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为民、利民、惠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力量。8月20日,省委书记周祖翼来到省发改委调研并主持召开我省“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座谈会。周祖翼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论述、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高质量完成“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深入地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在为民、利民、惠民中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指示为我们编制“十五五”规划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只有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才能使规划更加贴近民生、符合民意。座谈会上,省发改委主要负责人汇报了“十五五”规划编制情况,江智光、孙建辉、翁祖铨、章珠明、薛杰、吴敏婕、林德志、黄颖洁、王成、翁希明等社会各界代表先后发言,就科技创新、绿色发展、闽台融合、乡村振兴、社会保障、共同富裕、文化强省等提出意见建议。在认真听取发言后,周祖翼说,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有见地、接地气,有关方面要认真研究吸纳。周祖翼代表省委、省政府,衷心感谢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各种渠道为编制福建“十五五”规划献策出力。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社区街巷、工厂车间、车站码头,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真切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全面掌握群众的急难愁盼,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为编制“十五五”规划提供第一手资料。

人民群众的声音是最真实、最直接的民意表达,只有认真倾听民声,才能使规划更好地体现人民意愿。周祖翼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尤为重要。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确保规划符合发展规律、反映群众关切。要坚持科学决策,加强调研论证,深入把好发展大势、定好发展目标、谋好发展任务,使规划充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以深入扎实研究提升规划质量水平。在信息时代,听民声的渠道更加多元,我们更需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让每一个声音都被听见、每一个诉求都被回应。线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开通热线电话和电子邮箱、开设网上建言专栏等方式,让群众能够随时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线下,积极组织召开座谈会、听证会,广泛听取各方面代表的意见,尤其是关于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环境等民生领域的声音。同时,要建立健全民意反馈机制,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梳理、分析和回应,让群众感受到自己的声音被重视,增强群众参与规划编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坚持依法决策,加强规划编制实施的全周期管理,确保形成层次清晰、相互支撑的规划体系,以规范严谨程序提升规划质量水平。周祖翼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蹄疾步稳推进“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各级党委要切实承担起规划编制的主体责任,制定符合各地实际的发展规划;各级各部门要树牢全省“一盘棋”意识,强化目标任务的统筹衔接,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协调性、指导性。周祖翼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专业优势,紧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新福建建设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多尽发展之力,共同推动福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调研中,周祖翼察看了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发改委研究基地,走访部分处室并与干部交流,了解全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有效投资和推进未来产业等情况。无论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基层治理的创新探索,还是民生保障的细节优化、生态环保的具体举措,都要问计于民,让规划编制过程成为集思广益的过程。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深入基层挖掘群众在实践中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将其系统梳理、科学提炼后吸纳到规划中,使“十五五”规划既扎根于现实土壤,又能引领未来发展,真正具备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成为凝聚民心、汇聚民力的行动纲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