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不太在意人为的日子、日期、纪念日等人为的时间,因为这些都是一小撮人为了规训大众的手段之一。集体无意识客观上在助力了规训与被规训。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所有时事新闻来源都被唯一一个控制着所有效地掌握,那就不再是一个仅仅说服人民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灵巧的宣传家于是就有力量照自己的选择来塑造人们的思想趋向,而且,连最明智的和最独立的人民也不能完全逃脱这种影响,如果他们被长期地和其它一切信息来源隔绝的话。”我记得对于“其ta”这个词的用法好像官方有过规定,这种情况应该用“其他”。可见这书是很旧的版本了,我也查过这本书好像没有再版了。书里类似醍醐灌顶描述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了。作为同类型启发大众的书印象里还有勒庞的《乌合之众》,但具体不了解它们的区别,何以《乌》更畅销一些。
规训这个词是我读福柯的时候知道的。我并不喜欢一味的反规训,那样的话世界倒简单了,人类也无法发展。在适当的情况适当的领域中需要规训和被规训。但它涉及或衍生出的问题更是人们要注意的关键,比如权利、利益、成本与产出、个人价值、个人水平等等问题。公平公正公开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容易找的,更是可遇而不可求,想必成年人都有深切地体会。只是个人终究力量微薄,某种大车轮微微一发力个人就有被瞬间碾压的可能。在我们不得不放弃一些个人权利和利益时所换来的公权力或比如公共安全之余,我们还会得到和失去什么。说的简单点,老百姓话说,要活个明白,死也要死的明白,而不是一片混乱不清不楚。规训是可以的,很多方面值得被规训,但个人意志的部分要无条件地保留甚至捍卫。比如我最近读的一本三联周刊中讲到个人隐私问题,说我们是极其不重视个人隐私的,毫无防备的将自己的隐私告诉他人。这里自然有很多问题,在此无法深入。当个人在面临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集体可以管自己而不是自己首先可以做点什么时,这已经不是这个问题本身这么简单了。无力撼动什么,自然会躺平等死,这不免是个“出路”,也是个可悲的出路。