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刚过去,想着香甜的米糕,感觉还没有吃过瘾。每每想起端午节的米糕,总是能让我口水直流。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其实每天都有条件吃到香甜的米糕。但是总感觉没有在端午这一天美味。
我们这里过端午节,好些习惯和南方不一样。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目前都要在门框上插几支艾蒿,用艾蒿沾着水把屋里屋外都要洒一边,以祈求邪物不要进门。然给我们用细绳编两个手环,戴在手腕上,说是可以驱邪避灾。有些人则要编五个手环,双手、双脚和脖子上都要带上。
其实,这不是我们最关心的,最关心的是什么时候能吃到米糕。也就是粽子,不过这里称米糕。吃法也和粽子不一样。米糕就是用糯米加红枣、加红糖做成。制作时,先把红枣用水煮烂,然后加些红糖水(这个根据个人口味添加不同数量),最后把糯米放入添加过水的红枣中,进行蒸煮,很快就会传来红枣混合着糯米的香味飘向四邻八舍。闻着这种香味,我是每次都口水直流。
这只是粽子的第一步,还有一个步骤,就是母亲会活一些死面(就是不经过发酵的面),用擀杖把死面弄成薄饼,放在油锅中炸熟,捞出来,再在上面撒上一点白糖,做成烫面油饼。
这时才是真正开始品尝美食的时候,用烫面油饼(最好放凉)卷上做好的米糕,吃上满满的一口,实在是美味无穷啊。在小时候,一直在想,什么时候能天天吃上这样的美食就好了。每次过节,都在期盼着母亲能够多做一点,让我能够多吃几天。看着米糕一天天的减少,每次吃时,都非要吃到实在无法下咽为止。每到此时,父母看着我那拱圆的肚子,暗暗直摇头。
可是那个时候,一方面是家中经济条件有限,不可能做的很多。另一方面没有冰箱,米糕也无法保存太久,往往吃到最后,米糕就开始发酸。外面上学时,听老师讲,有些地方,把吃不完米糕,放心让其发酵,等到一定酸度,就当醋调到饭中,调剂饭的口味。不过这样的米拌饭一直是没有机会尝试。
这里吃的粽子从来都是用烫面油饼卷着吃的。看着电视中,用箬竹叶包裹米糕做成粽子,感觉很是新奇,总想着有机会一定要尝尝。我吃过的粽子是用烫面油饼包裹着的。
后来,有机会吃到南方的粽子,感觉味道也很是不错。但是总感觉那个粽子的味道反而不如我们这边的。
到了现在,不管是南方的粽子还是米糕,随时都可以吃到了,但是最喜欢的仍然是烫面油饼卷米糕。到现在,每次吃,我仍然能够吃上两大碗。
端午节,吃着香甜的烫面油饼卷米糕或是粽子,给孩子们讲讲屈原的故事,让他们了解一下节日的来历。乘着节日,带着他们到野外游玩一番,充分体验一下节日的欢庆。
端午节,下年再见,大家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