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晴
这两天连续听了8节语文课,很欣喜的是学校已有部分听课教师能及时写听课心得、执教教师也很认真的撰写教学反思,这是我初次见老师不再是为完成任务而应付的写教学反思,而是发自内心的抒写自己的授课感想与思考。老师带着学习的态度,积极参与听课和执教课,还用心思考,要想写出较好的听课心得和教学反思,老师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元认知,没有这些作为支撑或衡量的标准,是很难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更难清楚的认识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提升或加强的。
一直从事数学教学的我,还从来没有上过语文课,自从分管教学,本校的语文课到是听了不少,作为一位语文课堂教学的门外汉,我不能乱评论,更多的是学习。但对于多年从事课堂教学的我,我还是感知的到,一堂较好语文课的标准。新课程已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它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不但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而且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学习,不断成熟,不断进步。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必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与技能:学会创新,学会思考,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学校青年教师王冰如、李小玲等老师成长还是很快的,至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很好的指导学生读,还有杨水才老师注重渲染情境,以情促情。指导学生在与文本的次次对话中所带来的体验,文字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在朗读中滋育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们读的入情入境。
担任也有好些老师还是放不开,总担心学生更不上,其实,老师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我们应该多留些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大家大胆的去想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训练语言的表达能力。
记得有一节中高年级的课,全程下来几乎都是老师在说,就是学生说都是一问一答的模式,并且学生不加思考,还大多数是看着PPT里的文字集体回答,看到这样的课堂,不免让我很担忧,如是这样的授课模式,孩子学习语文到底得到了什么发展,课堂上又让学生有那些收获和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