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周末》上看到张居正的故事,才知道这位大明朝的首辅大人,是湖北荆州人士,当时的荆州被叫做江陵,也就是李白诗中的“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江陵,当时的江陵跟如今的荆州也不可同日而语,用比较现代的话讲,那时的江陵应该就是现在的大荆州地区。
话说张居正幼时名叫白圭,因为在他出生的时候,他们家老太爷梦到家中水缸里浮出一只白龟,被视为吉兆。可是也不能直接把孩子取名叫做“白龟”吧,所以就取了个谐音,叫做“白圭”了。
张居正一生为大明朝的改革鞠躬尽瘁,大名鼎鼎的“一条鞭法”就是出自张先生的手笔,而且这个“一条鞭法”的名字也是以讹传讹将错就错的结果,真正的名称应该叫做“条编法”。
这位大明朝的内阁首席在父亲张文明去世后,请旨回江陵“丁忧”,古时候所谓的“丁忧”,就是指家中父母过世,官员要向朝廷请辞回乡,给父母守孝三年。可当时张大人的“丁忧”申请被皇帝给驳回了,当时改革正是最关键的时候,所以皇帝只给了张大人在家给老父亲送终到“七七”的假期,之后就要回京复职。这样的做法在古代被称作“夺情”,是被当时的文人政客诟病的行为。
所以当时的很多社会舆论认为,张大人贪恋权势,置父亲的后事于不顾。各种非议甚至弹劾,加上改革的巨大阻力让张居正焦头烂额,性情也为之大变,改革的手段也越发激进,终于因为触犯了利益集团的利益过深,导致了强烈的反弹,最终失败。甚至在他死后,还被追责,差点被掘墓开棺。
后来崇祯皇帝感叹,“得一百个庸相,不如一个张首辅”。张居正后来被称为“江凌先生”,他曾经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已”,这句话后来被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拿来借鉴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张居正还说过,“星星之火,一指可以覆之,但若成燎原之势,则不可阻挡。”当然这不是原话,原话肯定要比我说的有文采多了,但是大概齐就是这个意思,后来毛主席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出处,也就是这里。
只可惜,江陵再无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