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人常说自己的好,是一种智慧
文 | 张宗超
与读者书: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比我说的更重要的是你的思考。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多聊些目前遇到的困境,聊着聊着,我突然发现哪儿不对,而且特别不对,甚至我说话的语气以及内心的感受都在变化。
我才意识到我犯了一个错——不该言谈过多的负面信息,即便是最好的朋友。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事情的本身,往往没有我们的感受和情绪里那么严重。
可能有人会说,都是好朋友,还怕说一些真实的话?抱怨几句能如何呢?如果这都不行,还是朋友吗?
不不不,这个问题没你想的那么简单,这不关乎朋友的情感问题,而是人性问题。人性,比较喜欢确定的东西,人性比较容易被正面的、好的东西吸引。
有一次演讲中,我讲述了自己从未在他人面前言谈过的压力和不好的经历,还包括一些我内心的想法,可以说是一次很坦诚很坦诚的演讲,讲完之后,台下不少听众哭着给我发消息说,从来没想到,在他们眼里平时乐观积极、充满能量的我,原来也一直背负着自己的苦。
——凡坦诚的演讲,往往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对自己坦诚的人,无需面对选择。
我提到这个故事的原因是,我意识到一个关键——其实有很多人愿意和我交朋友,和我相处,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从不会轻易把自己憋屈、痛苦不堪以及负面的情绪,轻易的传递给别人。相反的,我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希望,引导更多的人看到更美好的一面。
我发现还有很多人,最容易陷入到一个陷阱里——对朋友总是习惯性的抱怨,或重复强调你的不幸和遭遇。千万别忘记了,没有任何人喜欢长时间和一个充满负能量的人在一起,即便你们是好朋友,也要适合而止。
汉朝有一首流行歌《长门赋》被汉武帝禁止,原因是这首歌曲带有凄凄切切及抱怨的情绪。可所谓:
——靡靡之音,坏人心志。
这也是我经常建议心情不好、刚刚失恋的人不要去听曲调悲伤的歌曲的原因,因为每首歌都有某种能量,曲调悲伤的歌曲能够潜移默化的引导一个人的思绪,让你越听越悲伤,越听越觉得委屈,越听越觉得上瘾,甚至让自己被卷入思维的黑暗漩涡,无法自拔。
如果你不希望你身边的朋友一个个的疏远你,甚至远离你,就要学会一点演技,什么演技呢?
——逢人常说自己的好。
——你挺好,别人才更愿意和你相处。
在一篇文章里,有一段话,我觉得写得特别好,摘抄如下:
台湾作家林清玄,文字清新隽永,阅读时常会有种错觉,仿佛一位儒雅的书生,正与你踞坐谈心。
但林清玄幼年时生活特艰苦,没得吃也没得喝,而且周边全都是些没什么人生志向的庸俗者。
当林清玄开始尝试写作时,母亲非常关心,不时的翻看他写的东西。
有一天,母亲问他:孩子,你整天的写呀写呀,是想写生活的苦难,还是写人生的快乐?
都写,苦难和快乐,全都写。林清玄回答。
不对,母亲摇头:如果你想让人承认你的写作才华,最好多写人生的快乐美好,少写苦难。
可这是为什么呀?林清玄不明白。
母亲摇头:孩子,人艰不拆,别人的日子已经够憋屈的了,用不着你来提醒。人家阅读文字,是想从中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信心,看到智慧和快乐。
……呃,是这样啊。林清玄恍然大悟:那我以后多写快乐……
肯定会有人觉得,如果什么事都得自己扛,即便很不堪,也要在别人面前表演自己很好,那岂不是很累吗?
不是你有委屈不能诉说,不是你有不好的情绪不可以发泄,绝不是,而是要懂得适可而止,当下的负面情绪,当下发泄和诉说了,就决不要提及第二次。
再者说,谁说表演就一定是不好的?就一定是虚伪?表演本身是一个中性词,表演同样也可以让真诚显得更真诚。
而很多时候需要逢人常说自己的好,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和委屈,其他人也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对抗自己生活的不堪,真没多少人能够有多少精力一直听你抱怨和发泄负面情绪,这不是别人不在乎你,而不过是人性使然。
最简单的运用是,当别人问最近过得怎么样的时候,即便你现在有不少的委屈和不堪,也不凡说一句:最近都挺好的。如果你不信,别人每次和你打招呼,你都把你的苦水倒一遍,看有多少人还会乐意和你联系。
记得逢人常说自己的好,这是一种智慧。
文 | 张宗超
爱读书 | 爱写作 | 爱学习 | 爱思考
写人生规划 | 职场 | 自我成长的年青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