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关于语文教改的访谈
本章作者谈的是教学现状及未来,课改重点应解决三个严重问题:课程内容的虚无,训练项目的空置,和评价体系的缺失。
王荣生教授说,教材就是课程,课文顶替了教学内容,原因就是在大纲和课表里只堆积了原则,没有什么具体规定。
关于练习的功能,仅仅帮助教师提炼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要点,至于由这一篇指导出阅读的习惯,方法,技巧,策略等相关的语文意识或语文知识,好像不在编制的考虑之内。
对于教材,作者说,没有一篇是非教不可的。
课程标准,凭借教材落实到教学层面,课堂教学凭借教学抵达课标层面,这是对教材的正确理解,。
好的教师会将教教材和用教材很好的结合起来,在使用练习上,会下功夫,显水平,他一般会对练习进行分解调整和细化,使之能有效达到他的教学目标。
读到这本书,是一种缘分,因为书中反复强调,要加强训练。我读到的其他语文专业书籍,只谈上课,不管训练。作者说,一门基础课程缺少必要的和有效的训练,教归教,学归学,教与学不能达到一致,再好的教也总归少效甚至无效,更不要说是显效。
语文若是有学无习,素养如何形成,能力谈何提升?朱自清在《文心》序中说,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然是浮光掠影,因为思想存在词汇、字句、篇章、声调里,学生学了半天,不知道学的是什么,成绩与教学不发生联系,这里面既有教师的问题。也有教材和课标的问题。
作者还说,中小学教育主要是培养共性的基础教育,而不是主要培养个性,只是在培养共性中不要忽略个性差异而已,有序的节制很有必要,这是作者对过分提倡个性化阅读的一种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