是我所能干的。”沈庆之的侄子沈文秀也进行劝说,沈庆之仍然不肯。
同年12月6日,刘子业诛杀宁朔将军何迈,他知道沈庆之会前来劝谏,便关闭清溪诸桥,不让沈庆之进宫。沈庆之得知此事后,果然前来,无法进宫后只好作罢。
当日,刘子业命沈庆之的侄子沈攸之,送药赐死沈庆之。沈庆之不肯服药,沈攸之便用被子将他闷死,终年80岁。
沈庆之死后,刘子业对外宣称他是病死的,对其赏赐十分丰厚,追赠为侍中、太尉,谥号忠武公。
沈庆之还未下葬,刘子业便已被废杀,他的叔叔、宋文帝刘义隆的第十一子、湘东王刘彧继位,是为南朝宋太宗明皇帝。宋明帝刘彧追赠沈庆之为侍中、司空,谥号襄公。泰始七年(471年),宋明帝刘彧又追改沈庆之为苍梧郡公。
悦史君点评:沈庆之排兵布阵之强,对谋叛者来说,简直就是噩梦。悦友们注意一下可知,沈庆之的13次平叛中,有7次是与蛮族交手,蛮族已经对他吓到腿软。当时,沈庆之因患有头风病,常戴一顶狐皮帽子,蛮族都称他为“苍头公”。蛮人只要一看到沈庆之的军队,就惊慌失措的道:“苍头公又来了。”
那么,如何来概括沈庆之的一生呢?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这段话,悦史君认为恰如其分:“沈庆之缚绔以入而收刘斌,斥颜竣而决诛逆劭,何其决也!及子业昏虐,柳元景首倡废立之谋,而庆之发之,蔡兴宗苦说以举事,沈文秀流涕以固请,而庆之终执不从,坐待暴君之鸩,又何濡輭不断以自毙也!呜呼!六代之臣,能自靖以不得罪于名教者,庆之一人而已。”是啊,战绩无数,功高震主,备受皇帝猜忌仍不考虑造反,基本上是为了尽人臣之道,处于随时等死的状态了。从尽忠尽节的角度来看,这个80岁的老臣,也是当之无愧的南朝第一人!
南朝宋时局图!
亲爱的悦友,读完后记得分享喔
您的分享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