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然地信任自己的潜意识具有无穷的力量。昨日睡觉前我捧着《潜意识的力量》这本书爱不释手,其实也不是第一次看这一类的书籍。关于自我成长,自我觉醒类的书一直是我书架上排名第一多的书。因为我始终坚信一点:孩子没有问题,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在我们父母身上。
就好比如果我早些看到《大脑简史》这本书,理解到每个孩子在婴儿时期都拥有习得8国语言的天赋才能,我就不会眼巴巴的错过最佳的黄金黄金语言学习期。这些孩子并不懂,关键是父母的认知水平有没有到达。
所以我之前写过一篇孩子的教育,千金难买早知道。为了反复提醒自己,既然我错过了儿子0-6岁最佳的“塑形”养育期,我就接纳这个事实:现在我的宝贝榴小轩就是一个会调皮,会捣蛋,会和妈妈任性的小男孩。
好在我的执行力比较强,在榴小轩入小学前我开始意识到并且带他诵读经典,点滴积累也有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也感受到了经典的力量。
今天不聊儿子,还是要聊聊自己。昨日入睡前,我对自己说:“我全然地相信自己的潜意识,其实我想要的我的潜意识全都知道,并且已经在为此努力,所以我要放下意识层面的怀疑所带来的阻碍,就是全然的相信。”
就好像我现在在敲打的文字一样,我带着全然的信任,任由我的双手在键盘上不停地敲击。偶尔我能察觉到自己大脑里冒出来的念头,也全然地接受它……
“用意识克制住潜意识的自动不良习惯”和“全然地信任潜意识的自动反应”这两个是不是一对矛盾体?
如果读这方面的书籍,你努力的用自己的意识去理解书中的内容,那么越读越矛盾,到底要信任自己的意识?通过元认知,让自己每天清醒的时间更多一些?还是要全然地信任潜意识的力量,减少意识层面的阻碍,让自己活得更通透些?
但,如果用“心”去阅读这些书籍,会发现“智能”的我们知道答案……
我们的潜意识无比强大,它以每秒11000000的速度毫无筛选地搜集着周围的“事物”,更多的是我们意识层面都没有察觉到的,都已经被我们的潜意识收录在我们的内心。此时我不得不感叹孟母的智慧,三迁其家为儿子营造一个好环境,因为潜意识的力量太强大了。
这里有个用词“毫无筛选”,我们的潜意识是分不清哪些对我们有益,哪些对我们无益,总之全部收纳起来,等待我们意识的指令来调用。
所以刚开始,意识发出指令后,潜意识调用相关信息,然后促使我们行动。相同的情境多了之后,潜意识把这类的指令编织成了一条自动的反应神经链条,待下次自动采取行动,以便为我们的身体减少能量。
因为潜意识没有“好”与“坏”的辨别能力。所以我们意识相信什么,它就执行相信的那部分内容。
就好像在写作的时候,你全然地相信自己能写好内容,然后沉浸其中,任思绪飞扬,第一遍先不要过多的去思考遣词造句,用词是否优美问题,而是写出感受。
如果你意识层面开始审视自己写的内容到底读不读得通,逻辑清晰不清晰,用词有美不优美,然后我就会发现胸口有股力量堵得慌,继而产生不适感和无助感,感觉我写不好,于是潜意识也会听从指令,激活那根写不好的“自动神经链接”,然后进入写不好的那个负面循环中……
我认为:写作也是有个过程的。对于像我这样理科生,以前从来没有写作过什么,第一步先信任自己能写,然后任由自己写才行。写得多了,这一类问题在大脑里的架构也越来越清晰了,那之后再加入刻意练习的部分,加入在舒适区到拉伸区的延展。总之刚开始,要让我们的潜意识收到指令:写作很简单,写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