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天才总是充满仰慕,认为他们的人生如此幸运,顺风顺水,能够轻易斩获无数令人倾羡的光景。但这只不过是幸存者偏差的表现,因为那些泯然众人的天才们并没有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之内。最近看的《异类》这本书中就提到了这样一个反面例子。
克里斯·兰根,被验证智商在195以上,是全美智商最高的人,却由于家庭环境的恶劣,父母的无知和昏拙,自己的情商等等原因,最后只能孤独地把自己安置在密苏里乡下的一个农场中,浪费了自己的才华。
这个反例打破了我们脑中的固有认知,告诉我们天才也不一定成功。而且进一步,《异类》这本书告诉我们,在资质的基础上,通往成功还需要努力、机遇、背景三方面力量的加持。那么这三个方面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成功的呢?我们一一来看。
越努力,越非凡
没有努力的人的无法成功,这一点不必多说了,即使是天才都做不到,伤仲永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除此之外,书中更强调了,只要努力足够,普通人也可以收获惊人效果。书中提及了埃里克森教授关于天才与训练时间的试验,在小提琴和钢琴演奏领域基于多样本调查得出的结论:
在卓越者中并没有“与生俱来的天才”,如果和其他人一样仅练习很少的时间,任何一位音乐工作者都不可能成为佼佼者。相反,很少出现“劳而不获者”,一个比他人更勤勉工作的人,不仅会停留在一个较高水准,还会寻求更大突破。最为卓越的人,不仅勤勉,而且非常刻苦,这是他人无法想象的。
这个不起眼的结论,却在真实世界中得到了反复验证。每一次“一夜爆红”的背后都是无数日夜无休的坚持和演练。在演艺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天王Michael Jackson从小就痴迷于音乐,孩童时代就和兄弟五人,以组合的形式日日夜夜排练演出。在影视领域,每个影帝的荣获,都是无数年心血的凝结。而在如今越发明显的知识付费时代,异军突起的各个意见领袖,之所以能瞬间得到辉煌的业绩,也无一不是前期深度积累的回报。努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见一斑。
机遇是个吝啬鬼
成功需要机遇,这肯定是众所周知的了,机遇对于努力而言就好比画龙点睛一样。但抛开这句话的浅层意义,大家可能还没感受一个严酷事实:
有时候机遇的离开如此无情,一旦错过就是永别。
由于制度、时代、环境等因素影响,即使我们具备某些资质,累年打磨技艺,也有可能怀才不遇,命途多舛。这一点得到了书中两个经典例子的完美阐释。
加拿大曲棍球优秀运动员大多数都是一月、二月、三月出生,这并非因为他们的星座特征满足了曲棍球运动的要求,而是因为加拿大曲棍球联赛注册时间是1月1日,因此能够入选的一月份出生的孩子就比十二月份出生的孩子更有竞争力和经验,也更有培训的价值,因此就可以获得更多参与比赛的机会。加之,这些孩子处于高速成长期,一年的训练会造就彼此间巨大的差距。然后伴随马太效应的作用,就导致最后脱颖而出的优秀选手大多数都是前三个月出生的了。
另一个典例是硅谷黄金时代对于天才们的垂青。比尔盖茨、乔布斯等一代巨头崛起的契机,是个人电脑时代的来临。在当时,年龄略大的专业人士可能已经觅得安稳工作,无心放弃沉没成本再次创业,而过于年轻的人还没有获得足够IT技能,也就同样无法赶上这波红利。
所以无机会,无成功,所谓天时地利,正印证了如此道理。正是机遇的把握,筛选出了一批尝到努力果实的幸运儿。
植入内心的背景影响
相比机遇的短暂和直接,背景因素浸润时间长,对我们的生命造成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
所谓背景,就是文化、民族、环境、社会、家庭等我们与生俱来长期影响我们的外界因素。由于我们长期置身其中,以至于我们都无法意识到自身因此产生的一些特点,在无意识中为这些特点买单。
拿文化来讲,欧美国家人民更讲求个人主义,注重言论自由,因此性格方面更加开朗,善于表达和张扬。相比之下,国人就略微腼腆内向。
从地域角度谈,江浙区域人民更加精细勤劳,长于经商。而东北地区的环境和资源,就塑造了人民粗犷、野性的特点。
再细化到家庭的影响,上文提到的兰根的父母就毁掉了兰根获得求学资助的机会,扭转了他的好运。而郎朗和丁俊晖的父母如果不能开明到发掘孩子的天才,不走高考这条大众路线,他们的孩子也不会有今天的光辉。所以背景对于成功的影响也是非常根本的,而且我们有时会忽略该因素的存在。
总结以上三方面,我们能看到,除了天赋之外,为了召唤成功的神龙,我们还得集齐努力、机遇、和背景三要素。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三方面逐一击破即可。
一、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
关于努力的具体方法,书中已经给出了捷径,那就是选择一个领域,深耕一万小时。注意,这一万小时必须达到足够强度,得到正确的反馈和改进,才能够实现从新手到专家的蜕变。
虽然说一万小时并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也不能绝对说它是必要条件,但我们还是能够看出,这种训练在成功路上的必要性。更何况,它也是三个因素中,我们最可能主动把握的因素了。
在我看来,如果真的做到了一万小时刻意练习,即使错过了某个机遇,即使受制于某些负面背景影响,自己还是可以打通一条通往成功之路的。
二、洞察先机、抓住幸运。
虽然机遇转瞬即逝,但这绝不是我们轻言放弃的借口。在努力的基础上,我们也要用心观察,搜集和自己未来相关的信息,洞悉机会的走向,然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突破机会对自己的限制。
比如说加拿大曲棍球队的选拔问题,虽然规则已然确立,但还是有少数并非前三月出生的选手成为佼佼者。我想其中一种原因,是因为他们了解了该规则,或者从小就具备了对曲棍球洋溢的热爱,因此已经完成过了强于他人的练习,所以在选拔时,让自己的能力水平突破了自己年龄的限制。
所以,机遇虽然像蝴蝶一样漫天飞舞,看似无迹可寻,你却可以通过努力抓住它憩息的一瞬,捕获自己的幸运。
三、突破舒适区,摆脱过去的枷锁
纸牌屋中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To improve is to change, to perfect is to change often”(个人翻译:改变即进步,日新即完美。)诚然,我们的背景与生俱来,不易察觉,但这不是我们固步自封的借口。像玩牌一样,我们要利用自己背景中的优点(保留好牌),修改抛弃缺点,不断增值。以最快的速度迭代旧有习惯,注重长期的进取,而非一时的得失。正是这种不断突破自己舒适区的行为,让我们不断褪去弱点,迎接新生,朝成功迈进下一步。
总结
所以,想要最大化成功的可能性,就得以最大强度磨炼自己的心性,在努力、机遇、背景三个方面合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其实综合《异类》表达的所有分论点来看,作者无非还是重申了这个老生常谈的智慧。
“我们要尽可能把握能把握的,放弃改变不了的,学会分别二者区别。”
把握了道理之后,最后的成功还是看谁能够趁早、用心、踏实、持久地践行。与各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