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次作业 第十五课(2)三大技术平台之,家庭治疗   2025年4月8日

1、做心理咨询他实际你会发现他不是在处理他一个人的问题,他实际上是在处理整个原生家庭的问题。

(1)从脚本矩阵的理论来说,养育者会给孩子传递信息,从而塑造孩子的人格,形成孩子的脚本与人生。

按照沟通分析理论来说:

①养育者的父母自我状态会给孩子的父母自我状态传递应该信息(一些信条,教条,要求等等)。应该信息会形成驱力(沟通分析的驱力),五大类驱力,要完美、要赶快、要讨好、要努力试、要坚强。

②养育者的成人自我状态会给孩子的成人自我状态传递程式,也就是做一件事的程序。比如孩子看着我炒西红柿炒鸡蛋,先炒好鸡蛋然后再炒西红柿,然后再把鸡蛋放进去一块炒,这就是我的程序。(programme)孩子看到了,孩子就会去模仿。

③养育者的儿童自我状态会给孩子的儿童自我状态传递禁止信息与允许信息。通常这样的传递方式是非语言的,是表情、神态、动作和眼神等非语言信息。孩子能很敏感的get到这些信息。

(2)从自我结构的形成理论来看,也能看到孩子形成自我状态结构的过程。

①刚一出生时候,就会出现C1(儿童自我中的儿童自我)。儿童自我中,有C0、A0、P0。

②六个月大时候会形成A1,儿童自我中的成人自我状态(小教授),直觉和创造力。

③18个月—2岁的时候,成人自我状态开始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时期,成人自我状态稳不稳定,会不会被父母和儿童自我状态污染,相互的影响就会从这时候开始。

④3岁的时候,儿童自我中的父母自我状态P1开始发展。特定的规则由养育者进行制定,开始根据父母的要求进行幻想,魔术父母。

⑤6岁的时候儿童自我状态C2形成,父母自我状态P2开始发展,开始真正内化家长的要求与信条。

从沟通分析理论来说,我们面对的来访者,刚才说到的他的自我状态结构、脚本矩阵信息,还有没有说到的安抚方式的形成,时间结构的使用类型,习惯沟通方式类型,心理游戏的方式,等等信息都是通过与养育者交互形成的。

因此,确实这个问题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沟通分析有时候会用脚本访谈的形式去了解,去收集信息。

2、来访者虽然走进咨询室,但可能他并不是问题最严重的那一个,他是最敏感最脆弱的那一个,他最早出现问题了。(耐受度不足)

3、从人的本能来说,人最关注和爱的其实是自己,而不是孩子。

很多人对于父母的理解,和对做一个父母的准备,并没有认真思考和做好准备。只是随着文化,年龄,家长的规训,要求到年龄了赶紧成家吧,就成家后生儿育女成为了父母。但从无意识层面,还是最关心的是自己,最爱的也是自己。投入自己有限的精力与时间去陪伴另外一个生命体,很多人还是并没有从意识和无意识层面能做到。

这就出现了阿苏说到的问题,夫妻关系也是一样,夫妻关系没有相互适应好就有了孩子,孩子就在一个更复杂的环境中需要自己去适应。最后,夫妻关系中夹杂了孩子,造成了三角关系,有的孩子就成了替罪羊、撒气桶、扫把星,所以确实从表面来看是父母关系没有处好影响到了孩子,但其实是父母根本不在乎孩子。夫妻双方只为自己的想法、意见、权利和好处在争执,没有感觉到这个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也更不在乎对孩子的影响。也就是说,其实无意识层面,父母已经抛弃了孩子,被抛弃的孩子就会出现一些系列的防御与挣扎,最终导致自己的心理问题。

然后从另外一个维度来说,父母都有可能做不到。那隔代教养,又有多少孩子是保姆带的,有多少孩子是孤儿,多少是领养的,抱养的,因此孩子的成长确实不易,需要很多的关注与调整。

4、家庭治疗的学习路径。

阿苏提到的先从精神分析学起,然后是第一个是家庭动力流派,梅里鲍恩,一个是家庭结构流派,米纽庆的。

作为一个学习者,我也非常认可这样的路径与方式。也在慢慢学习和熟悉了解的路上。沟通分析流派中也有一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论,也非常不错,刚才说到的他的自我状态结构、脚本矩阵信息,还有没有说到的安抚方式的形成,时间结构的使用类型,习惯沟通方式类型,心理游戏的方式,也都是非常好的概念化工具。

阿苏也帮我们在心理上祛魅,“每个人都会是一个心理学大师”,不用学习太多太杂。要有学习的深度,与实务应用的经验,再加上自己思考的深度,都会成为至少一个合格的咨询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